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投資者網,作者:黃韻欣
一年輪迴,萬物復甦。這種新年新氣象在A股市場的半導體行業板塊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小編盤點2021年半導體上市公司已經發布了的業績預吿發現,預吿盈利和利潤增長的公司佔比較高,行業整體利潤表現向好。
截至2022年2月9日,“wind半導體與半導體生產設備行業”中一共呈列123家A股上市公司,有96家上市公司已公佈2021年業績預吿。其中70家公司預吿淨利潤增長,佔比72.92%。82家公司預吿淨利潤為正,14家公司預吿淨利潤為負。
這紅火的業績數據似乎印證着行業一句話——“只要需求不滑坡,賺的總比虧的多”。
從上游至下游,半導體產業鏈包括材料設備、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和應用環節。而在預吿淨利潤上限排名榜單上佔據前五的公司當中,超半數都擁有半導體材料業務。
以利潤上限為準,2021年預吿淨利潤排名第一的是通威股份,公司預計2021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0億-85億元。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通威股份的歸屬淨利潤在近八年內呈現穩定遞增的趨勢,此前歸屬淨利潤同比增長在0.51%-123.77%之間。假若該公司2021年利潤預測情況成真,則其2021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將達到122%-136%,這也將是通威股份歷史發展中的較高增長水平。
此外,排名第二的大全能源,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56億元-58億元;排名第四的中環股份,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8億元-42億元。
從公開信息看來,上述三家公司的“財富密碼”都與光伏行業上游需求相關。現如今,新能源與半導體這兩個熱門賽道如“表親兄弟”般存在,時常有交集。眾所周知,光伏產業鏈的上游為硅料、硅片環節,在整個產業鏈中,硅料(尤其是高純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硅也是各種半導體材料應用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
通威股份涉足光伏行業和農牧業。公開資料顯示,在新能源主業方面,公司已成為擁有從上游高純晶硅生產、中游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到終端光伏電站建設的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
而通威股份在闡述2021年業績增長原因時,也主要提及了上游高純晶硅產品供不應求的原因,公司表示:“高純晶硅產能持續滿負荷運行,產銷量同比提升,各項生產指標進一步優化,盈利實現大幅增長。”
與通威股份相似的是,高純多晶硅製造企業大全能源同樣提及,2021年整體光伏市場持續增長,對高品質多晶硅需求增長明顯,高純多晶硅料環節整體供應緊缺,因此使得多晶硅市場價格持續上漲。
而中環股份的主要產品也包括半導體光伏材料,公司提及 “報吿期內單台爐產效率業內領先”、“硅片出片率及 A 品率大幅提升”等業績增長原因。
關於光伏上游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片和組件製造企業隆基股份,公司主要從事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的產研銷。隆基股份於今年公示的單晶硅片價格,較之去年有所上調。業內人士對小編表示,隆基股份此舉是進一步提升利潤空間。市場上也充斥着另一種聲音,擔憂上游價格高企影響新增光伏裝機量。自隆基股份公佈單晶硅片漲價以來,其股價呈現下行趨勢,投資者們似乎持謹慎觀望的態度。
中泰證券在《2022光伏設備行業研究報吿》中從供給端對2022年各環節產能進行分析,認為硅料環節依然利潤豐厚,預計2022年行業將持續擴產;硅片產能受競爭格局分化可能導致持續擴產,但預計規模相較2021年增量不明顯。整體上看,中泰證券對於2022年硅料需求的預估更顯樂觀,對於硅片格局持保留態度。
半導體光伏材料公司能否在2022年繼續搭乘光伏行業的東風,仍有待觀察。
在預吿淨利潤最大變動幅度排行榜中,位於榜首的是半導體IDM(垂直整合製造)公司士蘭微。士蘭微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加2145%-2165%。
影響業績增長的一個非經常性因素是“2021年公司持有的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增值較多”,因安路科技於2021年11月在科創板上市,及視芯科技2021年引入外部投資者,公司享有的淨資產份額按期末公允價值調整,分別導致淨利潤增加共約5.86億元。這使得士蘭微的表觀利潤增加不少。
但即使剔除上述5.86億元的淨利潤影響,士蘭微的2021年預計淨利潤也是穩定遞增。
士蘭微表示2021年公司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產能建設目標,控股子公司士蘭集昕8吋線基本保持滿產,士蘭明芯LED芯片生產線實現滿產、高產。2021年依舊是士蘭微產能、產量釋放的一年。
民生電子方競團隊在對士蘭微業績預吿點評時表示,看好公司產品高端化升級進展,IGBT、MEMS及第三代半導體等業務進展穩步推進,成長潛力值得期待。
在這一數據維度排名第二的是國民技術,公司在202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47億元,預計2021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是0.45億元-0.58億元之間,完成由虧至盈的轉變。除非經常性損益外,國民技術表示影響業績增長的因素為,“公司系列化通用MCU產品在報吿期內實現較大規模增長”和“負極材料類業務銷售較大幅增長”。
從公司主營業務構成上來看,2018年起國民技術新增業務條線,近三年內公司來自“集成電路和關鍵元器件業務”收入佔大頭,另一部分收入來自“負極材料業務”。雖然搭上新能源的快車,但國民技術2018年至2020年間的營收情況並不穩定,細分業務收入波動,總營收連年下滑。
該公司2021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比上年同期增長121.30%,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1512.94%。從三季報和預吿業績看來,2021年是國民技術“苦盡甘來”的一年。
排名第三的是東芯股份,公司預計2021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154.28%-1307.87%,將業績增長歸因為產品市場需求旺盛、高附加值產品佔比提升、閃存芯片銷售規模持續擴大等。
華鑫證券研究報吿《本土中小容量存儲芯片領導者,受益於利基型市場爆發》中表示,東芯股份是中國大陸少數能同時提供NAND Flash、NOR Flash及DRAM(不同的存儲器種類)產品並在中小容量閃存芯片市場與全球同行業知名公司直接競爭並突破海外技術壟斷的公司之一。“公司佈局1xnm和車規級等高階產品帶來長期成長;面臨存儲行業產品價格週期下行等風險。”
在這些已經公佈業績預吿的公司中,除了報喜的,也有報憂的。
公開信息顯示,預吿淨利潤下降幅度最大的愛康科技,以及預吿虧損額最大的協鑫集成,都深受海外疫情影響。
愛康科技專注於新能源電力投資運營及提供一站式光伏配件。對於利潤大幅削減,公司稱制造業產品出口銷售比重較大,受國外疫情的影響,公司海外業務市場開拓受到限制。
協鑫集成是一家主要生產各種型號、規格的單晶硅、多晶硅太陽能組件和太陽能燈具的新能源企業,生產的硅太陽能組件95%以上出口,暢銷歐美。公司在業績預吿中提及“受新冠疫情影響,海外訂單運費價格連續上漲,物流成本進一步侵蝕利潤影響行業出貨量”。此外,虧損的主要原因還包括組件毛利率大幅下降、項目進程延緩、計提資產減值和處置電站股權虧損。
總體來看,2021年下游需求持續推動半導體行業整體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而那些擁有多元化產品組合、抗風險能力強、綜合毛利率高,在某細分領域擁有一定積累和穩定市佔率的公司更容易形成穩定增長的業績。
2021年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公司業績狀況與預估數據是否有較大出入,2022年業內公司又會有哪些大動作,哪些公司會保持亮眼的表現,小編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