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幾天的下跌後,豬肉板塊今日總算有所反彈。
截止發稿,神農集團升超7%,新五豐升超6%,巨星農牧升超3%,天邦食品、牧原股份升超2%,新希望升超1%。
昨日,豬肉龍頭牧原股份盤中跳水,一度大跌8%,最終收跌近5%。
回顧來看,牧原股份從2021年2月22日觸及高點後開始下跌,一路震盪走低,至今已經跌57.22%,歷時將近2年。
同期,新希望累計下跌65.56%,最新報8.84元/股,總市值401.85億元。
對於牧原股份昨日的大跌,有分析人士猜測,市場可能是擔憂其現金流。
1月9日,牧原股份發佈公吿,公司截至2022年年末淨資產為880.7億元,借款餘額為592.95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經審計),公司借款餘額為779.98億元,較2022年年末增加187.03億元,佔2022年年末淨資產的21.24%。
股價大跌後,牧原股份在互動平台做出迴應,與2023年9月30日相比,公司2023年四季度新增借款數不到20億元,是為滿足業務需要。公司當前現金流安全穩定,各項業務經營情況正常。
豬肉股跌跌不休的背後,是豬週期遲遲不見底,還未迎來向上拐點。
據山西證券統計,這輪週期始於2019年2月,已經持續了58個月,目前正處於築底階段。當前這輪週期可能會成為2006年以來時間最長的一輪豬週期。
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相比此前,本輪週期中豬企的去產能緩慢。
據各大豬企2023年的銷售數據,行業三巨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的生豬出欄量均創下歷史新高,出欄量已經過億。另據統計,前十大上市豬企2023年銷量已超過1.3億頭。具體來看:
牧原股份全年銷售生豬6381.6 萬頭,同比增長4.27%;實現收入1082.17億元,同比降9.6%。温氏股份全年銷售肉豬2626.22萬頭,同比增長46.65%;實現收入462.56億元,同比增加12.67%。新希望全年銷售生豬1768.24萬頭,同比增長21%;實現收入269.05億元,同比基本持平。
由於市場供過於求,豬肉價格持續下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月豬肉價格同比下降31.8%。
同時,豬企面臨虧損,據測算,牧原股份去年四季度或虧損21.28億元,前三季度已虧損18.42億元,全年業績或出現上市以來首虧。
對於產能去化緩慢的原因,銀河期貨認為,主要在於產業集中度提高後,規模企業抵禦虧損和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加。此外,2022年生豬市場呈現出一輪較長時間的價格反彈和豐厚利潤,導致了產能去化被迫中斷。
展望未來,分析師認為,春節將至,豬肉消費將有所提振,但支撐或有限。對於豬週期的拐點,分析師普遍預計將在今年到來。
華泰證券認為,供給高壓下,2023年豬價旺季不旺、生豬養殖端虧損期延長且短期難現盈利跡象。現金流壓力疊加生豬疫病抬頭的背景下,預計母豬產能去化趨勢有望深化,今年二季度或有望出現豬週期的底部拐點。
中金研報認為,豬價壓力將持續至今年上半年。低豬價下企業超額融資或消耗殆盡,行業從“融資對沖虧損”迴歸“虧損去化產能”為驅動的正常去化階段,開啟成本競爭淘汰賽。在去化週期拉長、資金壓力加大、低豬價持續背景下,成本水平優、資金儲備足、出欄彈性較大的企業有望收穫超額成長。
中信證券認為,在豬價持續落空、豬病反覆下,行業持續失血,預計產能去化速度將加快,週期拐點漸行漸近。豬價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步回升,全年均價或高於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