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2022年,新能源汽車股票「不香」了?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未來汽車日報,作者:蘇鵬

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板塊漲勢如虹,成為2021年二級市場當之無愧的頂流板塊。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指數延續了2020年31.17%的增長態勢,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再度上漲39.61%。

資本風口之下,新能源汽車股票的投資者們賺得盆滿缽滿。2020-2021年,方恆手握比亞迪、長城汽車、金龍汽車以及北汽藍谷等多隻新能源汽車股票,一度盈利超50萬元(本金600萬元)。

2021年,像方恆這樣重倉新能源汽車的投資者們大多數成為了贏家。但進入2022年,曾經的擁躉們熱情開始消散。

其實,2021年底,方恆已經開始轉變投資策略,將手中的籌碼更多投向鋰電、光伏等板塊。“2022年新能源汽車股票很有可能繼續上漲,但由於之前漲幅較大,2022年上漲勢頭會相對放緩。”

事實上,不只是方恆減持新能源汽車股票,記者採訪多位投資者發現,有人僅保留了新能源汽車股底倉,轉投元宇宙板塊,豪賭其會成為下一個“比特幣”;有人轉戰金屬材料板塊,在鋰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行情下,這些玩家認為上游金屬或許會有更大的階段性上漲機會。

彷彿一夜之間,新能源汽車股票突然就“不香”了?

1

“新勢力股價不會再一飛沖天”

作為一名擁有5年以上炒股經驗的老股民,錢辰更願意將自己稱作是“炒泡沫”的人。如今,錢辰已經將手中的新能源汽車股票全部拋出,轉戰元宇宙、人工智能領域。

“今年元宇宙、人工智能給資本市場講述的故事,遠比新能源汽車更精彩。”錢辰的信條是,“炒股就是炒預期”,哪個領域能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刺激、更精彩的故事,就可以獲得更為豐厚的資本回報,哪怕這些回報都是泡沫。

新能源汽車經歷過最好的時期,從2020年年中開始股價集體起飛,最誇張的股票半年漲幅超過10倍。但在錢辰看來,即便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在起步階段就獲得如此高的估值,只能解釋為資本市場將新能源汽車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預期提前轉化為現在的泡沫。這很難讓他在新的一年依舊重倉新能源板塊。

最直觀的表現是,資本市場已經對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新動向顯得有些麻木。令錢辰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11月1日,蔚來汽車發佈的交付數據顯示,蔚來10月交付量首次突破萬輛。這對於蔚來而言是一次不小的突破,資本市場勢必會有強烈的反應。出乎錢辰意料的是,截至11月1日收盤,蔚來股價僅上漲3.63%。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變高並不是一件好事。”錢辰以獨特的“資本泡沫”視角分析道。“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成熟,盈利開始變得傳統化,曾經火熱的預期漸漸退卻,造車新勢力的股價不會再一飛沖天。”

與激進派錢辰相比,俞喬的投資邏輯相對保守。在年底之前,俞喬僅保留了福田汽車、北汽藍谷的基本盤,將資金轉投至光伏、金屬材料賽道。在俞喬看來,新能源汽車股票“可以長期持有,但如果是2022年上車,則沒有必要”

來源:受訪者供圖

因為,與2021年相比,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機會要困難得多。“2020年底,相關機構對2021年新能源車的銷量預期為200萬輛,但實際需求卻達到了340萬輛(中汽協預測)。”需求大於供給帶火了新能源汽車,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與股價齊齊升高。

到了2022年,業內預計芯片荒將得到緩解,各大車企厲兵秣馬擴建產能,使得新能源汽車產業在2022年能打更富裕的仗。“市場預期比較充分,外界因素對股價的左右程度降低,所以車企股價的增長更多需要自身業績來支撐。”俞喬對記者分析道。

不過,上述投資者並不否認新能源汽車依然是他們在股票市場的重點關注對象。

“2022年新能源內部可能出現分化,一些真正能做出業績、具有龍頭地位的優質股票可能會迎來比較好的表現機會,一些炒概念的股票則可能難逃下跌。”有投資人分析稱,“目前鋰電池產能不足、供不應求,替代技術發展緩慢,未來幾年該行業會繼續高速發展。”

2

新能源汽車依然是一條長期賽道

有人作出預判清倉離場,也有人懷着滿腔熱情與重金入場。

“雖然不是抄底時機,但現在不上車,以後的‘車票’可就更貴了。”莫溪堅信新能源汽車將是一條長坡厚雪的賽道。2021年12月16日,莫溪以每股283元的價格購入300股比亞迪股票(投入8.49萬元),12月23日,他再次以每股16.03元的價格購入1000股長安汽車的股票(投入1.6萬元)。

作為比亞迪唐車主,同時也是比亞迪的忠實擁躉,莫溪堅信比亞迪的股價會復刻寧德時代的奇跡。“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起步較早,有先發優勢。未來隨着新能源市場向好,比亞迪的優勢還會進一步擴大。”

從種種跡象來看,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藴藏着無限潛力。

2021年12月31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顯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於2022年12月31日終止,之後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同時2022年現行購置補貼相關技術指標不變,補貼規模從原來的預期200萬輛上限放開,實現補貼貫穿2022年全年。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認為,在政策的刺激下,2022年消費者將擁有強盛的新能源車購買慾望。“購車高潮大概率會出現在2022年末。”與此同時,崔東樹預測, 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滲透率大概在22%左右。

中金公司也發佈研報表示,堅定看好2022年新能源汽車行情。

中金公司預計2022年汽車行業需求穩健增長,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提升、智能化加速推進,產業變革已至。大變革背景下,車企乃至產業鏈都面臨顛覆與重塑,能夠快速迭代的技術和產品創新是重要抓手,也是車企業績估值爆發的核心驅動力,建議繼續深入挖掘結構性成長賽道和個股機會。

“(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很大增量。”莫溪認為,新能源汽車大盤已經穩固,剩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交易層面。“每月銷量發佈以及季度財報的發佈階段,應該是最合適的(交易)時間點(對於短線投資者而言)。”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