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三明採購聯盟省際中藥(材)採購聯盟採購辦公室發佈《中藥飲片聯合採購擬中選企業名單公示》。從擬中選結果看,21個品種產生擬中選企業100家,其中選貨94家、統貨89家,平均降價29.5%,最大降幅56.5%。
據悉,此次聯採工作在實現以量換價基礎上,實現了“保質、提級、穩供”預期目標。預計8月底前羣眾能用上質優價宜的21種聯採中藥飲片。
A股市場上,中藥板塊掀升停潮,昆藥集團、健民集團等升停,白雲山升超8%,太極集團、江中藥業升超7%,華潤三九、康恩貝、九芝堂等跟升。
作為國內首箇中藥飲片聯盟集採,未來中藥市場將面臨新一輪的變動。
5月26日,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總指數報2010.47點,較去年同期上升15.56%。此前有媒體報道過,一季度中藥材市場迎來牛市,下游製藥企業採購成本猛增,部分中藥材出現“一日三價”的情況。據調查,中藥材升價主要源於天氣因素,疊加下游消費需求復甦,行情有一定持續性,若有自建種植基地和常備庫存,料能平穩度過此次中藥材牛市行情。
不僅如此,一些重點中藥材價格的上升更是十分令人震驚。中藥材天地網數據顯示,自今年3月以來,天然牛黃的價格從約每公斤50萬元左右上升到每公斤近80萬元,甚至部分報價達到了100萬元。哪怕是人工合成的牛黃,在供應方面都十分緊缺。
5月5日,片仔癀公吿,鑑於公司片仔癀產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升等原因,公司決定自公吿之日起,公司主導產品片仔癀錠劑國內市場零售價格將從590元/粒上調到760元/粒,供應價格相應上調約170元/粒;海外市場供應價格相應上調約35美元/粒。
對於中藥材價格的持續上升,多家上市公司表示,中藥材升價主要源於天氣因素,疊加下游消費需求復甦,行情有一定持續性。
天氣方面,由於厄爾尼諾及拉尼娜現象持續發作,導致國內多地中藥材種植區域出現了旱澇並存、高温提前等異常天氣,對中藥材種植頗為不利。需求方面,下游消費市場復甦,疫情之後,大宗滋補類的中藥材需求量明顯大增,居民的保健意識增強,更強化了中藥材供應偏緊的格局。
整體來看,中藥企業尤其是上市中藥企業,普遍有着自己的藥材種植基地,基本能夠應對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因此理論上來看,藥品升價能夠拉動公司業績的提升,但不是必然的,還需要看其和上游藥材供應的關係、自身產品的特點及價格彈性、公司發展政策等。
近年來,面對中藥創新以及需求的提升,國家層面高度重視中醫藥行業的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提出要求加大“十四五”期間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和促進力度,着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2021年11月衞健委藥政司發佈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強調基藥目錄調整週期原則上不超過3年;2023年5月的會議也將基本藥物列為2023年工作重點,有望加速基藥目錄落地進程。
在新版基藥目錄調入品種方面,國家衞健委也在一則答覆中再次提到“堅持中西藥並重”的原則,這也意味着新版基藥目錄中成藥佔比有望繼續提升。
同時,隨着中特估熱度的持續提升,多家券商也將中藥板塊歸入中國特色估值體系。西南證券稱,中藥板塊是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在醫藥行業重要的演繹路徑之一;天風證券表示,以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為切入點,其在醫藥行業演繹路徑之一便是中醫藥。
展望後市,中泰證券指出,中藥板塊業績持續性+彈性有望延續。從資本支出/折舊攤銷指標來看,中藥板塊整體資本支出強度正在逐年下降;與此同時,中藥企業的固定資產週轉率雖尚未恢復到前期高點,自2020年開始也在穩中有升;板塊進入產能釋放期。把合同負債+收入作為中藥公司收入的前瞻性指標來看,2023年Q1同比、環比均有明顯加速,中藥板塊業績持續性較強。
天風證券表示,重視行業高景氣度下中藥板塊事件及主題催化,業績趨勢向好下持續緊抓中藥板塊中長線機會。
1)依然看好醫療端的復甦,重視二季度院內中藥相關投資機會;2)積極關注中藥板塊國企改革相關投資機會;3)重視新版基藥目錄調整相關投資機會;4)積極關注門診統籌政策變化帶來的業績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