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不挖人、不拆台,違約加倍反制!四大豬企聯合倡議減少內卷,為哪般?

近日,四大養豬巨頭聯合發佈《互不挖人公約》引發業內熱議。

位列行業第一梯隊的牧原、温氏、雙胞胎、正大四家豬企聯合喊出:要減少內卷,文明發展,不挖人,不拆台。

這看似有些“直白且鮮明口號無疑也掀起一陣不小的水花。

不挖人、不拆台

6月20日,在牧原集團開放日第十八屆養豬節論壇上,牧原集團聯合温氏、雙胞胎、正大向行業發出倡議,尊重行業秩序,打造商業文明,簽署互不挖人公約。

“為減少內卷,文明發展,不挖人,不拆台。如有違約,加倍反制。”

至於《互不挖人公約》發出的背景,有媒體報道稱,一位與會人士透露,牧原作為養豬規模最大的企業,被其他公司成團隊挖走不少專業技術人才,才發起了這個公約。

而對於公約的發出,業界也引發爭議表示,這是助力行業良性發展,還是巨頭們搞人才壟斷?

對此,農財智庫創始人彭進發文表示,四大養豬巨頭聯合發佈的公約其實更多具有象徵意義。

“不一定在法律層面具有合法性或可操作性。它可能只是部分老闆的美好願望。”

牧原股份也表示,此舉主要是向行業發出倡議,尊重行業秩序。下一步期望拆去圍牆,產研合作,內外協同,真正實現開放共享,共同推進行業進步,構建商業文明。

6月20日,牧原集團開放日第十八屆養豬節共創共享論壇主要圍繞生產管理、飼料營養和企業管理展開討論。

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在論壇上作《飼料營養未來趨勢》主題報吿,他講到在養豬生產600元/頭的成本空間中,飼料環節有37元/頭,主要通過減少飼料浪費和提高飼料利用效率實現。

另外,在牧原集團第十八屆養豬節暨表彰大會上,牧原首席財務官高曈表示,今年牧原同樣提出了一頭豬600元的挖潛目標,行業有4000億的空間。

希望牧原人可以奮勇爭先,實現這600元的空間,同樣也歡迎同行的各位朋友,產業鏈上的好夥伴,共創共享,創造行業更美好的未來。

據牧原集團《養豬產業發展展望報吿》顯示,創立於1992年的牧原股份,現在在全國24省佈局了1585個養殖場,151家飼料廠,25個屠宰廠,它們分佈在103市217縣。

2022年牧原出欄生豬6120萬頭,出欄量再創新高,成為全球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2018年非瘟以來,牧原向社會供應1.5億頭生豬。

目前,牧原的15萬員工身處不同的崗位,在生豬養殖、種豬選育、飼料加工、肉食屠宰、環保運營等崗位上。

機構:板塊“向下有底,向上彈性大”

今年來,豬市行情持續低迷,上市豬企也是集體深虧。

從今年一季度營收數據來看,中國豬企普遍虧損。其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三家豬企淨利潤合計虧損就達56億元。

2023年一季度十大豬企營收數據

來源:豬好多網

4月份,豬企銷售數據延續低迷,收入環比大多下降;5月份,牧原股份、天邦食品、神農集團、金新農、京基智農收入環比錄得不同程度的增長;新希望、温氏股份、大北農控股公司、東瑞股份、羅牛山收入較上月下降。

來源:豬好多網

根據上市豬企公佈的5月生豬銷售數據,牧原股份以5月576.4萬頭的生豬出欄量位居行業之首,另有温氏股份、新希望單月出欄量超百萬頭,分別為209.36萬頭和144.25萬頭。

不過6月已進入下旬,豬市行情依舊在磨底。

展望後市,華創證券稱,5月份豬價維持低位,養殖虧損擴大,行業已處於週期底部。當前生豬養殖虧損已持續超過5個月,資金壓力下行業出現主動或被動的產能去化,5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0.6%,相較於4月去化加快,若仔豬開始虧損,行業產能去化或進一步加速。

中郵證券認為,2022年上半年生豬行業虧損較多,下半年則大幅盈利,實現了全年的扭虧為盈,但2023年一季度行業再度大幅虧損。行業資金壓力較大,開啟新一輪產能去化週期。從投資看,當前生豬養殖板塊“向下有底,向上彈性大”。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