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富聯(601138):22H1同比穩健增長 第二增長戰略佈局提速
【投資要點】 2022 年上半年營收突破2000 億元,業績同比穩健增長。根據公司披露2022 年中報,2022 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252.60 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14.91%,實現歸母淨利潤68.72 億元,同比增長2.16%,實現扣非淨利潤63.72 億元,同比增長5.03%。繼22Q1 單季度實現千億收入,公司22Q2 穩紮穩打,持續發力,22Q2 單季度實現營收1201.98億元,同比增長23.09%,環比增長14.41%,Q2 單季度歸母淨利潤36.16億元,同比增長2.20%,環比增長11.06%,扣非淨利潤32.72 億元,同比增長2.22%,環比增長5.55%。 全球領先的雲計算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供應商,新產品、新技術助力新應用。公司雲計算業務2022H1 實現營收996.78 億元,同比增長21.07%,包括服務器、存儲器等相關產品出貨量保持全球領先。公司與全球頭部客户合作日益深化,持續推出新產品、新技術,包括模塊化服務器、HPC 以及數據中心先進冷卻解決方案,首發兩款基於ARM架構高性能多核雲服務器,助力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應用。期內,公司加大資源投入,與數家車廠深化合作,在汽車領域旨在打造符合車規級安全規範的定製化產品。 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正當時,驅動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業務持續增長。公司致力於5G 通信技術與工業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創新,22H1 公司WiFi 6/6E 及5G 相關設備營收同比實現雙位數增長。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業務22H1 實現營收1245.39 億元,同比增長10.49%。隨着5G 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公司持續開拓以智能座艙、車聯網功能為代表的智能汽車領域,並推出多媒體影像、5G 車聯網模塊等產品。在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領域,公司持續擴大現有客户產品線,基於自身多年精密製造經驗優勢,開拓模具及自動化市場。 工業互聯網體系日漸成熟,不愧全球領先的燈塔工廠。公司工業互聯網業務22H1 實現營收4.35 億元,同比增長17.26%,連續四年入選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已建設5 座世界級“燈塔工廠”,9 座“綠色工廠”和超過10 座“智慧工廠”。累計服務電子製造、汽車及零部件、泛家居、醫療器械、冶金材料、化工材料、機械、加工、電力裝備等8 大行業,服務企業超過1300 家。 對外投資力度持續加大,“第二增長極”長期發展戰略加速。半導體、新能源汽車、自動化及機器人是公司目前重點佈局拓展的領域。在半導體領域,公司計劃通過多年智能製造經驗及數據積累,疊加在自動化設備、高端精密裝備領域的先進技術,打造半導體工業互聯網體系,重點佈局先進封裝、測試、裝備及材料、EDA 軟件等領域,在滿足公司自身大量芯片需求的同時,賦能半導體產業鏈發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從輕量化、省電化以及智能化三個方面推進佈局,專注零部件研發製造。自動化及機器人領域,公司通過整合優勢能力,對外策略投資等方式拓展產業生態鏈應用。投資企業包括在2022 年7 月上市的工業視覺龍頭企業凌雲光以及全球協作機器人獨角獸思靈機器人。 【投資建議】 公司2022 年上半年各項業務保持穩健增長,二季度延續一季度增長勢頭。 雲計算業務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技術,助力下游技術應用創新。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業務領域,WiFi 6/6E 及5G 相關設備均保持增長,同時積極擴大現有客户產品線。工業互聯網步入深水區,公司以全球領先的燈塔工廠解決方案提供商助力不同領域客户實現轉型升級。“第二增長極”戰略清晰,公司積極把握半導體、新能源汽車、自動化與機器人行業發展機遇。 我們維持此前預期,預計2022-2024 年營收分別為4649.58、4913.22、5189.48 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21.64、239.73、259.39 億元,對應EPS 分別為1.12、1.21、1.31 元/股,對應當前PE 分別為8.8、8.1、7.5倍,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預期 行業競爭格局惡化 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關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