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上週先揚後抑,總體延續了2月以來的震盪整理特徵,上證指數週漲幅1.3%。成交方面,本週日均成交額有所回落,從前一週的近萬億元回落至8400億元左右。北向資金周淨流出約41億元,為2022年11月以來首次周度淨流出。風格層面,本週成長風格略有分化,創業板指下跌0.8%,科創50小幅上漲0.4%;行業層面,前期滯漲的部分強週期性行業表現較好,煤炭和鋼鐵漲幅居前;家電家居等地產鏈相關板塊在數據支持下也有較好表現;偏消費的食品飲料、醫藥生物本週表現不佳。
後市市場將如何演繹?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彙總。
1. 中信證券策略:全面修復行情的第二波即將開啟 中大盤成長成為新窪地
展望3月和二季度,我們認為經濟快速恢復仍將持續,政策預期仍會上修,海外流動性和地緣擾動迅速提前反映在定價中,後續邊際影響開始減弱,預計兩會前後增量資金將逐步形成共識並集中入場,全面修復行情的第二波即將開啟,建議把握黃金配置期,增配中大盤成長。首先,經濟恢復正在途中,信心傳導需要時間,復甦仍在早期,遠未到擔心政策力度和持續性的時候,兩會期間新政府班子預計會傳遞堅定恢復經濟的政策信號,激發市場信心。其次,美聯儲加息預期在強勁就業和通脹數據披露後上修,市場迅速完成重定價,地緣擾動在近期密集發生,但投資者對後續可能的風險事件已有預期。最後,年初以來市場依次經歷外資回補和活躍內資接力,預計後續主旋律是增量資金入場,大小風格分化程度已經達到階段性高位,中大盤成長成為新窪地。
2. 海通證券:牛市初期第一波上漲未完 短期行業表現可能趨於均衡
2022年10月以來牛市初期第一波上漲未完,短期行業均衡普漲。我們曾提出,從牛熊週期、估值、基本面、資金面等維度來看,A股底部已過,正處在牛市初期的向上通道,2022年10月以來市場上漲的性質是牛市初期的第一波上漲。2022年10月底至今上證綜指最大漲幅15%、滬深300漲22%,上漲持續約3-4個月,對比歷史四次牛市初期的第一波上漲,寬基指數漲幅在30%左右,時間平均持續3-4個月,可見這次第一波上漲的時間和空間與歷史相比仍有差距。
借鑑2019年牛市第一波上漲的歷史經驗,行業節奏先價值、後成長,後續隨着基本面數據逐步驗證和內資接力入市,市場迎來第三小段行業普漲。去年10月以來的上漲行情中市場已經歷了先價值、後成長的輪漲路徑。目前從高頻數據來看基本面正好轉,內資接力外資入市跡象逐漸出現,往後看市場有望迎來第三段上漲,短期行業可能趨於均衡,但若着眼全年,數字經濟代表的成長空間或更大。
3. 中金:當前位置不必過於謹慎,市場有望重拾升勢,關注這三條主線
我們認為當前A股震盪整理、寬基指數走勢相對平穩的特徵仍可能仍將延續一段時間,“行穩方能致遠”,近期海外宏觀環境對港股的影響可能高於A股。中期來看,A股整體估值雖有修復但仍處歷史中低位,投資者對經濟信心正逐步改善,當前位置也不必過於謹慎,未來伴隨基本面實質性復甦得到更多數據驗證,市場有望重拾升勢,中期市場機會仍大於風險。
4. 興業證券策略:3、4月份市場或將迎來更多機構增量資金 短期三大維度尋找低位補漲機會
興業證券認為,隨着財報業績披露,疊加經濟復甦前景更加清晰,市場有望重新回到景氣驅動、基本面審美模式之中。當前市場在經濟復甦、政策寬鬆預期上的分歧,將隨着3、4月份經濟數據的披露,以及兩會、政治局會議的定調,而最終實現彌合、統一。當前市場仍處於等待經濟復甦強度的進一步確認,或者政策進一步放鬆的信號出現的窗口。從高頻數據來看,社零及工業生產的修復程度要明顯好於基建和地產,後續修復的持續性與斜率變化需繼續觀察,重點關注3月中上旬發佈的年初經濟數據、乃至4月公佈的一季度經濟數據能否出現超預期的復甦,以及3月5日兩會、4月政治局會議的政策定調。
5. 中信建投策略:逐浪上行,把握牛回頭,緊握科技主線
疫後經濟“快速復常”兑現,後續復甦方向無疑,節奏面臨放緩;全年温和增長是主基調,正是有利於A股表現的環境;當下權益資產性價比仍然佔優,增量資金邊際流入是大概率;新型舉國體制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新常態,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正蓄勢待發。市場全年整體將呈現逐浪上行趨勢,節奏需要重點把握,珍惜牛回頭的寶貴佈局機會。行業關注:醫藥、電子、計算機、有色金屬、非銀金融。
6. 國海策略:重點關注1-3月佔優成長行業,有望成為全年跑贏主線
國海策略近日研報指出,當前行業輪動較快,3月全年主線行業有望逐步浮現,今年以數字經濟建設為核心的產業週期呈現多點開花的格局,大概率會率先推動今年成為強產業週期驅動的年份,重點關注1-3月佔優的成長行業,有望成為全年跑贏的主線。維持TMT板塊是全年主線的判斷,數字經濟相關領域如信創、消費電子以及半導體的產業週期啟動大概率在今年迎來基本面的確認。此外,復甦線重點關注大製造領域的機械,化工,有色和建材。
7. 粵開證券策略:覆盤歷年復甦期的兩會 後市將如何演繹
總的來看,在經濟復甦下的兩會期間,A股整體節奏上呈現“會前小幅上漲、會中震盪回調、會後漲幅明顯”的特徵。經濟復甦預期下A股均有着較為積極的市場反應,從兩會之前的風險偏好提升,成長股和中小盤佔據優勢;到兩會期間窄幅震盪,消費和大盤風格領先;再到兩會之後,市場出現上漲行情,消費、成長和中小盤表現更好。因此,我們預計後市指數總體震盪上行,關注兩會前後風格切換。
8. 中原證券:經濟復甦是上半年行情主線,新能源風電光伏設備等成長板塊龍頭仍是全年主要亮點
近期復甦主題走勢較強,機械板塊工程機械、叉車等子行業表現強勢,新能源板塊繼續調整態勢。我們認為,經濟復甦是上半年的行情主線,包括工程機械、叉車、通用自動化等週期機械板塊經歷了2021年以來長達兩年的調整,股價調整充分,安全邊際高,疊加行業需求邊際改善,有明顯觸底反彈的需求。此外,成長依然是全年行情的重要構成,包括新能源風電光伏設備、儲能設備、產業鏈安全專精特新等成長板塊龍頭仍然是全年主要亮點,近期調整可以逐步關注,尋找黃金坑的投資機遇。
9. 信達證券:指數上漲最快的階段已經結束,風格重回價值
去年11月到2月初的指數上漲,已經持續了3個月,部分投資者擔心時間上已經達到上漲的極限。在2019-2021年的牛市中,有整體性盈利兑現的時間,每次指數持續抬升的時間均能超過3個月,但在沒有整體性盈利兑現的階段,指數持續上漲大多不會超過一個季度。我們認為,由於疫情和春節後,經濟恢復還在持續,這一次上漲在時間上超過3個月是有可能的。中國經濟意外指數顯示,歷史上,每年1-2月,經濟預期較為穩定,從3月開始到6月,經濟預期往往會出現較大波動,3月份超預期和低預期概率相同,4-6月經濟表現大多低於預期。當下國內經濟處在疫情後比較容易恢復的階段,2-3月的經濟數據依然存在超預期的可能。指數上漲最快的階段已經結束,但依然有較大的概率,在放慢速度後,繼續上漲到3月中下旬。
10. 天風證券:貨政報吿解答了哪些市場疑惑?
何時降準?超儲或者説流動性並非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央行的中介目標是M2和社融,超儲率的高低、流動性的鬆緊只是央行致力於中介目標進行操作後的結果。從貨幣政策邏輯出發,寬貨幣是為了寬信用,如果信用狀態已經開始修復,甚至呈現較為積極的表現,繼續寬貨幣,或者説維護流動性較為寬鬆的必要性有所降低。因此,央行降準通常對應信貸形勢弱、超儲水平偏高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