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天風宏觀宋雪濤,作者: 宋雪濤、 孫永樂
線索一,出口和製造業的非線性變化容易被市場忽視。
線索二,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在減弱,對於消費也可以更樂觀些。
線索三,基建驗證了穩增長政策超預期的邏輯,強勢還會持續。
線索四,房地產(供給端)風險最大的時候過去,經濟繼續加速去地產化。
總覽:8月經濟數據在疫情、高温限電等因素的擾動下繼續修復,經濟指標中同比增速超預期的是製造業投資和消費,其中8月製造業投資同比+10.6%(前值+7.5%),打斷了年初以來的下行趨勢;8月社零同比+5.4%(前值+2.7%),其中餐飲同比+8.4%(前值-1.5%)。除消費和製造以外,政策發力繼續帶動基建投資走高,資金鍊緊張拖累地產投資下行等依然是此前邏輯的延續。
線索一,出口和製造業的非線性變化容易被市場忽視。
雖然,工業企業利潤、產成品庫存等數據顯示經濟處於主動去庫階段,1-7月工業企業營收從前值9.1%下滑至8.8%,利潤從前值1%下滑到-1.1%,產成品存貨從前值18.9%下滑至16.8%。但是,8月製造業投資當月同比10.6%(前值7.5%),並帶動累計同比回升0.1個百分點為10%。
原因是出口的韌性支撐着製造業投資維持高位。雖然製造業整體主動去庫存,但是部分行業受益於出口,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指標均大幅好於行業均值。如1-7月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營業收入分別為21.4%和18.2%,高於製造業6.7%的增速。汽車製造業當月營收同比28%,帶動累計營收從前值-4.2%回升至-0.3%。這些行業也正處於被動去庫階段,比如1-7月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營業收入增速從前值20%上行至21.4%,利潤從前值17.3%上行至18.4%,產成品庫存則從前值21.2%下滑至17.1%。
在利潤改善、營收位於高位時,相關行業投資意願旺盛,1-8月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和汽車製造業同比分別為38.4%、17.9%、16.9%和12.9%,大幅高於製造業投資同比。其中,汽車製造業投資增速相比於6月提高3個百分點,表現亮眼。
關於這一點,我們在《歐洲製造大遷移》中曾指出:世界進入兩個石油體系,中國不僅受益於穩定的供應鏈和龐大的內需市場,還獲得了額外的能源成本優勢,中國高耗能(氣)製造業對比歐洲的相對優勢提升,在供給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的世界環境下,製造業的全球份額持續提升成為出口的主要邏輯,歐洲製造份額向中國轉移是中國出口保持韌性的原因,這又進而與製造業升級和投資高增長形成正向循環。
在《歐洲製造大遷移》中,我們根據二季度中德貿易差額的結構變化,指出德國向中國生產轉移幅度最大的產品主要有四大類:分別是有機化學、電氣設備、機械設備和汽車及其零部件,如上文所述,以上行業1-8月的製造業投資增速也明顯高於整體水平。按《經濟正在加速去地產化》中的測算,以上四個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合計佔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從2020年的25.7%上升到2022年8月的28.8%,1-8月對製造業投資的貢獻率達到55.1%。
製造業和出口份額轉移正在發生的非線性變化值得關注。
線索二,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在減弱,對於消費也可以更樂觀些。
8月社零同比高(5.4%),主要是因為去年8月疫情導致基數偏低(去年8月環比-1.5%),如果僅看同比,容易高估8月的消費修復情況。如果看8月社零環比,未經季調的增速為1.1%,僅高於2021年8月,低於2018-2020年8月的均值3.1%,其中餐飲環比1.46%,低於2018-2020年8月的均值7%,如果看三年平均增速,8月社零同比為2.3%,也略低於7月。
社零數據偏弱的原因容易理解,和8月高温限電、國內疫情反覆等短期衝擊有關。從高頻數據看,8月中下旬受高温、疫情等影響,10大城市地鐵客運量略有回落。從餐飲行業上市公司同店數據上看,8月餐飲修復情況相比於7月有所下滑。
但這裏衍生出一個問題,即疫情對消費的影響是在增強還是減弱?2021年8月和2022年8月都遇到了疫情衝擊,且今年涉疫省份數量和新增人數明顯高於去年(2021年8月涉疫省份不到10個,2022年涉疫省份最多達到30個),但從數據上看,疫情對消費的影響明顯弱於去年,一是8月環比增速高於去年同期,二是出行等高頻數據的下滑幅度明顯低於去年。這説明精準化防控下,疫情對居民出行的影響在減弱。
即使假設未來疫情衝擊持續(這本身是一個強假設),對於消費也可以更樂觀些。疫情對消費最大的制約是收入和場景,而不是意願。根據央行城鎮儲户調查數據顯示,去年以來居民的消費意願(更多消費佔比)並無明顯變化,發生下降的主要是居民的投資意願(受房地產影響),上升的是居民的儲蓄意願(2022年1-8月居民部門新增人民幣存款10.8萬億,同比多增4.4萬億)。
收入和就業有關,目前居民失業情況有所好轉。8月城鎮調查失業率進一步回落至5.3%,且隨着季節性因素過去,16-24歲就業人員調查失業率從19.9%下滑至18.7%,且後續有望進一步回落。疫情對消費場景影響最大的是服務業,但社零數據僅包含服務消費裏的餐飲,實際上服務消費比社零增速的表現要好。比如2022年1季度,社零同比增速僅有3.3%,但最終消費對GDP的拉動率達到了3.3%,高於市場預期。
線索三,基建驗證了政策邏輯,強勢有望持續。
8月基建數據驗證了此前的穩增長政策超預期的邏輯,我們在7月初《3季度穩增長可能超預期》發表以來連續提示基建投資和施工強度會出現上升。8月廣義口徑基建投資當月同比增速大幅上行至15.4%,一方面是在資金端,此前募集的專項債資金在8月大規模下發,同時政策性金融工具彌補了基建的資本金缺口,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穩增長的意願強化(詳見《響鼓不用重錘》)。
8月高温限電等短期因素對實物工作量的形成有一定影響,基建對上下游行業的拉動偏弱,比如8月石油瀝青裝置開工率等指標並未大幅向上,預計9-10月基建會進入新一輪投資、施工共振走強的階段,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且今年政策發力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如8月召開的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 ,6個參會省份中廣東、江蘇、浙江、四川均為南方省份),相比北方,受寒冬影響較小,基建投資有望能夠延續到年底。
線索四,房地產(供給端)風險最大的時候過去,經濟繼續加速去地產化。
房地產依然是供給問題大於需求問題。
房地產的供給端是房企,房企最大的壓力是融資,1-8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25%。在房企資金有限、政策頻頻強調“保交樓”的背景下,房企優先穩住施工和竣工端(獲取銷售回款),減少新開工和拿地,體現為8月竣工面積增速好轉,施工面積增速大幅高於新開工和拿地面積增速。好消息是8月房企外部融資渠道和銷售回款渠道均有所好轉,並帶動到位資金同比弱企穩,到位資金降幅相比於1-7月收窄了0.4個百分點。這也驗證了我們在《市場在擔心什麼?》中的判斷,“地產(供給端)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解決地產問題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
房地產的需求端是市場,對於這一點不要抱太高期望,房地產長週期的下滑只是經歷了最快的一段時間,但並未結束。9月前15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超季節性下滑,且相比於2021年的差距也在拉大。
但經濟也在加速“去地產化”,最好的例子莫過於8月在房地產投資進一步下行時,通過高增的基建投資和維持韌性的製造業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反而在企穩回升。另外在8月社零消費中,和地產直接相關的傢俱建材銷售增速繼續回落,但以往是“地產銷售影子”的汽車銷售增速繼續高增。同時,出口與製造業投資的正向循環逐漸強化,對地產拖累形成持續對沖,中國經濟“去地產化”的速度比想象更快。
風險提示
國內疫情演變超預期;關注房地產的下行節奏;關注後續出口的走勢
報吿來源: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報吿發布時間:2022年9月17日
本資料為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佈,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複製、發表、許可或仿製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佈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吿的發佈平台,所發佈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吿為準。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吿當日或發佈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吿。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