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創新藥爆發,艾力斯-U、海思科升超10%,貝達藥業、亞虹醫藥、奧賽康 、百奧泰、科倫藥業、神州細胞、皓元醫藥、康辰藥業、恒瑞醫藥、前沿生物-U 、甘李藥業升幅超5%。
南方基金創新藥指ETF 、建信基金創新藥50ETF、銀華基金創新藥ETF、上投摩根基金創新藥企ETF、 廣發基金創新藥ETF、工銀瑞信基金創新藥產業ETF、創新藥ETF易方達升幅超3%,4月以來升幅近5%。
消息面上,4月2日,國家發佈《藥審中心加快創新藥上市許可申請審評工作規範(試行)》,明確工作流程與部分環節的時限,保障審評審批效率。我國新藥審評審批不斷提速,近年來,CDE已陸續發佈若干優化審評審批的政策,在政策支持下,我國創新藥正在加速落地。
醫藥行業作為一個長坡厚雪的行業,細分行業及行業指數眾多,市場擁有近200支醫藥主題基金。
截止至2023年1月底,醫藥主題ETF或指數基金共有67支,增強型指數基金3支,QDII基金9支,醫藥主題主動型基金共有116支。醫藥被動型指數共有67支基金跟蹤29個醫藥指數。醫藥子板塊劃分較細,29個醫藥指數在持倉上各有側重。主動型基金共116支,均衡配置的基金居多。
其中,創新藥ETF有7只。其中,銀華基金創新藥ETF最新規模 55.29元,是目前市場上最大的一隻跟蹤創新藥的ETF。廣發創新藥ETF最新規模 23.68億,排名第二。創新藥ETF易方達、上投摩根創新藥企ETF規模超2億。
創新藥ETF跟蹤的是中證創新藥產業指數(931152.CSI),指數發佈於2019年4月22日,選取主營業務涉及創新藥研發的上市公司作為待選樣本,按照市值排序選取不超過50家最具代表性公司作為樣本股,反映創新藥產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成分股主要來自生物醫藥、化學制藥、醫療服務行業,整體研發支出佔比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中證創新藥產業指數前十大權重股佔比合計為58.63%,持倉的集中度較高,包含了恒瑞醫藥、藥明康德、智飛生物、 長春高新、沃森生物、 泰格醫藥、 復星醫藥等行業龍頭公司。
自2021年7月以來,醫藥指數下跌超30%,其中,CXO板塊和醫療服務板塊跌幅較大,過去五年的醫藥指數PE/PB已處於歷史的相對低位。2022年醫藥板塊成體呈現分化的行情,受集採政策影響,化藥、生物藥、器械均表現較差,醫療服務、CXO年中反彈強勁,但下半年補跌,走勢相對最弱。
從基金持倉看,四季度醫藥迎來了基金加倉。2022年公募基金四季報披露的持倉中,港股醫療保健行業配置權重由2022年三季度的7.98%上升至10.47%。
過去幾年,國內的創新藥評審的門檻有所提高,一級市場的很多Biotech公司超車難度加大,行業集中度出現了一定的提升,競爭格局有所改善。與2018-2021年相比,目前創新藥公司實際基本面兑現的趨勢較好,很多創新藥公司已經進入了產品兑現階段,實現了產品上市、業績放量,並且有licenceout。從未來一年維度來看,只要中美關係沒有影響到整個生物醫藥板塊,將會有更多的產品達成licenceout合作協議。
多數基金經理對創新藥未來3-5年長期看好。機構表示站在當前時點來看,目前醫藥板塊下跌空間比較有限,前期各方面負面因素的擾動已基本在估值上得到反饋。從中長期維度看,當前時點或許會是配置醫藥板塊的一個相對合適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