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中金:縮表將至,美國貨幣“量價雙緊”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金研究,作者:劉政寧 張文朗 肖捷文 彭文生

美聯儲會議紀要透露“縮表”細節。從時間看,5月有望官宣縮表。從節奏看,每月最大縮減上限(maximum cap)未超預期,但進入最大上限的時間大大縮短,顯示縮表的急迫性。從方式看,如果前期進展順利,美聯儲將主動出售MBS。我們預計聯儲最早於9月宣佈出售MBS的計劃。紀要還提及未來或有數次50個基點的加息,特別是在通脹加劇的情況下。加息與縮表同步進行,美國貨幣政策將進入“量價雙緊”時代。對此我們重申之前觀點:美國貨幣緊縮將是貫穿2022年全年的主要宏觀風險。

1)縮表時間更早,5月有望官宣。紀要顯示,與會者一致認為,在縮表計劃的討論上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substantial progress),美聯儲完全有能力在5月會議結束後就開始削減資產負債表(…the    Committee was well placed to begin the process of reducing the size of the    balance sheet as early as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its upcoming meeting in    May)。這一表述與美聯儲理事、下一屆副主席人選佈雷納德稍早前的表態一致,她也認為最早將於5月開始縮表[2]。對比上一輪緊縮週期(2017-2019年),這次縮表開啟時間更早。上次從開始加息到縮表間隔了2年。這次或只間隔2個月,時間較上次大大縮短。

2)縮表節奏更快,每月最大縮減上限(maximum cap)或為950億美元,進入最大上限的過渡時間或為3個月。紀要顯示,美聯儲認為每月縮表上限為950億美元(其中600億美元國債,350億美元MBS)是較為合適的,且支持用3個月的時間逐步達到這一上限,如果市場條件不允許,也可適度延長。對比我們在報吿《美聯儲“縮表”路徑探討》中的預估,每月950億美元的縮減規模接近我們預測路徑的下限速度(每月900億美元),相對不算太過激進,但僅用3個月就提升至這一縮減水平,比我們此前預想的要快的多。

上一輪縮表強調漸近與可預測原則(gradual and predictable),但這次更多強調可預測性,並未提及漸近性,可見這次縮表具有一定緊迫性。此前佈雷納德也指出,鑑於這次復甦比上一個週期更強勁,縮錶速度理應比上次快得多(considerably more rapidly),達到最高上限的過渡期也應更短(much shorter period to phase in)[3]。

3)縮表方式有所變化,美聯儲或主動出售MBS。通常情況下,縮表都是以到期不續做的方式被動進行,但紀要顯示,由於MBS的被動到期以及本金預付可能達不到每月的上限,與會者大都同意(generally agree)在縮表進程運行良好後(well under way),將考慮直接出售MBS,以確保美聯儲資產主要還是由國債構成。我們認為,由於縮表需3個月的時間才能提高至上限規模,三季度前直接出售MBS的概率相對較小。我們預計美聯儲最快將於9月宣佈出售MBS的計劃。另外在縮減國債方面,與會者稱如果每月到期的國債本金低於縮表上限,將通過減持短期國債(treasury bills)的方式來彌補,使最終縮減規模達到上限。雖然近幾月到期額大多高於上限,這一操作的實質影響不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聯儲希望更快削減資產規模的意願。

4)加息進程或提速,未來或數次加息50個基點。紀要顯示,考慮到通脹上行風險,許多與會者本來傾向於3月加息50個基點,但鑑於俄烏衝突帶來不確定性,其中一些人改為支持加息25個基點。這説明美聯儲官員的態度比想象中更“鷹”。向前看,許多與會者認同在未來的會議上可能需要一次或多次地加息50個基點,特別是在通脹壓力加劇的情況下(Many participants noted that one or more 50 basis point increases in the target range could be appropriate at future meetings…)。官員們對於單次加息50個基點或已達成初步共識,對此我們重申此前觀點:美聯儲或於5月和6月會議上“背靠背”加息50個基點,下半年可能還有100個基點的加息空間(參考《就業強勁,聯儲加息將提速》)。

加息與縮表同步,美國將進入“量價雙緊”時代。在通脹壓力未見緩解前,我們認為美聯儲不大可能放棄緊縮,反倒是如果通脹壓力持續存在,且縮表進展良好,美聯儲還可能加快緊縮步伐。總之,美國貨幣緊縮仍將是貫穿2022年全年的主要宏觀風險。

圖表:“縮表”預期路徑對比

資料來源:美聯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對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的預測路徑

資料來源:Bloomberg,紐約聯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基準情形預測的縮減國債路徑

資料來源:Bloomberg,紐約聯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美聯儲官員“鷹鴿”言論分佈

資料來源:Bloomberg,美聯儲,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淡色為永久票委,加粗為2022年票委。2022年替補票委Black和Hassan未發表相關言論;永久票委Brainard、Bowman,2022年票委George及替補票委Harker近期未發表相關言論,假設為與前期態度相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