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東方財富,奪命大逃亡

虎年開市之後,A股市場情緒持續低落,殺抱團白馬似乎成為市場共識。前有“寧王”,後有“券茅”。

今日,東方財富暴跌13.4%,市值單日蒸發超過440億元。從12月中旬歷史高點回撤至今,跌幅高達近30%。

東財突襲暴跌,讓投資者再次感受“關燈吃麪”的酸爽滋味。有趣的是,東財在去年8月提交“關燈吃麪”商標註冊申請,12月23日處於“補證明發文”結束階段,目前看仍在申請註冊中。有股民調侃稱,這是早早為將來的大跌未雨綢繆?這樣揭傷疤,你禮貌嗎?

東財作為散户與機構熱捧的“券商一哥”,如此跌法,很是誇張。誰在恐慌性拋售?背後又在擔心什麼?ᾝ0

01

暴跌原罪

東財是48家券商中唯一的超級牛股。2019-2021年,東財累計上漲432%,位列漲幅榜第一名,大幅超越中信證券的72%,廣發證券的107%以及中信建投的245%。而絕大多數券商均表現萎靡,股價在一個箱體中上上下下,並沒有給投資者帶來整體性機會。

機構用真金白銀投票。截止2021年Q4季度末,券商板塊持倉僅僅佔比基金配置的1.8%,顯著低於標配的4.23%。

然而,機構對於東財卻情有獨鍾。去年Q2-Q3季度,基金家數分別增加290家、334家,持倉股數分別增39332.7萬股、30842.9萬股。四季度,基金再度加倉,家數增加46家,持倉增加8750萬股至166498萬股,佔比去年末東財總股數的16%。

外資對待東財亦是瘋狂至極。2020年初,外資持股佔比4.22%,2021年全年大規模加倉3.48%,到年末已經高達8.7%。去年12月初到中旬,東財股價屢創歷史新高,同期短短12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大幅加倉A股840億元,買入東財便超過100億元。之後,外資開始變臉,撤出東財,股價開始走弱(今日,外資狂拋5.7億,位列流出榜NO.1)。

在內外機構的極度抱團之下,東財PB高達10.3倍(12月16日,開始回調之日)。自身對比而言,位於歷史高位水平。

橫向對比,東財估值水平遙遙領先於所有券商。頭部券商中,中信證券同期1.78倍,中金公司3.48倍,中信建投3.8倍,國泰君安1.17倍,華泰證券1.15倍,廣發證券1.88倍。

東財是互聯網券商,擁有其他券商並不具備的基金增長引擎,但估值相比同行高估太多。很顯然,在回撤之前,東財估值泡沫很高。

高估是基於對於未來業績的高增長預期。但去年末的持續大漲行情,明顯不是由基本面來決定的,而是由內外資聯合抱團“坐莊”演繹的超級行情。

從更大的維度看,東財被市場視為成長股,而今年市場主線殺的就是高估值成長龍頭。元旦以來,高估值的科技成長持續回撤,而低估值的基建房地產為首的傳統板塊則有不錯的反彈行情。

傳統大票與科技成長劈殺,主要是“性價比”切換。這種切換不會是一天兩天,個人覺得至少為季度為單位。等到高估值板塊殺到相對合理的水平,配合增量、總量的邏輯,市場才會進入下一輪樂觀的階段。當然,市場現在集中殺成長股的估值。

東財高估值是近期,乃至今日行情暴跌的核心原罪。而公司目前進入轉股期(大致150億)、基金短期發行遇冷等,這些都是消息面或者導火索,並不是主要決定性因素。

02

基本面邏輯

東財成為唯一一家券商牛股,主要邏輯還有其餘券商並不具備的增長引擎:以基金為主的代銷業務。這亦是市場給予東財高估值的核心。

2016-2020年,東財代銷基金業務收入從8.7億增長至29.6億,年複合增速高達36%,佔營收比重高達30-40%。2021H1,代銷業務收入高達23.97億,同比更是暴增110%,營收佔比已經躍升至41%。

基金代銷業務持續高增長背後,是整個財富管理行業升級所帶來的變化。2020年,中國財富管理總體規模高達126.7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8.94%,回到資管新規以前——2017年的水平。

2015-2017年,銀行理財份額佔比至少為23%以上,但隨着2018年資產新規出台,銀行保本本息被打破,2018-2020年份額降低至20%上下。2019年以前,信託份額佔比排名第二,2017年高達20.8%,但在2018年及以後,2020年已經萎縮至16.2%。

當然,最猛增量來源於權益市場,包括公私募基金。2020年,兩者佔比總計29.1%,相較於2015年大幅提升14.2%。2018-2020年,公募基金增量非常明顯,從11.5%提升至15.7%。

2018-2020年,公募基金規模淨增6.9萬億至20萬億,年複合增速高達23.5%。其中,股票及混合型增長4.3萬億,佔到貢獻總量的60%以上。

公募基金銷售大蛋糕中,基金公司直銷比例大致為60%,代銷機構中銀行則佔據主導地位。但從2015年開始,獨立三方銷售機構崛起,佔比從2.13%抬升至2019年的11.03%,持續搶佔部分銀行與券商的市場份額。

獨立三方以支付寶、天天基金網等為首的互聯網平台為主。它們能夠從銀行口中奪食,主要依靠天量的用户流量、配合低廉的價格來進攻。

2020-2021年,買基金去三方,更是成為主流。2021年末,在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招行險守第一,比第二名的螞蟻基金僅僅高出632億元,而天天基金網超越工行,首次進入前三。

在非貨幣市場公募保有規模方面,螞蟻基金高達12985億元,成為唯一一家萬億平台,與排名第二的招行高出4284億元,呈現拉大趨勢。天天基金網排名第三,實力不俗。

在財富管理賽道,招行、螞蟻、天天,狹路相逢。招行作為零售銀行之王,做基金代銷業務10多年了,而螞蟻為首的三方則從2016年開始起步。短短几年時間,獨立三方強勢崛起,銀行渠道沒落,招行有些招架不住了,這將為招行未來穩定盈利增添變數。

而同作為獨立三方的螞蟻與天天,在公募代銷還有很大增量蛋糕的大背景下, 暫且不存在內卷博弈,盈利高速增長邏輯仍存。但相互之間的廝殺恐怕遲早會出現,天天還能不能維持住強勢低位,同樣存在一定變數。

細分來看,天天代銷收入主要包括申贖費與尾隨佣金。申贖費基於交易量收取,會受到大盤行情影響,且容易陷入價格戰之中。面對三方攻勢,多家銀行選擇降低基金申贖費,與互聯網平台看齊。這些都會導致降低申贖費收入的穩定性與成長性。

但尾隨佣金(相當於基金公司向代銷渠道支付的銷售激勵費用)受大盤影響相對較小,佔東財基金代銷業務的70%左右,且年複合增速明顯快於申贖費收入。

目前看,東財的基金代銷業務基本面並沒有動搖,但越往後走,其實不可避免受到螞蟻方面的壓力。

03

尾聲

據Wind最新數據,外資持有東財市值284億,位居所有A股重倉股第15名,為前20大重倉股唯一的一家券商。也可見外資對東財大體看好的態度,背後是看好中國財富管理賽道。

財富管理升級的風口來了,公私募權益市場爆發式是必然,東財作為龍頭之一,必然受益,這部分的增長邏輯並沒有走完。但再優秀的資產,也要有合適的價格與之匹配。接下來,東財應該較大估值回撤空間。果真下殺,投資者應該慢慢樂觀起來才對。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