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海外禽流感對我國肉雞供給影響幾何?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金研究 作者: 陳雷、龐雨辰、郭朝輝

摘要

近期,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地相繼出現禽流感疫情,各國政府為控制疫病傳播,採取了大批量撲殺家禽的措施 ,導致全球雞肉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當前,市場各方高度關注本輪海外疫病對我國白羽雞行業發展帶來的影響,一方面,考慮到我國祖代雞引種對外依存度較高,若進口因海外禽流感受阻,是否會造成肉雞供需結構性矛盾;另一方面,新一輪豬週期已經開啟,我國白羽雞價格與生豬價格相關係數高達0.84,當前豬價仍在上行通道,考慮豬雞共振效應,雞肉價格走勢也成為了各方關注的重點。針對以上問題,本篇報吿將聚焦海外禽流感對我國的影響,同時着重對我國白羽雞產業供需情況進行分析。

受禽流感疫情影響,歐美雞肉價格快速上行,出口量明顯收縮

2021/22年度冬季,歐洲經歷了嚴重的禽流感(HPAI)流行季,自2021年底至2022年3月,歐洲地區共有2467起疫情,4800萬隻禽類在受影響的養殖場被撲殺 。今年二季度,全球各地禽流感疫情再起,5月19日,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美國已有29個州的養殖場發現了禽流感病毒,導致了超過1900萬隻蛋雞的死亡,佔總數的6% 。

我們認為,禽流感或將進一步加劇歐美通脹問題。禽肉是重要的蛋白來源,高致病性禽流感導致全球多個地區數千萬只禽類被撲殺,直接導致禽肉供應曲線左移,價格重心上移,或進一步加重當前歐美通脹的問題。具體來看,歐盟雞肉價格自2022年以來也一直維持在高位,遠高於歷史五年同期均值;而美國雞肉零售價在8月達到了254.17美分/磅,同比上漲18.29%,創四十年來價格最高值。

受禽流感影響,歐美地區雞肉出口明顯收縮,歐洲進口量有所增加。據歐盟委員會出口數據,2022年1-7月,歐盟(除英國)雞肉出口量同比下降14.3%。此外,為增加本地區供給,歐盟雞肉進口數量也顯著上漲,1-7月歐盟(除英國)雞肉進口同比增加了31.9%。美國方面,雞肉進出口貿易也受一定影響,但總體可控。2022年1-8月,美國雞肉出口為37.64億磅,同比下降2%,其中6、7月雞肉出口數量明顯下降,8月雞肉出口量已經實現環比增加。

我們認為,海外禽流感疫情對我國肉雞供給影響有限,但上半年祖代雞引種量明顯下滑,雞肉進口量略有下滑

從肉雞生長週期來看,短期判斷產能的指標是在產父母代種雞存欄量,即當期數值會影響到未來8-9周的商品代出欄情況。長期趨勢來看,祖代引種規模是產能的基礎,由祖代帶商品代出欄,大致需要60周左右。因此,我們認為,本次海外高致病性禽流感,對我國短期肉雞供給影響有限,但祖代引種受阻或對明年商品雞出欄形成一定擾動。

受2021年祖代引種量充裕影響,今年我國1-8月父母代種雞存欄逐步回升,供給未受海外禽流感影響。2021年,我國祖代雞引種量達到115.88萬套,同比增加17.21%。受此影響,今年我國父母代種雞存量持續回升,產能充裕。

受海外禽流感限制,我國祖代種雞引種量近期顯著回落。據卓創監測數據,2022年1-8月,祖代種雞引種量僅為35.71萬套,較去年同期69.94萬套下降近50%,其中5-7月的月均引種量僅為2萬套,較去年同期下降超過70%。進入8月,我國祖代雞進口量已逐漸恢復。

雞肉進口累計量同比下降,美國進口占比連月下滑。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8月份雞肉產品進口量為11.22萬噸,環比下跌4.18%,同比下跌15.78%。1-8月進口量總額為89.82萬噸,累積同比下跌6.54%。其中美國的佔比呈現出連續5個月佔比下降的局面。

受基本面提振疊加豬雞共振效應影響,二季度以來我國白羽肉雞價格震盪上行

二季度以來,我國白羽雞價格整體呈現震盪上行趨勢。我們認為白羽肉雞出欄量同比減少是價格重心上移的主要原因。二三季度國內肉雞總出欄量25.31億隻,同比跌幅7.43%。其中,5-7月肉雞出欄量明顯低於歷史五年同期均值。雖然8-9月出欄量環比有所回升,但仍低於去年同期。除了基本面因素外,我們發現,豬價上漲對白羽雞價格也提到明顯提振。據我們測算,白羽雞價格與生豬價格相關係數高達0.84。我們認為雞豬共振效應主要通過消費替代來實現,生豬價格上行直接利好肉雞消費,支撐價格不斷走高。具體來看,一是屠宰積極性逐步恢復,開工率顯著上升;二是肉雞月度消費增長率連續三個月維持正增長。

向前看,海外禽流感傳播風險仍存,需注意疫病輸入性風險;國內方面,上半年祖代引種斷檔或導致2H23商品雞出欄量或存下滑風險,利好白羽雞價格

海外方面:歐洲冬季禽流感風險較大,但對我國貿易量影響有限;美國祖代雞出口已逐步恢復。據歐盟最新統計數據,今年6月至8月期間,在野生鳥類中檢測到HPAI病毒濃度明顯高於歷史同期,這表明今冬家禽感染的風險可能較去年更高。我們認為,我國作為歐洲雞肉的進口國之一,今冬我國對於歐盟的雞肉出口量或仍有上行空間,或利好相關出口企業。美國方面,雖然在2022年也面臨了禽流感病毒挑戰,但美國肉雞受到的影響較為有限。根據USDA預測,2022年美國肉雞出口量預計為71.86億磅,減去1-8月已出口的47.64億磅,9-12月仍有24.22億磅的出口空間,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對我國來説,需要時刻警惕禽流感的蔓延問題,儘管這種可能性較小,原因:1)歐美國家的候鳥,與我國候鳥遷徙的路線不同,很難發生交集;2)我國對食品安全的限制很高,會限制或停止相關產品的進口。

國內方面:四季度我國白羽肉雞價格上行動力不足,或大概率震盪下行;今年祖代引種斷檔,或加劇2H23父母代肉雞供給風險

四季度我國白羽肉雞價格大概率維持高位震盪,但上行動力不足。從供給端來看,受在產父母代種雞存欄量增加影響,我們預計四季度孵化環節出苗量有望繼續提升,或帶動商品雞出欄量穩步提升,供給有保障;從需求端來看,四季度元旦春節等傳統節假日或利好禽肉消費,但仍需關注疫情反覆對於消費的不利影響。同時,我們預計四季度我國生豬價格不具備大幅上行基礎,因此,我們認為四季度國內肉雞市場行情偏穩運行。長期來看,祖代雞引種量不足或將導致我國雞肉供給出現滯後性缺失。今年夏季我國祖代雞引種量卻顯著下降,根據60周的出欄週期推算,我們預計5-7月祖代雞引種量的下降或加劇明年下半年我國肉雞供給風險。

正文

近期,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地相繼出現禽流感疫情,各國政府為控制疫病傳播,採取了大批量撲殺家禽的措施,導致全球雞肉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當前,市場各方高度關注本輪海外疫病對我國白羽雞行業發展帶來的影響,一方面考慮到我國祖代雞引種對外依存度較高,若因海外禽流感進口受阻,是否會造成肉雞供需結構性矛盾;另一方面,新一輪豬週期已經開啟,我國白羽雞價格與生豬價格相關係數高達0.84,當前豬價仍在上行通道,考慮豬雞共振效應,雞肉價格走勢也成為了各方關注的重點。針對以上問題,本篇報吿將聚焦海外禽流感對我國的影響,同時着重對我國白羽雞產業供需情況進行分析

受禽流感疫情影響,歐美雞肉價格快速上行,出口量明顯收縮

海外禽流感遍及多地,疫情導致禽類撲殺數量上升。2021/22年度冬季,歐洲經歷了嚴重的禽流感(HPAI)流行季,根據EFSA、ECDC和歐盟實驗室聯合報吿的最新數據顯示,自2021年底至2022年3月,歐洲地區共有2467起疫情,4800萬隻禽類在受影響的養殖場被撲殺。此外,疫情波及到的地區範圍也較為廣泛,從斯瓦爾巴特羣島到葡萄牙南部,再到烏克蘭東部,影響波及37個歐洲國家。3月之後,全球各地禽流感疫情再起,2022年4月16日,日本北海道當局開始撲殺疑似病例發生地的養雞場飼養的大約52萬隻雞;5月19日,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美國已有29個州的養殖場發現了禽流感病毒,導致了超過1900萬隻蛋雞的死亡,佔總數的6%。

圖表:歐盟禽流感病例數量及分佈

資料來源:EC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022年全美禽流感感染禽類數量及分佈

資料來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防疫撲殺導致供給減少,歐美雞肉價格快速上行。具體來看,歐盟雞肉價格自2022年以來也一直維持在高位,遠高於歷史五年同期均值,截至10月3日,歐盟肉雞批發價格為€2.64/kg,同比上漲約33%;而美國雞肉零售價在8月達到了254.17美分/磅,同比上漲18.29%,創四十年來價格最高值。

圖表:歐盟雞肉價格

資料來源:EC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美國雞肉零售價

資料來源:USDA,中金公司研究部

受禽流感影響,歐美地區雞肉出口明顯收縮,歐洲進口量有所增加。根據歐盟委員會出口數據顯示,2022年1-7月,歐盟(除英國)雞肉出口量同比下降14.3%,其中對主要出口國加納、剛果、烏克蘭等的出口分別同比下降了28%,4.6%與36.9%。此外,為增加供給,歐盟雞肉進口數量也顯著上漲,1-7月內,歐盟(除英國)雞肉進口同比增加了31.9%,其中從巴西的雞肉進口量同比上漲了39%至18.38萬噸。美國方面,雞肉進出口貿易也受一定影響,但總體可控。據USDA數據,2022年1-8月,美國雞肉出口達到了37.64億磅,同比下降2%,僅6、7月雞肉出口數量有所下降,8月雞肉出口量已經實現環比增加(+3.61%至5.73億磅)。

我們認為,海外禽流感疫情對我國肉雞供給影響有限,但上半年祖代引種量有所下滑,雞肉進口量略有下滑

從肉雞生長週期來看,短期看在產父母代種雞存欄量,長期看祖代雞引種量。完整肉雞產業鏈主要包括:“祖代(曾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出欄”的全過程。祖代雞引種傳導至商品代出欄大致需要約14個月的時間(約60周左右)。我們將時間拆解來看:1)祖代種雞從引種到產蛋大約需要24周的時間(約65周淘汰),經過3周左右完成孵化,形成父母代種雞;2)父母代又需經過約24周完成引種到產蛋的過程(約65周淘汰),再經過3周的孵化,形成商品代雞苗;3)最後經過6周左右養殖,形成商品代肉雞出欄,進入屠宰、消費環節。每套祖代雞一生中約產40-50套父母代種雞,每套父母代種雞一生中約產商品代種蛋100-120只,因此每套祖代種雞一生中可以產約5000只商品代雞苗。因此,我們認為,短期判斷產能的指標是在產父母代種雞存欄量,即當期數值會影響到未來8-9周的商品代出欄情況。長期趨勢來看,祖代引種規模是產能的基礎,由祖代帶商品代出欄,大致需要60周左右。

圖表:白羽雞生長週期

資料來源:中國畜牧業協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受2021年祖代引種量充裕影響,今年我國1-8月父母代種雞存欄逐步回升,供給未受海外禽流感影響。2021年,我國祖代雞引種量達到115.88萬套,同比增加17.21%。受此影響,今年我國父母代種雞存量持續回升,產能充裕。據卓創資訊數據,2022年1-8月全國肉雞父母代種雞平均存欄量869.23萬套,同比漲幅1.63%。二季度以來,我國父母代種雞存欄量快速攀升,已實現連續5個月上漲,由4月的818萬套,上漲至8月底的955萬套,期間漲幅達16.74%;

受海外禽流感限制,我國祖代種雞引種量近期顯著回落。據卓創監測數據,2022年1-8月,祖代種雞引種量僅為35.71萬套,較去年同期69.94萬套下降近50%,其中5-7月的月均引種量僅為2萬套,較去年同期的7.95萬套,下降超過70%。進入8月,我國祖代雞進口量已逐漸恢復。

圖表:肉雞父母代種雞存欄量

資料來源:卓創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中國肉雞月度引種量

資料來源:卓創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雞肉進口累計量同比下降,美國進口占比連月下滑。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2年8月份雞肉產品進口量為11.22萬噸,環比下跌4.18%,同比下跌15.78%。1-8月進口量總額為89.82萬噸,累積同比下跌6.54%。8月內,我國雞肉進口主要來源於巴西(4.24萬噸)、美國(2.74萬噸)、俄羅斯聯邦(1.26萬噸)、泰國(1.14萬噸)、阿根廷(0.66萬噸),分別佔比37.82%、24.47%、11.19%、10.20%和5.86%。美國的佔比相對於今年4、5、6、7月的33.97%、30.06%、26.35%、25.35%,呈現出連續佔比下降的局面。

圖表:每年1-8月雞肉產品進口量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8月雞肉產品進口國家/地區佔比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受基本面提振疊加豬雞共振效應影響,二季度以來我國白羽肉雞價格震盪上行

二季度以來,我國白羽雞價格整體呈現震盪上行趨勢。據博亞和訊數據,截至9月底,白羽肉雞均價8.81元/KG,較去年同期的6.78元/KG漲幅超過30%。同時,我們發現,豬價上漲對白羽雞價格也提到明顯的提振。據我們測算,白羽雞價格與生豬價格相關係數高達0.84,白羽雞價格走勢基本與豬價一致。從養殖利潤來看,4-9月白羽肉雞養殖利潤明顯提升,整體處於高於2元/只的行業平均水平。據卓創數據,二三季度白羽肉雞平均養殖利潤2.23元/只,環比漲幅959.05%,同比漲幅237.88%。

圖表:白羽雞價格及養殖利潤

資料來源:博亞和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豬肉及雞肉價格走勢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博亞和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白羽肉雞出欄量同比減少是價格重心上移的主要原因。據卓創數據,二三季度國內肉雞總出欄量25.31億隻,同比跌幅7.43%。其中,5-7月肉雞出欄量明顯低於歷史五年同期均值。雖然8-9月出欄量環比有所回升,但較去年同期仍下滑2.5%與2.34%。

從替代消費角度來看,生豬價格上行直接利好肉雞消費,支撐價格不斷走高。具體來看,一是屠宰積極性逐步恢復,開工率顯著上升。據卓創資訊數據,隨着生豬價格快速走強,我們看到肉雞周度屠宰開工率也隨之上升。截至9月底,屠宰企業開工率恢復至72.12%,明顯高於去年同期50%的水平。二是肉雞月度消費增長率連續三個月維持正增長。今年6-8月我國肉雞消費增長率分別為:+4.75%、+0.26%、+12.26%。

圖表:肉雞周度開工率

資料來源:卓創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中國肉雞月度出欄量

資料來源:卓創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向前看,海外禽流感傳播風險仍存,需注意疫病輸入性風險;國內方面,4Q22我國白羽肉雞價格維持高位震盪,祖代引種斷檔或加劇2H23肉雞供給風險

海外方面:歐洲冬季禽流感風險較大,但對我國貿易量影響有限;美國祖代雞出口已逐步恢復

歐洲:根據歐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夏6月至8月期間,在野生鳥類中檢測到HPAI病毒濃度明顯高於歷史同期,這表明今冬家禽感染的風險可能較去年更高。隨着冬季的到來,野生鳥類的遷徙將為歐洲帶來更大的傳播風險,考慮到歐洲6月至9月在家禽中觀察到HPAI出現的次數是2021年同期觀察到的5倍,立足於此,我們預計歐洲今冬疫情導致的撲殺禽類數量可能將達到去年的兩倍。我國作為歐洲雞肉的進口國之一,在2021年向歐盟27國出口了約2萬噸雞肉。而2022年1-5月期間,我國對歐盟的雞肉出口量同比上漲89%至1.24萬噸。因此,我們預計,今冬我國對於歐盟的雞肉出口量或仍有上行空間。

美國:雖然美國在2022年也面臨了禽流感病毒挑戰,但美國肉雞受到的影響較為有限。在2022年感染的43800萬商業禽類中,只有230萬隻屬於肉雞,僅佔到全年屠宰量的0.1%。截至9月16日,美國2022年肉雞出口總量環比僅下降1%,遠低於2015年由於禽流感導致出口同比下降的13%。根據USDA預測,2022年美國肉雞出口將同比下降至71.86億磅,減去1-8月已出口的47.64億磅,9-12月仍有24.22億磅的出口空間,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對中國來講,需要時刻警惕禽流感的蔓延問題,儘管這種可能性較小,原因:1)歐美國家的候鳥,與我國候鳥遷徙的路線不同,很難發生交集;2)我國對食品安全的限制很高,會限制或停止相關產品的進口。

國內價格:四季度我國白羽肉雞價格維持高位震盪,上行動力不足;祖代引種斷檔或加劇明年下半年我國雞肉供給風險

四季度我國白羽肉雞價格大概率維持高位震盪,但上行動力不足。從供給端來看,受在產父母代種雞存欄量增加影響,我們預計四季度孵化環節出苗量有望繼續提升,或帶動商品雞出欄量穩步提升,供給有保障;從需求端來看,四季度元旦春節等傳統節假日或利好禽肉消費,但仍需關注疫情反覆對於消費的不利影響。同時,我們預計四季度我國生豬價格不具備大幅上行基礎,因此,我們認為四季度國內肉雞市場行情偏穩運行,價格維持高位震盪。

長期來看,今年上半年祖代雞引種量不足,或加劇明年下半年我國雞肉供給風險。根據中國畜牧業協會測算,為滿足國內需求,中國每年祖代雞引進量至少為80萬套。近年來,我國祖代雞引種量不斷上漲,2019年祖代種雞更新量達到122.4萬套,2020年為100.3萬套,2021年為124.6萬套。但今年夏季我國祖代雞引種量卻顯著下降,根據60周的出欄週期推算,我們預計5-7月祖代雞引種量的下降或加劇我國明年下半年肉雞供給風險。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