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AI,天使還是魔鬼?
格隆匯 06-15 17:47

輔導孩子學習,是一個全世界公認的難題。

看到過不少段子,妻子輔導孩子學習一通大吼之後,在外面原本還在玩着手機的丈夫立馬拿起拖把或者玩具箱,開始裝忙。

因為輔導孩子學習帶來的憤怒,那不是常人可以體會的。

這一點我也深有感觸,每當輔導小孩子學習,我總感覺自己和他們是兩個次元的人。

直到前段時間看到ChatGPT-4o的演示視頻,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因為教孩子破碎的家庭都有救了。

為了算一個三角形的正弦值,AI甚至不厭其煩地教孩子從三角形的斜邊直角邊開始找,最後成功算出了正弦,比我的初中數學老師耐心多了。

最近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新聞,那就是中國的AI搜題軟件攻佔美國家庭。

根據Data.ai 的數據,在美國 App Store 前 20 名的教育應用中,有 5 款是幫助學生完成作業的AI應用,其中有三款來自中國。

Answer AI的創始團隊曾在小米和字節工作過,Question AI來自作業幫,Gauth來自字節跳動。

有一個美國學生,最開始在油管上搜視頻學習,請一個小時60美元的家教,結果最後發現還不如一年訂閲費只要60美元的AI搜題軟件。

為什麼?AI家教教學更有針對性,可以記住學生的學習習慣,回答問題時也不會發脾氣,情緒價值拉滿,完全可以取代富裕家庭聘請的私人教師。

在做題方面頗有心得的中國人,開發的AI家教軟件也就很快攻佔了美國市場。

截至目前,作業幫旗下Question AI在美國的合計下載量已經達到600萬次,而字節旗下的Gauth更是前者的兩倍,超過1200萬次,可謂是勢頭大好。

可是,AI真的能成為普通人的救命稻草嗎?

01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互聯網都方興未艾之時,所有人都在擔心——

當科技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人類自己創造出的某種科技,無論是人工智能也好、複製人也好,會在某一個階段超過人類,進而控制人類,讓人類成為社會上的“二等公民”。

然而,隨着人們離人工智能的距離越來越近,態度反而越來越緩和。

電影,就是觀察這種社會態度變化最好的窗口之一。

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中,人類創造的“複製人”發動了暴動,控制了他們的造物主人類,這個情節設定的時間是2019年11月。

1984年開啟的《終結者》系列,人工智能系統“天網”橫跨世界、控制一切,智能機器人無所不能,對人類進行追捕。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人類,逐漸開始愛上人工智能。

1999年的《機器管家》中,智能機器人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人類相愛。

2013年上映的《her》中,人愛上了自己的AI 語音助理。

這樣的場景正在照進現實。

現在互聯網上最熱門的,不是怎麼利用AI工作,而是怎麼和AI談戀愛。

之前有一款叫“星野”的AI軟件,突然衝上了 AppStore 免費 App 總榜的前列。

簡單概括這個軟件,就是利用AI創作不同的可交互劇本供網友互動,而你甚至能在這款app上阻止科比登上飛機。

説實話,我不太能理解這種角色扮演的遊戲,但是不妨礙很多人在這上面找到了戀愛的感覺, 

國外最火的Character.ai,國內的星野、逐夢島等等,“APP工廠”字節也有自己的AnyDoor,主打的都是AI社交。

AI家教,AI社交,看似毫不相關,但這類AI軟件成功的關鍵要素其實是相同的,那就是AI變得越來越“像人”,甚至比人情緒更穩定,更會表達,能給人帶來更多情緒價值。

OpenAI的CEO奧特曼在ChatGPT-4o發佈之後,甚至直接在X上發了一個“her”,讓人不由得聯想到《 Her 》。還有網友直接把奧特曼的臉p到了電影海報上,變成了him。

AI越來越貼近人類,能夠在越來越多的方面幫助人類當然值得欣喜。

然而,隨着AI發展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像人類,AI威脅論反而逐漸偃旗息鼓。

對比最為強烈的是——

1973年的驚悚電影《西部世界》裏,西部世界原本為人類取樂的機器人樂園,在機器人覺醒之後,變成了機器人殺戮人類的黑暗地獄,這是一部人類視角的驚悚片,甚至可以説是對AI威脅論的極致體現。

而2018年HBO改編的《西部世界》劇集裏,西部世界成為了人類殺戮泄慾的機器人地獄,機器人成為了亟待拯救需要覺醒的弱勢羣體,人類開始反思機器人的人權,機器人殺戮人類,成為了對於命運的抗爭。

也許這個時候,正是再談AI威脅論的最好時機。

只不過,此威脅非彼威脅。

02

學習,永遠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話題。

在沒有文字的時候,學習只能依靠口口相傳,以至於,不少知識都被遺失。

有了文字之後,學習開始變得容易,但侷限於個人之間的傳遞。

後來,逐漸有了學校、私塾、書院,學習的門檻開始降低。但人想學什麼,取決於請了什麼樣的老師。

而隨着現代的教育體系越來越完善,語數英物理化政史地,更加規範的學習模式,讓更多人有了學習的可能。

互聯網時代,學習幾乎充斥到了每一個角落,在互聯網上,你可以學怎麼安燈泡,還可以學習怎麼編代碼。

人類以為自己已經足夠聰明。

但當AI 逐漸普及,AI的學習速度越來越快,人的學習方式也隨之改變。緊跟着的,是人類社會也將迎來徹底的改變。

外網有一篇很火的短文,叫做“軟件的終結(The End Of Software)”。

軟件真的會終結嗎?我相信從事計算機行業的人會比我更清楚。但,軟件會發生改變嗎?當然。

舉個例子,互聯網時代以前,掌握輿論話語權的是各種紙質報紙、雜誌、電視台。

為了創作,大家需要聘請專業的記者,進行實地採訪,花錢製作節目、專欄,所以大家樂於為此付費。

但當互聯網時代來臨之後,內容製作和分發的成本變得無限低,人人都可以是記者,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因此紙媒逐漸落寞,媒體話語權逐漸分散。

這些紙媒徹底被掃進故紙堆了嗎?也沒有,但無疑被各大自媒體和個人分散了話語權。

軟件行業也是如此。

軟件昂貴,是因為開發人員稀缺,人們需要軟件開發人員去幫用户把人類語言“翻譯”成計算機語言,讓軟件運行滿足人們的想象。

然而AI出現之後呢?現在的ChatGPT只需要你能正確發出指令,他就能完美地完成所需要的要求——

代碼本身變成了一個執行細節,被能夠將人類語言轉化為比特的人工智能給“抽象”掉了。

也是因為如此,誇張點説,現在學習計算機,大概等於49年入國軍。

是不是非常難以想象?

吃香了近二十年的計算機專業,或許在未來十年,就將被AI逐漸削弱影響力。

但這樣的現實正在逐漸到來。

新的AI威脅論,針對的不是整個人類,而是人類中的大多數工種。

在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中,大多數職位只是被替代,而不是被取消。

工業革命中,傳統制造業的手工藝者被流水線上的工人所取代。信息革命中,只會打字機的打字員被精通電腦的編輯所取代。

AI時代帶來的,或許是大量職業的逐漸取消。

各種櫃枱的辦事員會越來越少,低端、重複、低技術含量的工作將會慢慢被AI取代。

AI在創造了這樣一場華麗的高效製造財富的夢境的同時,也讓更多沉浸在AI編織的美好願景裏的人,逐漸迷失。

在經歷了2023年年初對於AI的恐懼之後,不少人對於AI已經開始逐漸接受,並且將AI融入生活。

就像曾經的互聯網熱潮,它過去了嗎?並沒有。

它已經完全融入了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徹底改寫了生活以及工作還有整個社會。

但那些被取代的職位再也不會重來,那些被淘汰的方式再也不會重啟。

就比如,現在還有多少人還會打字機甚至傳真機?

那麼曾經以打字機或者傳真機為生的人呢?他們只能重新學習新的事物,並重新投入新的工作。

隨着AI逐漸降低人們學習的門檻,這種替代只會來得更快,且更加猛烈。

03

尾聲

在面臨新事物時,人往往會面臨幾個階段——恐懼、好奇、接受、融入。

很顯然,現在的大多數人已經度過了最開始的恐懼,開始逐漸接受AI的存在。

曾經以為會被取代的文案,開始使用AI輔助進行基礎寫作,曾經以為會被取代的畫師,也有一些開始利用AI輔助細化。

如果往好的方面想,AI甚至已經開始創造職業。

比如數據標記師,為數據貼上標籤,讓AI更容易識別數據,進而更好地服務人類。

又或者,未來還會出現AI訓練師,在專業的動作和情景中,為AI提供應對各種情景的材料,亦或者AI維修師,在AI出現功能障礙時進行簡單修復。

AI在取代一些職位的同時,必定也會創造職業。

放眼整個社會,AI顯然還沒有進入大多數人的生活,也還遠沒有被充分利用,AI取代人類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但那個時代終有一天會到來。(全文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