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歐洲推出綠能計劃,國內新能源卻嗨了
格隆匯 05-19 18:24

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最近市場的預期都比較悲觀,資金整體的交投情緒都不高。但每當你近乎絕望時,市場總能抱團製造出賺錢效應,今天輪到了新能源板塊。

今天上證指數擺脱海外大跌環境,走出獨立行情,其中風電板塊與光伏板塊表現最強勢,分別上漲6.94%,5.57%,其中硅片龍頭上機數控和風電塔筒龍頭大金重工拉出漲停,光伏組件龍頭隆基綠能大漲超6個點。

而這一切,源自一則海外的消息。

5月18日,歐盟正式公佈了名為“RepowerEU”的能源計劃。這項計劃的目的簡單,就是加快歐盟清潔能源的發展速度,從而實現在2027年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

其實,這項計劃並非新鮮事,早在今年的3月8日,俄烏打的不可開交時,歐盟委員會就提出了這項計劃以發展清潔能源,保障歐盟能源安全。

既然是舊聞,規劃的又如此長期,那麼為何今天的市場反應如此之劇烈呢?

筆者思索後,認為原因有三:

一、這次“RepowerEU”計劃正式推出,有了具體的規劃,市場見到了新的預期;

二、中國在新能源領域部分技術全球領先,歐洲大力發展新能源,有望利好我國相關的產業鏈;

三、市場當前的情緒較弱,資金自然不會放過每一個能創造賺錢效應的故事。

1

歐洲萬億市場點燃資金

據統計,過去5年內,歐盟約六成的能源消耗依賴於進口。歐盟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97%,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90%,煤炭的對外依存度也有70%。

俄烏事件敲響警鐘後,歐盟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這次歐盟委員會公佈REPowerEU方案,涉及未來五年,總額高達21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49萬億),主要細則有以下3點:

1.歐盟2030年的能效目標從9%提高到13%,同時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歐盟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40%提高至45%;

2.建立專門的歐盟太陽能戰略,到2025年將太陽能光伏發電能力翻一番,到2030年安裝600GW;

3.投資860億歐元用於建設可再生能源,270億歐元用於氫能源設備,370億歐元用於生物甲烷生產,其他用於電網能效改造等方面。

2030年前歐盟想讓可再生能源需求佔比達到45%,需要依賴太陽能光伏與風能。

目前看,歐洲地區光伏製造業產能佈局較少,絕大部門產品都將來自中國企業的供應。近年,我國風能出海的勢頭也在提升。

2

利好的產業鏈

先看,太陽能光伏。

根據IEA-PVPS數據,截止2021年,歐洲地區累計光伏裝機178.7GW。如果歐盟需要達到上述光伏裝機目標,歐洲2022-2030年年均新增裝機需達到46.8GW。

而根據PV-infolink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我國組件出口37.2GW,同比增長112%,其中歐洲地區進口我國產品達到16.7GW,同比增長145%。按照歐洲年均需要新增裝機46.8GW的需求,預計今年我國對歐洲地區的出口有望保持100%的增速需求。

據光伏協會統計,2021年中國硅片、電池片、組件的出口總額達到284.3億美元,分別佔比8.6%、4.8%、86.6%。可見在光伏各環節中,組件是最主要的出口環節。

眾所周知,歷經海外製裁,我國光伏行業格局動盪劇烈。但與硅料、硅片、電池片環節有所不同的是,光伏組件環節企業在歷次磨難後依舊屹立。

如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等過往或現在仍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的老牌光伏組件企業。他們儘管在過往年份中受限於制裁,但在全球組件出貨份額上持續位居前列,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海外光伏終端市場中組件品牌的長期價值。

長期來看,光伏組件環節的龍頭企業有望依靠自身的技術以及在渠道、品牌等方面的逐步積累持續獲取並穩固競爭優勢,進而逐步提高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聊完光伏,在來看看風能出海。

日前,中國風機頭部企業遠景能源,在印度風電市場獲取總計1966.8MW的訂單,創造了中國風機品牌贏得單一海外市場的最大訂單紀錄。

從2021年開始,我國風電企業出口步伐加快,出口供貨量遠超往年,開闢了東南亞、歐洲、拉美等國家的風電市場。

中國風電整機產能在佔據領先優勢(佔比58%),出口結構上看,目前中亞太區佔比較高,未來歐洲需求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

3

結語

5月18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主張取消部分對華懲罰性關税。同日,全美零售聯合會也呼籲拜登政府降低或取消對華關税,以應對通脹高企。

全球通脹越高,則越難和中國供應鏈脱鈎,這也算是今日市場能夠大舉反攻的依據之一。

但昨日納斯達克大跌近5%,除了2020年那段巴菲特都驚呼“活久見”的熔斷行情外,這是近年美股的最大跌幅,不得不擔憂A股後續可能會發生的補跌。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當前光伏行業的PE在36倍,在眾多成長型的行業中不算貴,但是在當前介入,未必是個好時點。

當前通脹預期和經濟數據,不斷的夾擊着市場。當前市場利空尚未出盡,在資金情緒飄忽不定的時候入場,極有可能被落袋為安的資金倒打一耙。

總的來看,國際局勢緊張局勢使得歐洲當局意識到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性,在歐洲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同時,對中國相關產業鏈有一定的利好,但我們也不得不警惕資金短炒的風險。

悲觀者正確,樂觀者也不一定掙錢。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