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面板板塊表現強勢,截至收盤,彩虹股份、華映科技漲停,TCL科技、宇順電子、三利譜、*ST瑞德等均漲超5%。
消息面上,據DIGITIMES asia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由於經濟不確定性和終端市場需求停滯,大多數面板供應商,可能會在2023年繼續限制產量增長。
對於今年來是否調整面板稼動率,京東方A投資者關係部門相關人士稱,目前公司保持在七成以下。另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根據第三方諮詢機構的數據,預計一季度,整體(面板)行業(稼動率)大概在七成以下,公司在全行業的平均水平。庫存方面,目前公司面板端的庫存比較健康。
回顧2022年,面板行業經歷了二十多年以來的一次劇烈振盪。終端需求出乎意料的低迷、面板價格的急劇下滑使得整個產業遭遇“至暗時刻”,羣智諮詢總經理李亞琴預估2022年面板產值同比下滑了27%。
但針對面板行業,近來已有多家分析機構給出樂觀預期——有分析師指出面板報價正處於歷史低點,新一輪漲價即將到來;並且與此同時,液晶電視面板Q2(訂單需求)也有望迎來同比增長19%的強勢反彈。其中,50吋和更大尺寸為主的熒幕訂單將達到1.614億台或年增率8%。
不過,目前業內的共識是,2023年下半年需求有望逐步回暖,2024年將進入復甦階段。而2023年上半年仍是處於淡季,廠商們的舉措也趨於保守謹慎,更重視經營持續性和實際盈利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價格方面,TrendForce指出,面板報價正處於歷史低點,如今2月(電視)面板廠商正進一步積極醖釀漲價。
數據顯示,近期65吋、75吋電視面板報價已出現小幅微漲,約漲1-2美元。但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漲價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品牌廠,尤其是有急單需求的廠商會被迫漲價,且部分廠商已接受;一線電視品牌廠則不願輕易接受面板廠漲價要求,博弈戰仍在持續。
實際上,由於面板廠商對產能及產能利用率的嚴格控制,去年底電視面板廠商就已通過控制產能來實現調漲價格,去年12月,65吋與75吋面板價格較預期超漲2美元和1美元。
有調研機構表示,液晶電視面板價格將從3月開始逐步上漲,預計Q1液晶電視面板平均價格環比上漲1.7%,3月價格較去年12月高1.9%。
而據業內統計,今年1月面板廠稼動率受春節假期影響,普遍不到六成,2月有望回到七成。面板廠仍處於減產狀態,其中10.5代廠稼動率低於8.5/8.6代廠。
另外,VR設備出貨量持續增長有望拉動近眼顯示面板需求。根據Omdia統計數據,2021年全球VR應用近眼顯示面板出貨將達到1370萬片,同比增加47%,2022年將同比增長78%至 2433 萬片。隨着VR設備出貨量呈現長期增長趨勢,相關近眼顯示面板也將保持穩定增長,2026年全球出貨量有望增長至8156萬片,2022-2026年年複合增長率達35.3%。
根據CINNOResearch,2021年全球AR/VR硅基OLED顯示面板市場規模約為6400萬美元,預計至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4.7億美元,2021-2025年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19%。國泰君安分析指出,未來隨着成熟度提升和產能擴充,硅基OLED有望加速滲透。
覆盤整個面板產業週期歷史,東海證券指出,當前行業正逐步走出底部,復甦在即,原因包括:
(1)行業格局方面,2023年行業集中度將向中國面板廠商靠攏,國產LCD產能佔比超60%,控產控價能力將進一步提升;(2)價格方面,2023年Q1開始,面板價格有望上行,Q2將迎來盈利拐點;(3)產能規劃方面,預計未來3年,行業產能增量主要來源於TCL廣州T9產線及深天馬TM19產線,3年增量CAGR僅1%左右;(4)行業估值方面,目前行業整體處於低估狀態。歷史數據看,面板行業在PB接近1倍、面板價格跌破現金成本時,往往是底部觸底信號,估值築底修復確定性較強。
國信證券發佈研究報吿稱,伴隨着LCD擴產進入尾聲,行業將由過去供給端主導(產能變化)轉向需求端主導(終端需求大尺寸、高端化、多樣化),行業週期屬性將淡化,成長屬性顯現,LCD面板企業的盈利穩定性有望逐步強化。
宏信證券表示,目前已經是面板行業的週期底部,值得加入跟蹤觀察的序列。展望2023至2024年,面板供給端將保持小個位數擴張,而需求端會開啟温和復甦,最大的看點是VR/AR設備近幾年保持高速滲透率有望出現加速拐點,更進一步元宇宙的不斷產業化也會帶動需求的進一步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