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陳竹 朱奕彰
中醫藥為中華歷史文化的瑰寶,“守正創新,傳承發展”是行業未來發展方向,近年國家大力支持中藥發展,不斷出台相關政策,為中藥創新釋放了活力與潛力。從2019年1月至今因受到行業政策以及終端銷售等數據不及預期的影響,中醫藥板塊一直以來大幅跑輸醫藥指數以及其他子板塊,當下估值正處於歷史底部區間。在醫藥板塊年末CXO等高估值板塊持續回調的時候,中藥板塊作為低估值的避風港,價值得以凸顯。我們判斷短期中醫藥板塊看藥品漲價等邏輯,中長期將持續受益於政策推動、創新研發以及消費升級。
▍從短期催化劑維度我們可以看到:
①中藥創新研發正在快速崛起。從申報註冊上看,根據藥智數據,截至12月16日,2021年中藥新藥申報註冊受達58個,相較於2020年,增幅114.81%;而從獲批的角度看,截至2021年10月,國家藥監局共計11個新藥獲批上市,包括康緣藥業的銀翹清熱片、以嶺製藥的解鬱除煩膠囊等,成為近5年來獲批中藥新藥最多的一年。
②多家上市公司宣佈提價:例如太極集團12月21日在互動易表示,公司近期已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進行調整,平均上調幅度為12%,因主要原料、輔材、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為緩解公司成本上升壓力;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3克*丸/盒)的銷售價格從780元提至860元,漲幅約為10%,12月1日開始執行。
▍中藥板塊持續受到政策鼓勵,或迎格局優化。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堅持中西醫並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習總書記也在各個場合對中醫藥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並讚揚在疫情防控中中醫發揮的重要作用。國家衞健委制定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意見》也提出綜合醫院是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重要平台,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對堅持中西醫並重、促進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將提升國內醫藥市場中醫藥的佔有率,利好中醫藥企業發展。隨着《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的相繼出台,中藥行業格局逐步優化,助推健康中國建設效益凸顯。
▍從銷售終端看,行業正處在持續修復階段。
中藥在藥品流通市場銷售額逐年上升,中成藥及中藥材總流通銷售額從2013年的2791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97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6.55%。中藥製造主營業務收入呈波動趨勢,2013-2019年間,中藥製造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從6324億元波動上升至6520億元;受新冠疫情衝擊及嚴格的法規管控的影響,2020開始收入有所下滑。但隨着疫情總體形勢的控制有望出現回升的跡象,我們判斷若無疫情的影響,後續有望持續回升。
▍風險因素:
中醫藥行業政策支持不及預期;終端銷售不及預期;消費升級低預期。
▍投資策略:受益於消費升級,整體中醫藥行業需求仍將持續向上。
我們認為投資機會將集中在部分OTC及大健康領域,伴隨着消費升級及人們對健康意識的覺醒,大健康中藥領域依然值得重點關注,推薦具備極強護城河、產品壁壘高的企業,例如雲南白藥、片仔癀等企業,截止12月21日,2021/2022年對應PE分別為30X/22X、120X/94X(均為Wind一致預期);同時建議關注同仁堂、東阿阿膠、以嶺藥業、羚鋭製藥、廣譽遠等,以及中醫門診服務連鎖集團固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