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面板板块表现强势,截至收盘,彩虹股份、华映科技涨停,TCL科技、宇顺电子、三利谱、*ST瑞德等均涨超5%。
消息面上,据DIGITIMES asia援引业内人士消息,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和终端市场需求停滞,大多数面板供应商,可能会在2023年继续限制产量增长。
对于今年来是否调整面板稼动率,京东方A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士称,目前公司保持在七成以下。另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第三方咨询机构的数据,预计一季度,整体(面板)行业(稼动率)大概在七成以下,公司在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库存方面,目前公司面板端的库存比较健康。
回顾2022年,面板行业经历了二十多年以来的一次剧烈振荡。终端需求出乎意料的低迷、面板价格的急剧下滑使得整个产业遭遇“至暗时刻”,群智咨询总经理李亚琴预估2022年面板产值同比下滑了27%。
但针对面板行业,近来已有多家分析机构给出乐观预期——有分析师指出面板报价正处于历史低点,新一轮涨价即将到来;并且与此同时,液晶电视面板Q2(订单需求)也有望迎来同比增长19%的强势反弹。其中,50吋和更大尺寸为主的荧幕订单将达到1.614亿台或年增率8%。
不过,目前业内的共识是,2023年下半年需求有望逐步回暖,2024年将进入复苏阶段。而2023年上半年仍是处于淡季,厂商们的举措也趋于保守谨慎,更重视经营持续性和实际盈利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价格方面,TrendForce指出,面板报价正处于历史低点,如今2月(电视)面板厂商正进一步积极酝酿涨价。
数据显示,近期65吋、75吋电视面板报价已出现小幅微涨,约涨1-2美元。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涨价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品牌厂,尤其是有急单需求的厂商会被迫涨价,且部分厂商已接受;一线电视品牌厂则不愿轻易接受面板厂涨价要求,博弈战仍在持续。
实际上,由于面板厂商对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的严格控制,去年底电视面板厂商就已通过控制产能来实现调涨价格,去年12月,65吋与75吋面板价格较预期超涨2美元和1美元。
有调研机构表示,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将从3月开始逐步上涨,预计Q1液晶电视面板平均价格环比上涨1.7%,3月价格较去年12月高1.9%。
而据业内统计,今年1月面板厂稼动率受春节假期影响,普遍不到六成,2月有望回到七成。面板厂仍处于减产状态,其中10.5代厂稼动率低于8.5/8.6代厂。
另外,VR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有望拉动近眼显示面板需求。根据Omdia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VR应用近眼显示面板出货将达到1370万片,同比增加47%,2022年将同比增长78%至 2433 万片。随着VR设备出货量呈现长期增长趋势,相关近眼显示面板也将保持稳定增长,2026年全球出货量有望增长至8156万片,2022-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达35.3%。
根据CINNOResearch,2021年全球AR/VR硅基OLED显示面板市场规模约为6400万美元,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7亿美元,2021-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19%。国泰君安分析指出,未来随着成熟度提升和产能扩充,硅基OLED有望加速渗透。
覆盘整个面板产业周期历史,东海证券指出,当前行业正逐步走出底部,复苏在即,原因包括:
(1)行业格局方面,2023年行业集中度将向中国面板厂商靠拢,国产LCD产能占比超60%,控产控价能力将进一步提升;(2)价格方面,2023年Q1开始,面板价格有望上行,Q2将迎来盈利拐点;(3)产能规划方面,预计未来3年,行业产能增量主要来源于TCL广州T9产线及深天马TM19产线,3年增量CAGR仅1%左右;(4)行业估值方面,目前行业整体处于低估状态。历史数据看,面板行业在PB接近1倍、面板价格跌破现金成本时,往往是底部触底信号,估值筑底修复确定性较强。
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吿称,伴随着LCD扩产进入尾声,行业将由过去供给端主导(产能变化)转向需求端主导(终端需求大尺寸、高端化、多样化),行业周期属性将淡化,成长属性显现,LCD面板企业的盈利稳定性有望逐步强化。
宏信证券表示,目前已经是面板行业的周期底部,值得加入跟踪观察的序列。展望2023至2024年,面板供给端将保持小个位数扩张,而需求端会开启温和复苏,最大的看点是VR/AR设备近几年保持高速渗透率有望出现加速拐点,更进一步元宇宙的不断产业化也会带动需求的进一步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