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生物(688363):護膚品業務持續靚麗 22年中報業績超預期
投資要點:公司預吿2022 上半年業績,營收和利潤均超預期。1)公司預吿22 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9.4 億元,同比增長51.6%,歸母淨利潤4.7 億元,同比增長30.5%,扣非歸母淨利潤4.1 億元,同比增長34%。整體營收和利潤均超預期,且營收增速與利潤增速之差收窄。2)Q2 單季度預計公司實現營收16.9 億元,同比增長45.3%,歸母淨利潤2.7 億元,同比增長29.8%,扣非歸母淨利潤2.3 億元,同比增長38%。功能性護膚品高速增長,費用控制成效顯現。1)公司預吿22 年上半年護膚品業務增速超75%,佔比預計超70%。其中,預計潤百顏穩步增長約30%,誇迪和米蓓爾均實現高速增長達50%-60%,肌活受大單品糙米水帶動爆發式增長300%-400%,品牌體量成長迅速。2)公司四大品牌齊頭並進,大單品矩陣均已成型,618 期間成績靚麗。據魔鏡數據,誇迪、米蓓爾天貓渠道同比高增150%、255%,多款大單品和新品進入銷售前列,充分印證公司爆品打造和持續推新能力。7 月12 日,米蓓爾在618 爆款茴香乳液麪膜的基礎上繼續探索,針對年輕人熬夜習慣,推出超A 乳液麪膜,持續拓展‘乳液麪膜‘品類系列產品,產品創新能力持續彰顯。此外,公司加強精細化運營,護膚品業務在維持高增速的同時費用控制成效顯現,國民品牌建設穩步推進。原料業務穩步增長,龍頭地位持續鞏固。1)公司預吿22 年上半年原料業務穩步增長超10%,預計高於行業增速,佔比預計約10%+。公司原料業務壁壘穩固,疫情下實現穩健增長。2)22 年上半年公司註冊多款新原料,4 月新原料“水解透明質酸鈣”完成備案,進入監測期,為行業首個完成備案的‘HA+鋅’透明質酸類新原料。除在透明質酸等優勢原料領域持續探索外,公司結合微生態護膚概念,推出Biobloom 微美態系列原料產品,專為屏障修復打造。膠原蛋白原料領域,公司自研的膠原蛋白原料已完成關鍵技術突破,年底有望形成銷售,並與4 月收購控股的益而康生物形成研發和產品開發協同。公司持續探索多種原料研發和應用,生物活性物平台進一步形成。醫療業務尚待復甦,公司持續對新材料進行前瞻性佈局。1)公司預吿22H1 醫療終端業務持平,預計佔比約10%+。我們預計22Q1 醫療終端業務主要是受公司一類械產品升級二類械造成的銷售換擋期影響,Q2 主要是疫情影響終端機構客流水平,醫療終端消費受阻,造成公司醫療業務承壓。隨着下半年消費復甦疊加業務調整推進,醫療終端業務增長動能有望恢復。2)6 月公司與樂敦製藥和BMS 公司正式達成戰略合作,擬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落户海南海口國家高新區,開展再生醫學及細胞培養基研究,並進行商業化運營。公司緊跟醫美耗材領域潮流,加大再生材料領域研究,持續對潛力材料進行前瞻性佈局。功能性食品業務維持良好開局,實現穩步成長。公司預吿22H1 功能性食品業務低基數下實現大幅增長,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收超4000 萬,創新業務穩步成長。公司作為透明質酸原料龍頭,聯合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承擔制定了國內首個《透明質酸鈉飲品》(T/CNFIA 155—2022)團體標準,填補國內透明質酸鈉飲品標準的空白。公司旗下品牌休想角落主打玻尿酸飲品,黑零、水肌泉等功能性食品品牌亦受公司生物科技背書,品牌基礎良好,未來有望持續增長。公司是生物活性物平台型企業,透明質酸原料+醫療終端+功能性護膚品終端+功能性食品終端四駕馬車共驅公司成長,維持“買入”評級。公司在全球透明質酸原料領域是絕對龍頭,功能性護膚品持續超預期增長,渠道結構動態升級,費用端實現持續優化。原料業務保持穩健,醫療終端業務仍在調整。維持22-24 年盈利預測,預計22-24 年實現歸母淨利潤9.8/12.3/15.8 億元,對應PE 分別為75/60/46 倍,維持“買入”評級。風險提示:疫情影響需求不振,新產品推廣導致費用率居高不下,原料競爭加劇。
關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