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上午,以鈣鈦礦為首的光伏股衝高。截至發稿,奧聯電子漲超10%,京山輕機漲停,金晶科技漲超9%,隆華科技漲超7%,寶馨科技、西子潔能、萬潤股份等均漲超5%,帝爾激光、中來股份、捷佳偉創等紛紛跟漲。
ETF方面,光伏ETF龍頭、光伏龍頭ETF、光伏ETF平安、光伏50ETF、光伏ETF基金等紛紛上漲。
消息面上,近日,經中國計量院第三方測試認證,北京曜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小面積鈣鈦礦/晶硅兩端疊層電池穩態輸出效率達到32.44%,時隔三個月再次刷新國內轉換效率紀錄。
在光伏產業過往幾十年的發展中,效率的提升一直是產業降本的主線。近年來,倍受關注的鈣鈦礦材料在光伏領域的應用發展迅速,尤其是鈣鈦礦疊層技術方向不斷躍進,轉化效率持續提升,被業內公認為最具產業落地潛力的新一代光伏材料。
憑藉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等顯著特點,鈣鈦礦電池在光伏降本增效的大變革中越來越受到青睞。
相關數據顯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理論光電轉換效率高達33%,明顯高於傳統晶硅太陽能電池;而在疊層技術的加持下,其光電轉換效率更是有望突破45%。
而根據鈣鈦礦龍頭企業協鑫光電的數據顯示,其100MW中試線鈣鈦礦組件成本約為1元/W,較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晶硅組件1.5-2元/W的成本存在明顯的成本優勢。並且,隨着未來產能大幅提升,鈣鈦礦組件的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至0.5元/W,甚至更低。
就在近日,工信部等六部門發佈了《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加快智能光伏創新突破,發展高純硅料、大尺寸硅片技術,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電池生產,推動N型高效電池、柔性薄膜電池、鈣鈦礦及疊層電池等先進技術的研發應用,提升規模化量產能力。可以預見,在技術革新和政策扶持之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春天。
目前,已佈局和投資鈣鈦礦領域的上市公司有:協鑫科技、隆基綠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東方日升、愛旭股份、中來股份、寶馨科技、杭蕭鋼構、奧聯電子等。
長江證券研報指出,當前鈣鈦礦整體仍處於產業化初期,從量上看,當前擴產規模較小,但設備廠商提前與鈣鈦礦廠商進行合作研發、驗證,將充分受益後續鈣鈦礦電池擴產放量,設備需求釋放。建議持續關注鈣鈦礦產業化賽道,重點關注:在晶硅電池已有深厚技術積累的企業在鈣鈦礦領域的橫向拓展;鈣鈦礦電池部分設備與電子、顯示面板等行業涉材料工藝環節設備有一定共通性,關注切入鈣鈦礦領域的跨行業設備企業;新佈局鈣鈦礦電池&組件生產的企業。
招商證券認為,產業化正在0-1的階段。鈣鈦礦電池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實驗室效率提升迅速,為產業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預計2023年鈣鈦礦行業規模有望達到GW級別,到2024-2025年有望有多家企業GW級產線陸續落地。疊層電池近年的產業化發展也在提速。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可以為成熟的晶硅電池進一步增效,有希望成為未來鈣鈦礦產業化的主要路徑之一。同時,全鈣鈦礦疊層被視為終極的疊層技術(最高的理論效率),隨着未來鈣鈦礦核心瓶頸的突破,也有可能逐步應用。
浙商證券表示,目前國內已有3條百兆瓦單結鈣鈦礦產線投產,多條百兆瓦產線、GW級產線計劃中,期待平米級單結組件效率突破 16%。晶硅電池廠商紛紛佈局鈣鈦礦疊層電池研發,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成為產業化主流方向之一。
該機構指出,幹法/濕法工藝路線未定,關注GW級產線招標,利好設備龍頭。目前鈣鈦礦層沉積主流採用濕法工藝(狹縫塗布機),德滬塗膜為國內領先企業;幹法工藝(蒸鍍設備)正在驗證中,OLED蒸鍍設備廠商紛紛佈局。除此之外,鈣鈦礦產線還涉及磁控濺射PVD設備、原子沉積ALD設備、等離子體鍍膜RPD設備、激光劃線設備、絲網印刷設備、清洗設備、層壓機、檢測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