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華為概念大幅拉昇,細分板塊中,華為海思概念和鴻蒙概念升幅靠前,截止發稿,宇信科技升超12%,金現代升近12%,拓維信息、盛通股份升停,中科創達、通富微電升超7%。
消息面上,週末以來,有關華為的兩個消息刷屏。
消息一: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共計21個“問界”商標轉讓申請已被核准,轉讓人分別為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和北京科創輝達科貿有限公司,受讓人均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轉讓申請的收文時間為今年3月7日和8日。消息二:據產業鏈人士消息,華為近期已上調2023年手機出貨量目標至4000萬部,而華為年初將這一目標設為3000萬部級別。
此外,近日,中國移動公示了2023年至2024年5G無線主設備集中採購項目的中標候選人。華為在所有項目標包中的份額均超過50%,中興通訊緊隨其後,中標份額在23.35%-37.33%不等,愛立信、諾基亞貝爾、大唐移動也均有斬獲。
據華為企業BG副總裁陳邦華介紹,華為AI框架生態峯會將於6月16日舉辦,屆時將發佈共建人工智能框架生態倡議,舉辦上海昇思AI框架&大模型創新中心啟動儀式。
這兩年消費電子概念表現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以手機為代表的的電子設備消費市場疲軟。
而在即將過去的2023年上半年,智能手機市場同樣表現並不如預期,第一季度仍舊是一個整體下滑的趨勢,手機廠商在二季度以及下半年的出貨壓力可想而知。IDC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6540萬台,年同比下滑11.8%。事實上,從2022年第一季度起,這一數據已經連續5個季度同比暴跌。
逆風局下,華為近期上調2023年手機出貨量目標至4000萬部,華為年初將這一目標為3000萬部級別。這意味着,華為對2023年公司的手機出貨量信心十足,據悉本次出貨目標上調主要還是基於P60系列以及Mate X3強勢的市場表現。
值得關注的是,華為也成為目前唯一一家上調出貨目標的手機廠商,蘋果等主要手機廠商基本以砍單為主。
據統計,一季度,華為在中國區的出貨量逆勢增長41%,市場份額攀升至9.2%,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唯一獲得大幅增長的品牌。從2022年Q4,到2023年Q1,在整體市場趨於下行的大背景下,華為手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實現同比上年逆勢增長。
此外,5月9號華為在德國慕尼黑召開發佈會,宣吿當前華為的王牌P60和Mate X3系列正式登陸歐洲,而且除了德國之外,華為的新品發佈會還在中東的迪拜、亞太的新加坡、北美的墨西哥相繼召開。
中航證券表示,華為手機的產品線完善,涵蓋了高端市場的P系列、Mate系列以及中低端市場的nova和暢享系列,高中低價位段覆蓋全面。隨着5G受限但創新不斷,華為手機呈現復甦之勢,22Q3-23Q1連續三個季度逆勢增長。
6月8日,華為企業BG副總裁陳邦華在2023年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峯會上表示,華為將聚焦發展多樣性算力數據中心、AI行業數字化等場景。華為AI框架生態峯會將於6月16日舉辦,屆時將發佈共建人工智能框架生態倡議,舉辦上海昇思AI框架&大模型創新中心啟動儀式;同時,共建AI開源生態,成立昇思MindSpore社區理事會。
華為昇思MindSpore提供全場景深度學習框架,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國產化 AI 生態圈,目前合作廠商包括:商湯、第四範式、天數智芯等。
據媒體報導,截至5月,昇騰已經協助搭建超過30個主流國產大模型建設,且已有25座城市基於昇騰技術建立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其中14座已經開始正常運營且運轉穩定,為當地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華西證券認為,AI硬件自主可控勢在必行。如果説產品是AI賦能、企業開啟第二輪業績增長曲線的“流量入口”,那麼算力即是大廠開啟算力爭奪戰的“入場券”。我國目前已有較多應用,大模型短期百家爭鳴,“自研大模型熱”仍將持續,國內大模型自研進度明顯加速,勢必對算力提出更高要求。
本週任何與華為相關的機會,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