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市場回顧:科技板塊大幅下跌,逐步進入緩和階段
2022年初至今,中國科技板塊整體下跌約20%,整體估值回調至過去五年的歷史低位。二季度以來,國內局部疫情緩解、政策助力等因素推動板塊走勢進入緩和階段。展望下半年,我們預計中國科技資產走勢有望在緩和基礎上逐步走強,我們建議重點關注具備較強阿爾法屬性的智能電動汽車板塊,以及具備成長優勢的本土科技巨頭與優質中概公司。
產業趨勢:技術進步帶動數智化加速,智能汽車率先落地
數字化發展進入後半段,向縱深方向不斷演進。AI、半導體等基礎算力的提升帶來海量數據,帶動智能化的推進。數字化與智能化不斷交融,最終指向個人與企業兩個方向。個人層面,智能手機走向成熟之後,我們判斷隨着汽車智能化程度逐步提升,智能汽車有望成爲繼PC、手機後的下一個互聯網入口。企業層面,千行百業的數智化進程不斷加速,帶動信創、工業軟件、雲計算等產業的發展與投資機遇。
智能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加速落地
我們預計2022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570萬輛(+72%),滲透率25%,智能電動汽車快速滲透。產業方面,圍繞電動化、智能化的創新將帶來科技紅利逐步釋放。電動化方面,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持續增長將帶來電子電氣架構、電池、儲能等方面需求的持續增長,相關公司持續受益。智能化方面,伴隨着智能汽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智能駕駛領域中的感知系統、決策系統、高精度定位、智能座艙、汽車軟件、車聯網以及作爲鏈接屬性的物聯網等領域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我們建議關注整車、RoboTaxi & RoboTruck、車載芯片、車載域控制器、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車載軟件等領域具備領先地位的頭部公司
細分場景:個人與企業數智化推進帶來新的增長動能
在技術進步帶動下,個人與企業的數智化亦出現新的增長場景。個人端,以消費電子爲代表,雖然智能手機增長逐步放緩,但VR/AR、AIoT等下一代智能硬件的新場景有望打開行成新的增長動能。企業端,千行百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正在加速推進,雲計算賦能企業重塑業務、爲企業轉型蓄能、反哺企業發展成爲必然趨勢;在行業層面,信創、工業軟件有望持續受益,同時在垂直化程度較高的汽車、能源、金融等賽道亦具備投資機遇
科技基石和本土供應鏈:技術進步、本土需求帶來投資機遇
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國本土市場、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顯著提升,科技基石的創新和安全將帶來更廣闊的投資機遇。硬件端,半導體國產化正持續推進,本土晶圓廠持續擴產,帶動設備需求旺盛,同時輕資產的設計公司亦參與全球競爭。軟件端,信創穩步推進,依靠本土市場需求迭代升級。此外,運營商亦在基礎設施建設環節發揮重要作用。綜合而言,技術進步的紅利仍在持續,併爲半導體、軟件、運營商等行業帶來更大的投資機遇。
互聯網:預計平臺經濟會更加健康發展,文化數字化建設會持續推進
當前市場環境下,考慮宏觀壓力及流動性折價,頭部公司如阿裏巴巴、騰訊控股估值已達近5年低點。儘管行業邏輯發生了變化,當前較低的估值體現了市場的悲觀預期,但展望未來,在下一代雲計算、AI驅動的數字經濟的國際競爭中,中國互聯網公司依然具備比較優勢,中長期而言,互聯網板塊的成長性依舊值得期待。迴歸基本面,在政策助力以及局部疫情緩和帶動下,下半年宏觀經濟有望逐步好轉,互聯網公司在線廣告、電商等業務有望逐步企穩。同時互聯網公司積極圍繞出海進行戰略佈局,有望打開未來3-5年的成長空間。此外,在政策支持下,文化數字化建設持續推進,加速中華經典文化的流通與普及,預計會帶來廣電網絡建設、數據中心建設、文化旅遊和文化消費等領域新的投資機遇。
投資策略:
我們認爲,數智化的持續推進和智能汽車的持續落地將爲科技產業帶來新的紅利,在經濟復甦、政策助力的帶動下,此前大幅回撤的A股科技板塊的性價比進一步凸顯。建議重點關注智能汽車、半導體、雲計算、物聯網、工業軟件、互聯網平臺以及信創等相關領域的龍頭公司。
風險因素:
全球與國內疫情的不確定性;宏觀經濟增長乏力導致國內政府與企業IT支出不達預期的風險;互聯網平臺經濟監管持續趨嚴的風險;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相關產業政策不達預期的風險;全球流動性不及預期的風險;企業新業務投資導致利潤與現金承壓的風險;企業核心技術、產品研發進展不及預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