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股民五一“作業”來了!A股“新詞”迎大升,又是萬億級產業

五一將近,股民的假期“作業”,A股已經發放!

朋友們,又來新詞了——合成生物概念!

4月30日,合成生物概念股領升兩市,川寧生物、溢多利、富士萊大升20%,嘉必選、華生科技升超10%,蔚蘭生物、播恩集團、富祥藥業升停,朗坤環境、凱賽生物等個股升幅居前。

其實細看概念股陣容,大多就是上週以來就有所異動的“化學制藥”板塊,此次屬於市場正式給到“新衣”。

消息面上,近日,深圳市合成生物產業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執行事務合夥人為深創投紅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出資額15億元。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天偉表示,目前由發改委牽頭,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國家部委正在聯合研製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行動計劃,並且有望在近期出台。

生物製造醖釀“新行動”

那麼什麼是“合成生物”?一查資料,都是一系列專業科學術語。

通俗來講,合成生物學就像奶牛產奶的過程:奶牛吃進低價值的草,而產出的卻是高價值的牛奶。

自21世紀初問世以來,合成生物學經歷了DNA工程、生物分子工程、宿主工程、計算機技術等多個方向的技術突破,已經發展成了一門高度體系化的學科。

實際上,近年來生物製造相關政策頻發,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吿中提到:

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增長新引擎。開闢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自去年起,北京、江蘇、上海等地陸續出台支持生物製造產業發展政策,通過推進生物製造產業園建設、培育生物製造產業人才等措施,達到加快推進合成生物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等目的。

近期,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在業內看來,生物經濟萬億賽道呼之欲出。

行業展望來看,據麥肯錫諮詢預測,到2030年-2040年,合成生物每年可產生約1.8萬億美元-3.6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影響。據BCC諮詢預測,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場規模達95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達到307億美元,2021年-2026年CAGR(複合年均增長率)預計達26.5%。

根據CB Insights分析數據,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為53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將達到18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8.8%。其中,中國作為全球合成生物學的重要市場之一,預計2025年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0億美元。

概念股業績

目前合成生物的公司分兩大類,一是產品型公司,即藉助合成生物學手段生產面向市場各領域的合成生物產品;二是平台型公司,旨在提供生物體設計與軟件開發等平台化的集成系統。

根據上述分類來看,A股市場佈局合成生物產業的公司超20家。來看下部分公司情況:

梅花生物主要業務為利用合成生物相關技術,做飼料氨基酸、食品添加劑、膠體多糖、醫用氨基酸等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2023年實現營收277.61億元,同比下滑0.63%;實現淨利潤31.81億元,同比下降27.81%。

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約64.87億元,同比減少6.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7.52億元,同比減少6.13%。

華熙生物開發的膠原蛋白水光產品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同時藉助合成生物學技術,公司成功開發了自有知識產權的重組人源膠原蛋白原料。

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約60.76億元,同比減少4.4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5.93億元,同比減少38.97%。

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約13.61億元,同比增加4.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43億元,同比增加21.39%。

嘉必優基於已有的合成生物學技術平台,正在開發α-熊果苷、依克多因等多種化粧品原料。

2023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44億元,同比增長2.39%;歸母淨利潤9137.42萬元,同比增長41.95%。

2024年第一季度報吿,公司營業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長33.3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31.25萬元,同比增長69.93%

金城醫藥的蝦青素設計產能3000噸/年,其生產技術主要涉及合成生物學及發酵工程技術領域。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32億元,同比增長12.32%;歸母淨利潤8297.13萬元,同比增長65.43%。

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35.38億元,同比上升0.93%;歸母淨利潤1.75億元,同比下降36.09%。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