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開盤,機器人指數回調,截至10:41指數跌幅擴大至1.54%;成分股方面分化明顯,博傑股份升幅10.01%;天奇股份盤中升超9%、南網科技、三豐智能、亞威股份等盤中上升;下跌方面東傑智能跌超11%、邁赫股份、華中數控、南京熊貓 新元科技、田中精機跌超6%。今日的回調,斬獲11連陽的機器人板塊是“倒車接人還是“狂歡的落幕”?
自2月22日,國資委強調上市公司要加快佈局人工智能產業後,26日,國資委進一步強調,要加快轉型升級,發揮樞紐聯接作用,助力推進多式聯運,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平台和企業,提升服務實體產業的能力效率。人工智能板塊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近期利好消息頻出,機器人板塊直接受益,受利好消息的催化,截至2月27日,機器人板塊斬獲11連陽。
自2023年以來人工智能的行情是以技術突破,產業創新驅動的。產業鏈中上游發展勢頭迅猛。相對而言,產業鏈下游的應用端落地效果稍顯遜色。但從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技術創新需要在應用端找到一個發展空間足夠大的兑現點,目前來看,人形機器人發展迅猛,實體初見雛形,搭載大模型後有望成為“通用人工智能”的最佳載體。
近期海外利好頻出,科技巨頭紛紛入局。2月24日,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展示了人形機器人產品Optimus在測試場地內行走的情況,性能表現明顯提升。英偉達將在3月18日舉辦的GTC大會上發佈加速計算、生成式AI以及機器人領域的最新突破性成果;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FigureAI獲得超6億美元的融資,科技巨頭紛紛入局。
映射到國內,我國重磅人工智能、機器人方面的促進政策密集出台,相關媒體刊發兩篇“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信息,稱機器人是重要的”新質生產力“載體;北京、上海兩大超一線城市均推出機器人產業基金或創新園區。技術方面,人形機器人有效專利數處於領線狀態,在專利申請數量和有效專利數上紛紛趕超歐美,排名世界前列,體現出我國人形機器人行業的企業動力。
在市場信心逐步恢復,重要政策的窗口期前夕,市場有望將目標投向新產業、新技術的方向,人形機器人作為其中的代表性行業,承載着“通用大模型”落地的重要使命,在當前熱點題材頻出的背景下,板塊估值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機器人近期一路走高,短暫的回調也是逢低佈局的好時機。欲佈局機器人產業鏈的投資者,可關注機器人ETF(159770)。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個股僅作客觀展示,不做個股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