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中信證券研究,
消費電子指數自2020年1月至今月度平均動態PE爲42x,2022年7月28日動態PE爲26x,較2022年6月1日24x有所提升,但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需求底部復甦背景下建議佈局。建議投資人重點關注高增長的VR/AR及智能手錶細分,其中,目前VR正處於高確定性放量階段,AR發展初期正快速起量中,智能手錶後續有望受益於健康功能不斷完善而持續成長。
智能手機終端6月出貨量同比環比上升,消費需求有望逐步復甦,當前時點估值低位,建議佈局。AIoT終端:VR正處於高確定性放量階段,AR發展初期正快速起量中,智能手錶後續有望受益於健康功能不斷完善而持續成長。產業鏈中上遊:我們重點跟蹤了光學產業鏈月度出貨及業績數據,2022年6月光學廠商出貨整體承壓,蘋果確定性強於安卓。
智能手機終端:6月出貨量同比環比上升,消費需求有望逐步復甦,當前時點估值低位,建議佈局。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22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2801.7萬部,同比+9.2%,環比+34.7%,單月同比變動爲年初以來首次由負轉正,主要因疫情影響趨弱下逐步復工復產,消費需求逐步復甦,同時“618”活動刺激需求,並且蘋果表現強勁;2022年1~6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1.36億部,同比-21.7%。
展望全年,我們調整2022年全球/中國智能機出貨量預測爲12.65/2.88億部,同比-7%/-13%(原預測爲12.94/2.91億部,同比-5%/-12%)。全球來看:2022Q1/Q2出貨量爲3.14/2.86億部,我們預計2022Q3/Q4銷量分別爲3.20/3.45億部;國內來看:2022Q1/Q2出貨量爲0.74/0.67億部,我們預計2022Q3/Q4銷量分別爲0.72/0.75億部。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承壓趨勢下,我們看好摺疊屏手機市場技術成熟度提升後帶來的成本下降,我們預期2022年全球摺疊屏手機出貨1440萬臺,同比+93%,2025年有望超6500萬臺,2020-25年CAGR 90%+。
估值層面看,消費電子(中信)指數自2020年1月至今月度平均動態PE爲42x,2022年7月28日動態PE爲26x,較2022年6月1日24x有所提升,但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需求底部復甦背景下建議佈局。
AIoT終端:VR正處於高確定性放量階段,AR發展初期正快速起量中,智能手錶後續有望受益於健康功能不斷完善而持續成長。
我們跟蹤了全球最大的綜合性遊戲平臺之一Steam平臺的VR活躍玩家及VR應用數據,6月活躍機型中,活躍度排名前三的機型分別爲Oculus Quest2 /Value Index/ Oculus Rift S,佔比分別爲49.0%/ 15.6%/10.6%,環比變化爲+1.0/-0.2/-0.3pct。
應用方面,6月份Steam上線的VR應用數爲6820個,環比+3.11%;Oculus Rift/ Oculus Quest合計上線1763個應用,環比+0.92%;SideQuest上線應用總數爲3340個,環比+4.34%。
出貨量方面,據wellsenn XR、Counterpoint、Canalys、Strategy Analytics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VR/AR/智能手錶/TWS耳機/智能音箱出貨量爲275/8.2/3370/6820/3530萬部(臺),分別同比+24%/ +39%/ +13%/ +17%/-4.3%。其中,VR板塊,一季度國內出貨24萬部(同比+243%),海外出貨251萬部(同比+17%);AR板塊,一季度國內出貨2.3萬部(同比+130%),海外出貨5.9萬部(同比+23%),國內AR/VR市場增速較高。
展望全年,我們預計2022年VR硬件出貨可達1400萬臺,wellsenn XR預計2022年全球AR硬件出貨有望達約45萬臺,2023年全球AR硬件出貨有望首次突破百萬量級;我們預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錶/TWS耳機/智能音箱出貨1.53/3.43/1.96億塊(臺),分別同比+20%/+17%/+10%。建議投資人重點關注高增長的VR/AR及智能手錶細分,其中,目前VR正處於高確定性放量階段,AR發展初期正快速起量中,智能手錶後續有望受益於健康功能不斷完善而持續成長。
產業鏈中上遊:我們重點跟蹤了光學產業鏈月度出貨及業績數據,2022年6月光學廠商出貨整體承壓,蘋果確定性強於安卓。
其中,舜宇光學科技6月手機鏡頭出貨7,235萬件(同比-15.7%,環比-20.1%),CCM出貨4,035萬件(同比-21.4%,環比-18.6%),車載鏡頭出貨620萬件(同比+25.3%,環比+2.7%);丘鈦科技6月手機攝像模組出貨2967萬件,同比-22.3%,環比-18.3%;大立光6月合併營收33.9億新臺幣,同比+1.0%,環比+7.8% ;玉晶光6月實現營業收入11.5億新臺幣,同比+1.0%,環比+43%。
我們認爲,Q2是年內需求低點,隨手機大盤下半年逐步修復,產業鏈廠商業績有望逐步反彈。短期看手機光學規格升級承壓,但長期高像素、潛望、3D sensing等仍有望逐步滲透。我們看好國內頭部廠商競爭力的持續提升,但需持續關注鏡頭端格局變化可能帶來的ASP波動。長期邏輯下我們同樣建議投資人關注射頻、代工、顯示等板塊相關廠商。
風險因素:國內外疫情反覆;國際形勢動盪加劇;下遊需求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波動及供應鏈風險;技術創新不足風險;匯率波動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