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小米集團-W業績會調研紀要
uSMART盈立智投 08-22 12:03

核心要點

1.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營收423億元;毛利率8.7%,同比-3.1ppt,主要是清理庫存增強了促銷力度以及美元升值使銷售成本增加。

2.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毛利率73.0%,同比-1.1ppt,主要是:1)廣告預算大盤下滑影響了效果廣告收入;2)智能手機出貨量相關的預裝業務收入減少導致廣告業務毛利率下降所致。

3.小米在歐洲的運營商渠道市場份額環比+1ppt至18%,在拉丁美洲的運營商渠道市場份額環比+1.2ppt至19.3%。

業績會高管問答

Q:我的問題有關手機業務板塊的銷量和毛利率。公司2Q22手機銷量環比略有提升,但毛利率有比較明顯的下滑,簡報中也提到了“618”促銷和匯率變動等原因。展望3Q22,考慮到最近小米12S以及小米MIX FOLD高端系列的發佈,是否會對手機業務的毛利率產生正面影響?考慮到3Q沒有“618”等促銷活動的影響,我們是否能夠看到手機毛利率的相應向上變化?我們對銷量和毛利率未來的變化趨勢怎麼看?

A:就像我在簡報中提到的,造成2Q增長下滑的因素:1)首先,“618”促銷活動是其中之一,這是中國一年一度的促銷盛會;2)相比去年,美元的升值也增加了我們的成本。這些因素都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增長。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2Q21我們推出了小米的高端產品線,而今年爲了等待新的高通芯片組發貨,我們將高端產品推遲至3Q發售。正因如此,我們在2Q的主要目標是清理庫存,這也導致了利潤的下滑。展望下半年,隨着新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推出與發售,我們希望我們能將利潤率保持在健康、穩定的水平。而至於下半年出貨量的預測,我認爲這取決於諸多市場因素,但我們希望下半年情況能優於上半年,畢竟按往年情況來看,下半年市場活動較多,包括“雙十一”、“黑色星期五”、“聖誕購物季”等。總而言之,按正常市場週期來看,下半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往往會優於上半年。

Q:在手機板塊,我們看到有些庫存進行了減值撥備,請問哪些部分需要提前做撥備?另外,我看到成品庫存也提升了35%,所以在接下來的下半年成品的庫存消化將會是怎樣的情況?相對的毛利率的影響如何?

A:我們在存貨減值撥備方面嚴格遵守了 IFRS 會計準則。對於長期庫存,我們將對這些長尾產品進行撥備。如果我們出售的比預設的更多便可以轉回。就像之前簡報中提到的,我們2Q的主要銷售目標在於清庫存、清售長尾產品。此外,今年的“618”促銷活動我們也取得了成功,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我們清掉了非常多庫存。目前,中國市場的產品庫存已經下降到健康水平。你在問題中提到本季度我們的成品庫存比較高,這是因爲當前海外市場的成品庫存相對較高。由於通貨膨脹、外匯等因素,當前海外市場的消費能力呈現低迷。下半年,我們將嘗試多渠道、多手段對產品進行促銷活動,以期將產品庫存逐漸調整至正常水平。

Q:下半年互聯網MAU業務,特別是中國廣告收入情況?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到隨着宏觀趨穩,廣告方面收入的下滑能夠慢慢恢復到正常增速?

A:顯然我們的MAU繼續保持了健康增長趨勢。從全球來看,我們新增1900萬MAU,去年中國新增1400萬MAU。在剛剛過去的兩個季度,僅在中國,我們就增加了超過1000萬的MAU。這表明越來越多的新用戶願意嘗試小米手機,特別是我們的高端智能手機產品。這將爲我們未來在海內外市場互聯網服務收入的增長打下堅實基礎。從短期來看,當前中國市場的廣告預算較爲低迷,主要是因爲新冠疫情以及監管限制導致。2Q受疫情影響,部分城市實施管控,許多品牌也下調了廣告預算。這都對總體增長造成了影響。與此同時,從MAU增長數據可以看出,海外市場增長勢頭良好。但總體來看,今年整體的廣告預算不會有強勁回升,最終也會對我們造成影響。

Q:和廣告相關的是高端機板塊。我們看到小米2Q高端機的出貨有很強的進展,是否可以請管理層分享高端機出貨在小米整體的手機出貨量中所佔比例?今年小米在該比例上是否有相應的目標?

A:高端機方面。我們今年的關注重點之一在於提升小米高端智能手機的產品質量,這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也可以從今年我們推出的小米12S以及小米MIX Fold產品中看到我們的決心,目前這幾款產品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用戶評價。提高高端線產品質量是我們今年的工作重點,這將有助於建立小米的品牌形象、大幅提升下季度高端智能手機產品出貨量。另外,我們不會做同比數據比較,因爲今年爲了等待驍龍8+的上市,我們推遲了新品發售時間,因此今年的數據與去年並沒有可比性。想要提高小米高端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是一項長期努力。我們將繼續在高端智能手機的整體質量上做出改進。目前的市場反饋良好,我們的小米12 Ultra、小米MIX Fold等產品得到了用戶非常積極的反饋。這也讓我們更加有信心繼續投資產品改進、提升用戶體驗。此外,高端智能手機還能幫助我們拉動互聯網服務收入。因此,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改善用戶體驗。從長遠來看,上述舉措將爲我們帶來互聯網服務收入的正向影響。當前國內外市場MAU增長勢頭良好,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積極信號。

Q:2Q海外互聯網業務高速增長背後動因和長期規劃?

A:推動海外互聯網收入增長的有幾個因素:1)產品預裝增加。隨着我們的智能手機在海外市場的出貨量不斷增加,我們的ARPU也有所增加。2)搜索收入增加。隨着我們的MAU持續增長,搜索量也會隨之提高,我們的搜索收入也在不斷增加。另外,發達國家用戶所帶來的搜索收入高於發展中國家用戶的搜索收入。因此,隨着我們在發達國家的用戶不斷增加,他們使用我們的搜索引擎所帶來的搜索收入也就不斷提高。展望未來,我們確信海外互聯網收入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我們將繼續滲透海外市場、增加海外市場份額。舉例來說,本季度小米在歐洲市場佔比排名第二,隨着我們繼續增加小米在歐洲的市場佔比,特別是在西歐市場,我們的互聯網服務收入也將進一步提升。另外,除廣告產品外,我們也在探索其他變現方式,如遊戲、教育等領域。

Q:麻煩管理層展望一下小米在機器人領域的戰略和規劃?

A:機器人方面,當前的CyberOne雖然是我們的第二代產品,但它的研發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我們最初的想法是建立開放平臺,吸引更多對機器人領域感興趣的工程師參與進來,與我們共同創新、共謀長遠發展。當前小米CyberOne的成本還是很高。我們將繼續投資、繼續探索未來的諸多可能。

Q:2QAIoT業務下降的原因和未來展望?小米海外市場佔比較高,後續在海外市場上有哪些策略和展望,機遇和風險?

A:Q2我們在中國市場表現良好,主要受到新產品的推動,包括智能大家電、寵物產品和可穿戴產品。海外市場表現低迷。正如去年所說的我們的一些海外互聯網業務受到了非常高的物流成本的打擊,隨着燃油成本繼續上升,物流成本繼續上升,這會最終影響我們在海外市場的產品定價。其次是我們討論的一些宏觀因素,包括高通脹、高利率等,確實影響了海外市場用戶的消費,他們減少了一些對非必要電器的支出,比如我們的掃地機器人、滑板車等等。但是我們都認爲海外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因此我們對未來消費反彈保持看好。但從短期來看,考慮到高通脹、美元升值、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等宏觀因素,海外市場的消費力仍呈現下降趨勢。但我相信宏觀因素的消極影響最終會逐漸消散。

Q:小米的海外手機業務主要來自拉美、印度以及非洲,能否與我們分享當前海外市場產品的需求情況?

A:我們將繼續對小米在國際市場的增長潛力保持樂觀。目前我們在拉美和非洲市場發展勢頭良好。印度市場目前面臨入門級產品的供應問題,一旦情況改善,我們將在下半年繼續與當地的合作夥伴進行線上與線下的銷售合作。總而言之,小米在拉美、印度以及非洲市場的表現讓人非常滿意。舉例來說,在拉丁美洲,我們的市場份額增長了3%,出貨量增長了24%,這是非常積極、正向的增長。目前,小米在哥倫比亞的智能手機市場排名第一,在智利排名第二。我認爲未來我們將在墨西哥、巴西等拉丁美洲國家有着巨大增長空間。

A:我不確定你問的到底是整體需求還是市場對小米產品的需求。大家可以看到,在今年的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都呈現下降趨勢。但在拉丁美洲,儘管整體市場需求面臨困境,相比上季度,我們的出貨量仍有所增加。而至於印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有人可能會問爲什麼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市場佔比有所下跌?原因在於我們在印度的低端市場供應出現短缺。但這些失去的市場份額對我們業務影響不大。

Q:公司在過去幾年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運營效率,去年全年保持了17.7%的毛利,7.9%的營業利潤率。而過去幾個季度的收入與運營效率都有所下降,我瞭解公司加大了對電動車的投入。那麼在當前收入較爲困難的情況下,公司計劃如何平衡前期投入與運營效率?

A:我們將繼續投資研發領域。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我們的研發投入,從報告中可以看到,我們加大了研發支出。目前,我認爲小米麪臨的挑戰之一在於,由於需求下滑,營收下降,造成了我們的運營效率有所下跌。但從長期來看,我們信心不減,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對中高端產品的研發投入。我們相信,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些投入將給予我們正向回報。與此同時,我們還將致力於增加海內外市場的產品出貨量、擴大市場佔比。和其他同行一樣,我們也致力於降本增效。如果大家關注了我們披露的員工數就會發現,相比1Q,我們在2Q減少了員工總數,雖然只是小幅度減少,但效果會逐步顯現。另外,雖然總員工數有所減少,但少數部門(如電車部門等)員工數略有增加。另外,我們還致力於增加核心業務利潤。我們的運營利潤仍有增長空間。

Q:對公司的運營利潤是否設定了具體目標?

A:從歷史上看,我們的運營利潤率在 10%-12%左右。因此,如果環境改善,我們希望回到這個水平。

Q:看起來小米在電動汽車開發方面採取了更多的全堆棧戰略,包括有效製造開發全自動駕駛堆棧等。小米是如何決定哪些是自己做,哪些是與其他供應商合作的嗎?

A:智能汽車方面,我們對一切可能都秉持開放態度。大家可以看到:小米有着非常優秀的自研技術;當然我們也收購了一些相關技術公司,如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我們還投資了一系列相關技術。所以,到底是開發出自己自動駕駛技術還是與其他公司合作,我想說小米一直秉承着靈活、開發的態度,我相信我們最終會找到最適合公司發展的道路。

Q:自動駕駛技術方面,是會發展成爲百度、阿波羅和華爲等軟件公司的競爭對手,還是更有可能成爲合作夥伴?

A: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我們目前只是希望在自己的汽車業務內部使用所有這些技術。我們還沒有想過把它授權給其他人。這也是我們在智能手機業務中採用的類似方法

2Q22分業務分析

1)智能手機業務:

營收423億元;毛利率8.7%,同比-3.1ppt,主要是清理庫存增強了促銷力度以及美元升值使銷售成本增加;

全球出貨量39.1百萬臺,市佔率13.8%,環比+1.2ppt(全球智能手機大盤環比-9%);中國市佔率15.7%,環比+1.7ppt,歐洲市佔率21.7%,環比+2.1ppt;中東地區市佔率15.8%,環比+3.3ppt;拉美/東南亞/非洲市場市佔率分別16.6%/16.3%/7.4%;

中國市場:3000-4000元智能機市佔率同比+3.5ppt至18.2%;4000-5000元智能機市佔率同比+2ppt至15.5%。

2)IoT和生活消費品:

營收198億元,環比+7%;毛利率14.3%,同比+1.1ppt,主要是:1)核心零部件(如顯示面板)價格下降;2)產品結構優化;

其中:智能電視全球出貨量2.6百萬臺,市佔率中國第一,全球前五智能大家電營收同比+25%,創歷史新高:1)空調機出貨量超過120萬臺同比+35%;2)冰箱出貨量約爲11.6萬臺同比+30%;3)洗衣機的出貨量超24萬臺;

小米平板5系列1H22累計出貨超150萬臺;

可穿戴:1)7月推出小米手環7pro大陸地區累計銷量超40萬臺;2)TWS出貨量在全球排名第三,在中國大陸的排名在第二季度上升到了第一的位置3)互聯網服務:營收70億元,境外互聯網服務營收17億元,同比+52.1%,佔比23.9%;毛利率73.0%,同比-1.1ppt,主要是:1)廣告預算大盤下滑影響了效果廣告收入;2)智能手機出貨量相關的預裝業務收入減少導致廣告業務毛利率下降所致;毛利率環比提升2.2ppt至73%,主要是廣告收入貢獻;廣告業務:營收45億元,同比+0.6%;大陸收入-25%,海外收入+50%;遊戲業務:營收10億元,同比+4.7%

6月全球/中國累計MIUI活躍用戶數爲547.0百萬/140.2百萬;2Q22全球/中國新增用戶17.8百萬/4.6百萬。

其他:

海外市場:歐洲:運營商渠道市場份額環比+1ppt至18%;

拉丁美洲:運營商渠道市場份額環比+1.2ppt至19.3%;

手機xAIoT:截至6月30日,AIoT平臺上的聯網設備數量增加5.27億臺,同比+40%。擁有5臺或5臺以上連接的AIoT設備的用戶數量首次超過1,000萬,同比+37%。今年6月,人工智能助手小愛同學的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了1.15億,同比+13%,而米家APP的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了70.8百萬,同比+25.2%;

新零售戰略:618GMV超187億元,各平臺第一;截至6月30日,中國大陸擁有超10,600家線下零售店;Q2線下門店銷售高端機出貨量同比+5%,IoT和生活消費品出貨量同比+11%;與2021年12月相比,6月平均單店平均總收入+20%以上;

最新技術:智能手機:7月在新一代旗艦機Xiaomi 12S Ultra上,首次發佈了自研澎湃G1電池管理芯片,搭配前期自研的澎湃P1充電芯片,有效增強手機產品續航能力,提升用戶體驗。8月推出了第二代摺疊屏手機Xiaomi MIX Fold 2,大幅提升了摺疊屏的輕薄體驗。

自動駕駛:上週發佈了全棧自研算法的自動駕駛技術,首期研發費用達33億元,建立了超500人的專業研發團隊,將投放140多輛測試車,目標在 2024 年進入自動駕駛第一梯隊。

人形機器人:8月發佈第一款全尺寸仿生機器人鐵大,展示了我們新尖端技術的創新。能夠使用機械關節模組和全身控制算法進行雙側運動平衡和全身控制。並通過音頻、視覺算法和模組提供了情緒感知和空間三維虛擬重建能力。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