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新老基金合同的差異,或決定性地影響基金業績排名,也影響着基金經理的“掛名”方式。
數據顯示,在最近三個月的反彈行情中,港股主題基金已力壓內地消費基金,成爲當紅品種。部分明星基金管理的消費基金因成立時間較早,未能涵蓋港股倉位,因此在這波反彈中顯著落後於港股基金以及具有港股倉位的次新基金。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管理多隻基金的一些明星基金經理,對所管基金採取了不同的任職策略,即對基金合同中具有港股倉位的次新基金採取獨立管理策略,而對包括代表作在內的老基金採取雙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策略。業內人士認爲,新老基金產品任職策略的變化,凸顯了港股倉位對基金經理業績的重要性。
最近三個月以來,港股主題基金淨值大幅反彈,回血程度顯著高於內地消費基金。數據顯示,嘉實互聯網產業基金、創金合信港股通成長基金、中郵滬港深精選基金最近三個月內淨值反彈分別達到50.35%、48.99%、48.06%,成爲這波反彈行情中表現最搶眼的3只基金。
2023年已開啓了新的時間週期,港股主題基金能否繼續扮演反彈先鋒的角色?數據顯示,在最近一個月、最近一週這兩個時間維度上,港股主題基金的強勁表現依然力壓全部賽道型基金。以最近一個月爲例,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旗下的大摩滬港深精選基金、廣發滬港深醫藥基金是表現最佳的品種。
值得一提的是,少部分進入業績十強、二十強的內地消費主題基金產品中,其產品性質均具有港股倉位。而在產品設計上設立港股倉位的內地消費主題基金,多數屬於最近兩年成立的次新基金產品,比如進入最近一個月反彈十五強的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的交銀瑞和三年持有基金,成立於2022年3月,投資範圍可包含港股通的股票。根據披露信息,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交銀瑞和三年持有基金通過港股通機制投資香港股票的公允價值爲5.53億元,港股倉位佔其資產淨值比例爲17.22%。
港股市場的特點是做空和做多均可充分運行,這意味着港股在悲觀局面下比較容易成爲基金業績的重災區,但市場反轉後也可爲基金經理提供最大的彈性。有基金公司人士就此認爲,港股主題基金的回血情況,或是2023年基金業績排名博弈的一個信號,即港股倉位可能具有決定性意義。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最近三個月的反彈行情中,創金合信港股通成長基金錄得漲幅接近50%,其淨值彈性正是來自對港股高彈性品種的重倉策略。根據披露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新東方在線成爲該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持倉佔比高達9.88%。而自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15日,新東方在線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內股價漲幅高達23倍。
在此背景下,一些具有港股倉位的內地消費主題基金也開始在新年後進入業績排行前列,比如永贏基金旗下的永贏醫藥創新智選基金,目前在新年基金業績中位居五強行列。基金合同信息顯示,這隻成立於去年11月22日的次新基金,其股票資產佔基金資產的60%~95%,其中投資於港股通標的股票不超過股票資產的50%。
相對而言,儘管內地消費主題基金的淨值反彈亦可圈可點,但整體回血情況顯著落後於港股主題基金。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由深圳一位頂流基金經理管理的某內地消費主題基金,最近三個月的淨值反彈15%,新年以來淨值反彈約爲6%,而全市場基金產品最近三個月反彈超20%的產品則超過200只。
造成上述明星消費基金產品業績稍顯落後的原因在於,作爲一隻早期成立的基金,該產品在當時的基金合同中未能設計港股倉位,從而無緣本輪港股市場的強勢反彈。
“非港股基金在合同中加入港股倉位是一個趨勢,有些很好的港股股票,我也很看好,如果別人的基金能買,我不能買,就可能是個問題。”華南地區一位基金投資總監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認爲,港股市場在多個領域具有明顯的特色和吸引力,比如互聯網、醫藥、金融等。最近兩年,非港股主題新基金產品在基金合同中已開始設計港股倉位,但早期成立的老基金產品就缺乏這一優勢。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上述投資總監管理的一隻老基金產品已長達11年,該基金在最近三個月的反彈行情中淨值不賺反虧。與此同時,他管理的一隻港股主題基金同期淨值反彈幅度高達18%。業內人士認爲,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兩隻基金產品出現較大業績差異,進一步顯示基金合同中的港股倉位問題,導致了新老基金的顯著分化。
對於未來市場的行情,多位基金經理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爲,是否具有港股倉位,對2023年業績具有較大影響。
實際上,一些明星基金經理的任職策略也爲此釋放了明顯的信號。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明星基金經理對旗下管理的多隻基金產品採取了完全不同的任職策略,包括開始逐步放手早期成立的“成名作”。
國內某大型公募的一名頂流基金經理管理多達5只產品,其中包括一隻早期成立的代表作,隨着港股市場的業績貢獻度更加凸顯,這位明星基金經理對基金合同中涵蓋港股倉位的次新基金採取一人獨立管理的任職策略,但對包括其代表作在內的老基金產品則採取雙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的策略。
業內人士認爲,明星基金經理通常並不願意與他人共同管理其代表作,但在港股市場對基金業績排名愈加重要的背景下,早期代表作由於在基金合同中未能涵蓋港股倉位,實際上已呈現業績排名的劣勢,這或是明星基金經理願意放手“代表作”的原因,同時也爲明星基金經理管理涵蓋港股倉位的次新基金提供更多的精力。
長城港股通價值精選基金經理曲少傑認爲,本輪港股行情基本是對2022年超預期下跌行情的超跌反彈,港股估值得到修復。港股市場正受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刺激,此輪行情或具有較好的持續性。港股反彈至今,已走到估值修復的中後段,基本恢復到2022年7月、8月的水平,但距離2021年初還有不小差距,接下來主要看基本面的復甦情況。鑑於2022年的低基數效應,港股2023年的表現值得樂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