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乘聯會:12月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數據達161萬輛,環比增長24%
格隆匯 12-29 16:47

本文來自:乘聯會

1.本週車市概述

12月20至26日,乘用車零售57.5萬輛,同比增長6%,環比上週增長23%,較上月同期增長26%。乘用車批發59.6萬輛,同比增長27%,環比上週增長17%,較上月同期增長1%。

2.12月乘用車市場周度零售走勢

12月第一週的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4.0萬輛,同比下降17%,相對11月的同期增1%。

12月第二週的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5.3萬輛,同比下降7%,相對11月的同期增長19%。

12月第三週的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6.7萬輛,同比下降8%,相對11月的同期增長38%。

12月第四周的總體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日均8.2萬輛,同比增長6%,表現明顯改善,相對今年11月同期增長26%。

12月一至四周的總體零售數據達到161.1萬輛,日均6.2萬輛,同比下降5%,環比11月同期增長24%。

由於今年10至11月的生產改善明顯,12月的零售回升應該較明顯,但目前看回升速度還是不快,但與2019年的狀態相近,也是較好的表現。

去年下半年高基數,促銷力度大。近期散點式的疫情容易打亂當地市民的生產生活節奏,保持兩點一線出行路徑,除了利好網絡電商、社區團購等無接觸行業。目前各地的管控加嚴、部分地區提倡就地過年等政策、加之惡劣天氣的增加均造成零售影響,但總體節前零售仍是走強態勢。

近幾個月的終端低庫存,廠商促銷收緊,影響零售增速,未來情況將會逐步的改善。由於疫情的防控需要,購車代步出行的剛需效果更為突出,消費者對於新能源車輛的需求持續回升,電動車表現較好。臨近年末的車市零售也逐步回升,銜接春節前旺銷期,車市逐步走強。

3.12月乘用車市場周度批發走勢

12月第一週狹義乘用車全口徑日均批發4.6萬輛,同比下降12%,相對於11月同期增長17%。

12月第二週狹義乘用車全口徑日均批發6.2萬輛,同比下降3%,相對於11月同期增長30%。

12月第三週狹義乘用車全口徑日均批發7.2萬輛,同比增長5%,相對於11月同期增長21%。

12月第四周狹義乘用車全口徑日均批發8.5萬輛,同比增長27%,本週相對於11月同期銷量增長1%,走勢相對較強。

初步統計的,11月一至四周的總體批發數達到177.1萬輛,日均6.8萬輛,同比增長6%,環比11月增長15%。

近一段疫情下的國內外環境中不確定因素增多,上游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車市增長的壓力加大。12月工作日多以及受芯片影響的產能逐步釋放。由於對新能源積分的需求大量存在,純電動產品熱度可持續到2021年底,因此新能源市場仍是相對較好的。

低庫存帶來的傳統車供需錯配問題,仍需要一定時間調整。今年年底的燃油車由於銷量的慣性,仍然有增長的空間。由於2022年春節提前,催化12月備貨增庫存熱情,由此帶動批發增長。部分車企12月表現優秀,已經提早完成年度任務。

4.2021年1-11月中國汽車出口195萬台強勢增長

自2017年以來,中國汽車出口市場表現相對較強,2018年和2019年中國汽車出口都出現6%的正增長,2020年汽車出口下滑有13%,2021年11月汽車出口市場銷量22.3萬輛,同比增長94%,2021年1-11月汽車出口市場銷量195萬輛,同比增長1.1倍。去年12月的出口市場銷量12萬輛,同比增長12%,表現不強。今年的12月依舊超強增速,全年突破210萬輛是必然實現的。1-11月中國新能源車出口50萬輛,新能源出口到歐洲市場的表現持續走強。

芯片危機帶來中國汽車出口機遇。中國完整的汽車工業產業鏈,帶來的供給優勢在海外疫情影響下被進一步放大,尤其是芯片短缺對中國汽車出口利好明顯,中國自主品牌的乘用車因此出口超強。

5.2021年1-11月中國汽車進口

雖然國內豪華車市場持續走強,但中國進口車進口量從2017年以來走勢持續10%左右下行,2021年的進口車市場受到低基數和市場需求回暖刺激而走強。2021年1-11月進口車市場受缺芯影響回落,1-11月進口量87萬台,同比增6%。今年傳統的卡車進口下降,尤其是中重卡和皮卡的進口回落明顯,體現了疫情後的需求釋放完成。

進口市場增長的核心動力仍然是乘用車的消費升級增長空間,豪華車與進口車的走勢總體是很好的。今年1-11月的豪華車的寶馬、奔馳、奧迪仍保持前三強的地位,雷克薩斯出現下滑,而特斯拉、凱迪拉克總體零售走勢很好。

6.2021年1-10月新能源車鋰電池1.1億度

按照汽車產銷數據2021年1-10月新能源車鋰電池總電量約11,149萬度,同比增長164%。2021年1-10月的乘用車電池需求9,539萬度,同比增長220%。雖然磷酸鐵鋰發展很快,但提升能量密度是趨勢,2021年10月的三元電池佔比達到51%,磷酸鐵鋰恢復增長過快。

從電池配套特徵看,市場競爭格局劇烈變化,寧德時代、LG、比亞迪的總體優勢地位明顯。特斯拉與合資企業從LG轉寧德時代的特徵明顯。二線電池企業的表現鉅變,中航鋰電、國軒高科、蜂巢能源等隨着配套企業的高增長而表現很好。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面臨鋰鈷鎳等礦石資源保障和價格上漲的壓力,必須要提高鋰鈷鎳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

目前新能源車發展的制約因素是鈷等資源的保障,因此有發展磷酸鐵鋰的思路。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的發展主要在於磷酸鐵鋰電池的巨大增量。

近期歐美新能源車的高能量密度趨勢明顯,尤其是美國電動皮卡市場即將大幅增長,加大對高端電池需求。我們也要加速推動高能量密度電池裝車,實現鈷資源的充分利用,把鈷礦庫存變成車載鈷庫存,通過政策引導,實現有效配置鈷礦資源,提高鎳鈷鋰資源的保障。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