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概念掘金 | 預製菜國標要來了!這些公司有望迎來爆發風口

據媒體報道,我國預製菜國標報送稿已經出爐,最快的話半年內便會有結果。其中標準最大的亮點是禁止添加防腐劑,同時必須冷鏈運輸。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表示,國標歷時近一年調研,禁用防腐劑是為了迴應社會擔憂,同時強調冷鏈要求是對行業的進一步規範。

此次標準的出台被認為將大幅提高行業門檻。安信證券指出,預製菜行業存在規模小、弱、散的狀態,國標要求將促使行業規範化和標準化,推動行業升級。

國內預製菜相關企業超6萬家

所謂的預製菜,是以一種或多種食材為主要原料,配以或不配以輔料和調味品,經過洗、切、搭配等加工,或經過炒、炸、烤、煮、蒸等技法烹調後製成的半成品或成品產品。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習慣的改變,預製菜市場需求逐漸增加。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達到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市場滲透率方面,《中國烹飪協會五年(2021-2025)工作規劃》顯示,國內預製菜滲透率已達10%至15%預計2030年將增至15%至20%,市場規模可達1.2萬億元。

企查查顯示,我國現存預製菜相關企業6.27萬家。山東現存預製菜相關企業7985家,位居第一;河南、江蘇分別現存5920家、5580家預製菜相關企業,位居前三。

從城市來看,深圳現存1787家預製菜相關企業,位居第一。長春、濰坊分別現存1562家、1349家預製菜相關企業,位居前三。

預計未來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當前,新型食品消費更加符合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預製菜行業也站上了消費風口之上。中國連鎖餐飲報吿表示,2023年我國預製菜市場規模將達5434億元,2026年將突破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速超20%。

近年來,我國對預製菜行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陸續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環節進行規範,同時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機制,為預製菜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同時,隨着春節假期的臨近,“年夜飯預製菜”再度成為熱門話題,各大電商平台的預製菜也在火爆推廣銷售中。

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期間,全國各地消費者置辦年夜飯,豬、牛、羊等肉製品的客單價環比勁增40%,肉菜仍然牢牢佔據年夜飯餐桌的C位。同期,預製菜全國銷售額約1300億元,而全年的銷售約為6000億元,春節期間佔全年的20%,年經濟的份量顯而易見。

東興證券研報認為,預製菜能夠降低餐飲成本、提升出餐效率,預製菜的滲透率將隨着餐飲工業化、連鎖化率的提升而提升。隨着我國餐飲連鎖化程度逐年提升,餐飲工業化將成為發展趨勢,預製菜需求將逐年增長。

平安證券也表示,預製食品能夠有效提高出餐效率,改善成本結構,長期受益於下游餐飲企業的連鎖化率的提升。同時下游餐飲行業景氣度正在逐漸改善,大B復甦斜率先於小B。此時具有規模優勢的龍頭企業有望快速搶佔市場份額,通過產品結構優化和精細化費用管理改善盈利能力。

概念股一覽:

安井食品:主要從事速凍火鍋料製品(以速凍魚糜製品、速凍肉製品為主)和速凍面米制品等速凍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千味央廚:主營業務為面向餐飲企業的速凍面米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油條、芝麻球、蛋撻皮、地瓜丸、卡通包。

國聯水產:主要產品包括水產初加工食材類產品、精深加工食品及預製菜品、全球海產精選進口類產品等。

惠發食品:主要從事速凍類預製菜的丸類製品、腸類製品、油炸類製品、串類製品、菜餚製品等速凍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供應鏈業務的推廣運營,公司為集速凍調理肉製品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大型食品加工企業。

味知香:主營業務為專注於半成品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包括牛肉類、豬肉類、家禽類、水產類、火鍋類,公司為行業領先的半成品菜生產企業之一。

全聚德:公司推出的預製菜年夜飯家宴系列包括全家福(佛跳牆)、聚美味、德團圓三款,原汁原味大師監製。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