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A股走出了先揚後抑的走勢,三大指數全部收陰,上證指數跌1.19%、深圳成指跌2.08%、創業板指跌2.79%。交投情緒較上週出現了回落,市場成交額較上週明顯收縮,上證指數、深圳成指、創業板指成交金額悉數較上週減少10%以上。北向資金上週合計淨流出127.78億元。近五個交易日,煤炭、農林牧漁、房地產、綜合、有色金屬漲幅居前,計算機、電力設備、建築材料、食品飲料、電子跌幅居前。
A股底部是否確立?投資主線有哪些?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彙總。
1. 中金策略:市場短期可能仍處於磨底階段 未來關注潛的四方面轉機
展望後市,短期市場仍可能反覆,但“穩增長”政策更有針對性地發力可能也將逐漸帶來基本面預期的改善,類似前段時間大幅下跌的階段可能已經結束,市場短期可能仍處於磨底階段。結合近期市場調整後的估值已逐步接近2018年12月和2020年3月底部的水平,中期維度,市場機會大於風險,未來若配合市場成交可能進一步萎縮至7000億元左右等交易情緒降温的指標,可能更有助於判斷市場的階段底部出現。
未來關注潛的四方面轉機:1)俄烏局勢明朗和全球通脹壓力緩解,帶來“滯脹”擔心邊際緩解;2)“穩增長”政策繼續發力,尤其是目前擔憂較多的房地產等領域;3)國內局部疫情情況進一步明朗;4)中美關係邊際趨穩,中概股問題相對明確等。
2.興業證券:“政策底”+“市場底”已經出現
“政策底”+“市場底”已經出現。一方面,隨着俄烏衝突恐慌情緒顯著釋放、美聯儲3月加息“靴子落地”,海外市場“幺蛾子”最多、投資者避險情緒最強的時候已經過去。另一方面,國內政策放鬆的方向明確,金融委會議針對市場最關注的A股大跌、中概股監管衝突、港股暴跌、互聯網監管等問題“對症下藥”給出明確部署,“政策底”已然明朗。大概率情形,市場將進入一段指數震盪整固、投資者情緒逐漸修復的窗口。
投資策略:“小高新”+“大金融”“啞鈴型”配置:一方面,在調整較多的醫藥、計算機、“新半軍”中自下而上尋找符合“小高新”特徵的標的;另一方面,關注受益於“穩增長”預期的金融地產、新老基建等板塊。長期,繼續聚焦科技創新的五大方向。
3.中信證券:A股已從情緒驅動迴歸基本面驅動常態 將進入政策關鍵發力期
A股已從情緒驅動迴歸基本面驅動的常態,並將進入政策的關鍵發力期;近兩週來疫情對經濟影響較大,穩增長政策發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迅速提升,多項政策組合將逐步推出,並形成合力;二季度經濟將逐步修復,A股也將逐步企穩,並進入中期上行通道。
4.中信建投策略:從戰略防禦到戰略相持 政策期待將成為後續關鍵
展望後市,4月的A股市場有望從明顯的政策失望重回政策期待的邏輯。這主要是因為疫情對於我國3月和接下來4月的經濟都造成了顯而易見的破壞。消費、出行、物流、生產均受到影響。而新增信貸較差的結構也暗示經濟復甦並不穩固。為了應對當前的經濟下行壓力,國內政策依然需要“以我為主”,新一輪的寬鬆和穩增長政策勢在必行,市場將對於4月下旬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抱有更大的期待。
5.國盛策略:四月不決斷 季報窗口期內市場有何規律
疫情擴散之下,稍有起色的旺季需求重新回落,部分高頻數據降至歷史低位。3月以來國內新一輪疫情的擴散,對旺季的開工復產造成了較為明顯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房地產前端銷售同樣未見起色,銷售及土地成交均再破前低。歷史上,所謂的“四月決斷”,是建立在重要會議召開完畢、上市公司業績披露且旺季經濟數據如期落地的基礎上,但當前疫情擾動下旺季需求推後,也導致了決斷窗口再度推後。參照2020年二三季度的疫後復甦過程,二季度中後段是重要的觀察窗口,若本輪疫情擴散能夠在4月初得到有效控制,則信用底到經濟底的傳導有望在二季度中後期實現。
6.國君策略:螺螄殼裏做道場 短期以橫盤震盪為主
盈利預期下降+貼現率預期上行,A股尚未到趨勢反轉的時機,指數仍將處於區間震盪。配置上,圍繞低風險特徵,緊扣順通脹+高股息/公共投資/困境反轉三條主線。
當前選股邏輯重點應該聚焦於低風險特徵的股票,關注低估值與盈利改善的交集,行業選擇的重點在於消費與週期板塊。具體而言,方向有三:1)順通脹&高股息:煤炭、化工資源品;2)to G端或公共投資方向:光伏、風電、電力運營、電網、建築等;3)困境反轉與盈利確定性:生豬、白酒,關注Q2部分中游消費建材、輕工的底部彈性。
7.天風策略:喘息窗口但信心仍不足 如何看政策底?
在海外市場的喘息窗口中,A股市場反彈仍然較弱,疫情的衝擊可能是短期的主要擔憂因素。邏輯在於,當2月社融已經低於預期的情況下,市場預期在疫情的衝擊下,後續社融在短期之內可能更加難以恢復,而社融決定了經濟預期,經濟大盤不能把台子搭住,則成長難唱戲。展望來看,如果疫情有消退,那麼可能A股在預期層面會有修復。
8.西部策略:海外疫情仍有反覆風險 市場結構有望傾向成長
海外疫情仍有反覆風險,整體市場影響有限,但是結構上有望傾向成長。今年3月以來隨着海外防疫措施不斷放開,疊加近期BA.2變種的傳播,海外疫情出現反彈跡象,全球7日平均新增確診病例近160萬例。從近兩年來看,西方傳統假期期間海外疫情往往呈現出階段性反覆的特徵,隨着4月復活節假期的臨近,未來海外迎來新一波疫情反覆的概率正在顯著上升。從當前來看,中美成長板塊目前仍然具有較高的聯動性,如果未來海外疫情反覆,引發對於經濟和流動性預期的修正,對於A股成長板塊有望帶來情緒提振。
9.信達策略:當下反彈力度比2月更強 反彈會持續到4月中
短期來看,之前兩週的反彈,空間上走得太快,時間上還沒到,所以可能需要讓空間等等時間。反彈核心驅動力(5.100, -0.04, -0.78%)是“超跌反彈 + 政策穩定預期 + 季報前後估值和業績匹配度再修正”。第一和第二個動力已經兑現了很多,第三個動力還有餘力,隨着4月初一季報逐步披露,有可能把反彈時間延續到4月中。戰略上,2022年將會是壓縮版的2018-2019,上半年類似2018,下半年類似2019。
10.華西策略:磨底中避免過度樂觀與過度悲觀 積極把握超跌之後階段性機會
上週金穩會召開後,A股走出一輪超跌反彈行情,站在當前時點,應辯證看待A股的機會與風險。在反覆磨底的過程中,應避免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一方面,“穩增長”仍是當前國內政策的主線,在“外緊內松”的貨幣政策格局下,國內降準降息仍有空間,滬指在3000-3100點附近或是比較堅實的底部;另一方面,美聯儲加息縮表節奏、地緣關係等外圍因素仍對A股存在擾動。建議投資者積極把握超跌之後階段性機會,同時提防指數上行幅度過大之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