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公司在上海疫情逐漸恢復後,五月呈現好轉趨勢,六月呈現復甦狀態。上海可以恢復7-8成,7月可以恢復疫情前規模。整體上Q1增長不錯,Q2整體會保持2位數增長。從前幾年數據看,H1收入佔比僅40-45%,下半年起到作用會大一些,並且門店會有快速增長。
2.新店建設上,目前併購自建順利,符合預期,預計8-10家新店,目前已完成五家目標。北京新店今年能做到3500萬體量。鄭州預計2個月左右可以落地。溫州和溫州市中醫院簽訂合作,公司也在積極推進,初步意向達成,爭取1-2月完成交割。蘇州新店項目距處於拿牌照過程,進展順利。杭州已有幾個標的在談,深圳也有新店在推進。總體符合預期。老店保持增長,擴張較爲積極的情況下,公司對全年快速增長目標比較樂觀。
3.公司在融資方面目前沒有計劃,現金流不錯,一般在利潤的1.5倍左右。公司收入結構中72.4%來自患者自費,13.2%來自醫保統籌,剩下14%來自醫保個人賬戶。醫保個人賬戶和患者自費當天到賬。主要投入來自新店開業,其中自建成本不高,大概300-500萬,1000平米左右。公司歷史併購PS不超過1.5x;PE6-8倍,收購價格顯著低於醫療服務其他企業。
管理層介紹4-6月經營情況:
新冠疫情影響下,上海封城導致實體店爲封閉狀態。五月呈現好轉趨勢,已經到疫情前水平,六月呈現復甦狀態。上海可以恢復7-8成,7月可以恢復疫情前規模。我們Q1增長不錯,Q2整體會保持2位數增長。增速。前幾年數據看,H1收入佔比僅40-45%,下半年起到作用會大一些,並且門店會有快速增長。新店開業:併購自建順利,符合預期。預計8-10家新店,目前已完成五家目標,公告的兩家,在北京,今年能做到3500萬體量,石景山新店開出。河南中藥大學合作建立醫聯體,鄭州預計2個月左右可以落地。溫州和溫州市中醫院簽訂合作,公司也在積極推進,初步意向達成,爭取1-2月完成交割。蘇州新店項目距處於拿牌照過程,進展順利。杭州已有幾個標的在談,深圳也有新店在推進。總體符合預期。老店保持增長,擴張較爲積極的情況下,我們認爲全年快速增長目標比較樂觀。
上海:4-5月影響較大,因封城,實體店處於封閉狀態。深圳:3月受疫情影響較大,4月開始恢復,5月已到疫情前水平。單月看,4月同比與21年持平,5月呈好轉趨勢。6月月初上海復工復產,所有門店均已開業,北京蘇州受影響門店也已恢復,預計6月上海恢復到正常的70-80%,7月恢復疫情前收入規模。
22Q1增長不錯,深圳收入佔比較大,雖3月受到疫情影響,但公司Q1仍保持20%以上收入增速,同店也同時保持這樣的收入增速。預計22H1仍保持兩位數增長,預計全年保持30%左右收入,全年收入目標暫未調整,原因:
1)歷史上半年收入佔比40-45%,下半年佔比更高;
2)預計不會再出現類似上海大規模封城;
3)新店開業貢獻,併購與自建較爲順利。預計擴8-10家新店,目前已完成5家,其中公告2家:①北京收購的醫院,今年預計3500萬以上收入;②石景山6月新開店。其餘新店:③河南鄭州,與河南中藥大學合作、與附屬醫院建立醫聯體。預計2個月後落地,現在正在裝修。④22H1與溫州市中醫院簽訂合作,目前標的進展不錯,初步意向達成,預計1-2月完成交割。⑤蘇州新店,在拿牌照。⑥杭州已有標的在談。⑦北京除落地之外,還有幾家標的正在接觸。整體看今年公司新店拓展符合預期,甚至可能超預期。
Q&A:
Q:公司6月10日解禁,投資者的規劃?
這幾天交易量呈現快速放量情況。上市初基石目前沒有減持,表示會長期持有,甚至在二級市場上增持。我們考慮爲增加部分流動性,在做一些個人股東的工作,以及反投合作方。我們鼓勵員工針對股票期權在市場上進行一部分變現,讓大家有收益,同時向市場釋放流動性。近期已完成內部員工,及高管減持,預計今明會有公告。遠期看,大家不必擔心公司股東的減持,他們認爲公司目前的價值被低估,沒有減持的意向。
Q:國資委支持醫療健康爲主的國有企業進行辦醫,對咱們的機遇和挑戰?
目前中國醫療服務市場供給短缺,某種程度上可以增加供給。目前對我們不存在什麼挑戰,因爲公司發展模式是與公立體系合作,疊加與專家的合夥人模式已經形成較爲成熟的運營體系,從供應鏈、數字化能力等。公司併購的策略與方法也不會受到外界政策太大的影響。我們認爲中醫醫療服務的前景非常大。
Q:北京的崑崙醫院在6月6日開業,目前崑崙醫院的情況,以及公司給崑崙醫院的賦能有哪些?如何在北京市場打響固生堂的品牌和口碑?
北京因醫保條件較好,歷史上形成了較多老牌醫療機構、體量較大,醫療服務機構數量多,但市場容量也是最大的。北京中醫診療人次全國排第一,我們更看重市場總量和增長性,目前公司市場份額較低的,僅2家店,市場佔有率較低。老百姓更多需求優質醫療資源,北京的三甲醫院依然人滿爲患,而民營醫院患者不飽和。固生堂依託在醫聯體方面的優勢,可以快速合作最好的醫生,因爲醫院允許他們到醫聯體的機構進行復診。
北京老店2019-2020年1500萬左右收入,2021年同店做到4500萬,增長3倍。競爭不是核心,而是是否有足夠能力獲取醫生、擴大市場份額。除醫聯體外,留住患者是最能吸引醫生的方式,依託獨特優勢擴張市場份額。北京其他競爭對手,80%醫療機構背後都是莆田系,而莆田系口碑很差的,我們認爲我們更合規,綁定好醫生後其他競爭對手是很難對我們起到威脅。
Q:山東聯盟中藥飲片集採的推進進度如何?我們參與的情況和採取的措施?
核心看國家對中醫藥的態度,是否增加中醫藥方面的投入,尤其看醫保是否增加中醫方面的支出。隨中醫服務價格上升,收費都在上調。國家不是希望飲片降價,而是飲片生產種植產業較爲落後,飲片質量層次不齊,需通過醫保或支付端進行優勝劣汰。原則:1)提質;2)保價;3)穩供。結合醫保提倡的優質優價,未來飲片會分級,有醫保買單,患者肯定選好藥;對醫療機構來講,肯定也願意賣好藥,他們利潤額度更高。未來優質飲片需求更大,飲片也是市場化機制。現在醫保支付根據飲片價格動態調整,不是西藥的工業化調整,不會參考西藥方式來。
山東招標細則:能看到選擇後,100分中,價格因素只佔10分,最主要的份額是飲片的質量和它的供應能力,與西藥集採招標有很大區別,西藥價格因素至少佔50分,因此降價才能中標。飲片以提質爲目的,對行業是好事,讓品質更好的藥品銷售量更多。
Q:目前互聯網醫院中複診率?
線上診療22H1同比增速70-80%,接近翻倍。因疫情影響,如上海、深圳線上基本都翻倍,甚至更高的增速,提高了抗風險的能力。上海通過線上,同期還保持30%-40%收入,如果沒有互聯網醫院,相關收入歸零。在疫情期間,上海現金流持平,沒有虧損。
線上另外優勢:擴到更多的城市,固生堂通過線上,突破實體的限制,我們是可以覆蓋全國的。公司以一線、強二線城市爲中心發展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市場由醫生驅動,外地患者可以通過線上看北京上海最知名的醫生,省錢、省時間。
固生堂普遍首診在線下、後續複診在線上,有較強醫療屬性,我們線下基礎的強醫療屬性的線上診療。而且我們的線上診療在未來是要對接到醫保的,因爲我們都是依託實體,按照法規的話是可以對接醫保的。
Q:公司的現金情況?是否有融資計劃?
在融資方面現在沒有計劃,我們現金流情況不錯,一般是利潤的1.5倍左右。我們收入結構中72.4%來自患者自費,13.2%來自醫保統籌,剩下14%來自醫保個人賬戶。醫保個人賬戶和患者自費當天到賬。公司主要投入來自新店開業,其中自建成本不高,大概300-500萬,1000平米左右。公司歷史併購PS不超過1.5x;PE6-8倍,收購價格顯著低於醫療服務其他企業。
Q:民營專科中醫院醫保申請準入門檻?
國家明確要求社會力量辦醫在條件準入、醫保獲得與公立醫院一致,不存在很大阻力。19年文件出臺後,北京市在20-21年逐步落實,老店21年也符合最新的要求,目前最新的要求是滿三個月就可以申請,醫保局三個月內完成審批。
Q:在深圳、蘇州建立專科醫院的考慮?
考慮建規模大的醫院,突出一些專科特色,比如婦科、生殖、腫瘤、皮膚等。在這些地方建的原因:城市消費力強、年齡結構比較年輕。十年後雖然將逐步進入老齡化,但這些地區醫療機構相對較弱,優質醫療資源少,因此在這些城市做一定體量的醫院有較強發展前景。
Q:公司院內製劑研發進度、人才儲備、研發成本情況?
院內製劑除研發外,還與專家一起同步進行申報工作,今年可以審批下來2-3個院內製劑。目前公司名醫、名方多,還在進行篩選。人才也在同步招募。不排除和CXO企業合作,後續在藥品轉化方面也是公司發展方向。我們是掌握終端、掌握患者的,銷售力相比傳統藥企更強。研發方面我們也在加強數字化、信息系統和後臺,打造比較完善的信息化系統。也是未來支撐開店、複製擴張的因素,另外互聯網醫保、互聯網診療方面都在發展。
Q:醫聯體合作方面,和望京、西苑中醫院的醫聯體推進情況?選擇我們爲合作方的出發點?
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已逐步獲得行業內知名醫院的認同和認可的。我們跟他們的合作正在推進,預計今年可能在望京先獲得一些突破。他們選擇跟我們合作的因素安全性考慮爲第一。國家政策鼓勵醫生多點執業,同時落實國家的分級診療去提升基層的醫療服務水平。他們主要考慮:1)找到一家放心合作的民營機構,雖然他們也會和一些公立的基層合作,但更多爲完成任務,優質醫生不願意。與我們合作,市場化機制能夠吸引到那些醫生出來,收入高、安全,公司品牌、上市公司的信譽,歷史上與公立合作創造的良好的口碑都可讓他們放心,不用擔心出現事故或糾紛。2)可以調收入結構。固生堂離他們較近,而基層可以發現有潛在大病的患者或需要住院的患者。基層就可以直接來進行轉診,相當於他們的衛星門診,可以輻射更多居民。普通門診對於公立醫院很難賺錢,藥品零差價、飲片25%加成,最賺錢的還是檢驗、住院和手術。
管理層簡單總結:
公司將實現高速增長、實現規模化增長、實現量價提升。從量的方面講,行業不斷髮展、也有國家的支持,客單價相對較低,未來的服務量會獲得大幅提升,其中包括高回頭率,複診率,都是公司的優勢。從價格方面,國家上調中醫藥的服務價格及中藥的製劑產品,消費品在後續也會出來,包括專科醫院都將拉動客單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