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證券市場紅週刊,作者:王飛
在12月15日的機構投資者調研中,涪陵榨菜就產品提價和終端價格管控問題表示,“價值匹配價格”以及“攜手經銷商……推進渠道佈局……同時有力實施價格管控”。
機構投資者之所以關注涪陵榨菜產品提價一事,是因為涪陵在一個月前剛剛對部分產品提高出廠價,到如今,按理説,其經銷商應該會將終端市場的反應反饋至廠家。而涪陵榨菜的回答並沒有涉及終端市場的反應情況以及公司將如何調整提價策略。
記者走訪北京石景山的一家大型生活超市發現,涪陵榨菜旗下主要產品烏江品牌榨菜70g裝的價格和之前的價格一樣,仍為2.5元/包。記者還隨機走訪了幾家北京不同區域的大小商超,上述產品價格基本在2元~2.5元/袋之間。這反映出,涪陵榨菜儘管在出廠價方面做了調整,但零售終端並沒有同步漲價。對此,有機構投資者指出,榨菜屬於非必須消費品,選擇性也相對豐富。如果烏江漲價明顯,消費者很可能會退而求其次,選擇魚泉、六必居等其他品牌。
機構除了關注出廠價漲價以外,還關心涪陵榨菜新產品的拓展情況。涪陵榨菜僅表示“適時推出新品”。但據記者瞭解,涪陵榨菜近幾年的新品嚐試效果甚微。
涪陵榨菜11月15日公吿,公司旗下部分產品出廠價已於11月12日上調3%~19%。但記者通過走訪發現,自涪陵榨菜宣佈產品漲價至今已有月餘,但如涪陵榨菜主要產品之一的70g烏江榨菜,在商超的終端價格仍普遍在2元~2.5元/袋,相較之前並無明顯變化。同樣的,80g烏江榨菜等其它品類也是如此。
雖然烏江榨菜零售價未漲,但在消費者看來,當前價格不算便宜。一位消費者向記者算了一筆賬:“70g的烏江榨菜是2.5元/包,按重量計算,每斤價格是17元~18元,而豬肉價格是15.50元/斤,榨菜比豬肉貴。”
和線下商超“沒漲價”的情況相似,線上烏江榨菜的價格也大體維持在之前的水平。記者從某比價網站查詢發現,目前70g/袋的烏江榨菜在蘇寧易購的單價為2.49元/袋,其他電商平台價格基本與線下持平或更低。此外,在京東烏江官方旗艦店,目前70g/袋的烏江榨菜的售價同樣為2.5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平台這一款產品的銷量或許不高,其中僅有200多條評價。而烏江京東自營旗艦店的價格(折後)也僅為2.7元/袋。
為何出廠價漲,終端零售價卻不漲?對此,記者以投資人身份致電涪陵榨菜諮詢,涪陵榨菜方面對此解釋稱,“因為我們所提的價格是出廠價而不是終端價格,儘管我們是全國統一進行提價的,但不同渠道、不同區域的經銷商、不同的商超也會有自己的考量,比如做一些營銷活動等。所以,終端價格不一定會馬上就會有變化。”
記者同時向山東省一家涪陵榨菜經銷商求證,其提貨價格確實有了一定的提升。“比如一箱70g*100袋規格的烏江榨菜,我們進貨的價格大概漲了20元左右,所以,根據客户的需求量將售價上調至160元~170元/箱之間。”
因此,若零售價同比例上漲,即每袋增長0.2元,那麼70g的烏江榨菜售價應為2元~2.7元/袋。不過,一家便利店的店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沒有漲價,一是因為拿貨的價格變化不大;二是怕漲價了沒人買。我們這邊有烏江、魚泉、紅山等品牌的榨菜在售,魚泉和紅山是1.5元/袋,其中,魚泉銷量最好。”
但實際上,通過涪陵榨菜的最近兩年的庫存變化來看,公司可能正存在“賣不動”的情形。據涪陵榨菜今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榨菜、蘿蔔、泡菜 和其他產品在今年二季度末的庫存量分別為0.52萬噸、0.03萬噸、0.02萬噸和0.02萬噸,相較去年末均出現明顯增長(見附表)。同時,涪陵榨菜的存貨週轉率也在今年一季度降至近四個完整季度的“冰點”,為0.55次,而在去年年末和今年二季度末和三季度末,這一數據分別為2.38次、1.16次和1.94次。綜合來看,目前涪陵榨菜的存貨週轉速度仍未恢復到去年底的水平。
不僅如此,涪陵榨菜的經銷商和銷售終端也面臨相似的情況,據記者調查顯示,他們不得不以低價清庫存。記者以出售臨近保質期貨物貨主的身份,從一位第三方臨期貨源採購人員王雨(化名)處瞭解到,其今年以來就以低價收購了很多臨期烏江榨菜。但具體多少錢收的,其僅表示是“毛毛錢”(通常指5元以內)。據記者查證,臨期的70g/袋的烏江榨菜天貓售價約為0.7元,那麼王雨收購價不會超過0.3元(高估情況下),也即一箱收購價在30元以下。
最近的提價難,是涪陵榨菜產品漲價歷史上很少見的情況。據中信建投研報顯示,涪陵榨菜自2008年至2018年累計共直接或間接提價共12次(見圖1,其中2010年11月23日上市),其70g/袋的烏江榨菜已由2008年最初的終端價格0.5元上升至如今2元~2.5元。
而且,在過去歷次提價過程中,涪陵榨菜的業績都是水漲船高。記者以近五個完整年度梳理髮現,在產品提價期間,涪陵榨菜均獲得了較快的業績增長,而在2018年到本次提價之前,涪陵榨菜的業績增速出現了向下調整。其中,公司2019年實現歸母淨利潤6.05億元,同比下滑8.55%(見圖2)。
因此,涪陵榨菜最新一輪提價,若獲得零售端的積極響應,那麼其今年底和明年的業績實現較高增長的可能性較高。但若終端反饋消極,其業績增長可能僅僅是維持當前狀態。涪陵榨菜方面曾表示,“本次部分產品調價可能對市場銷售有一定的影響,調價對公司未來業績產生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從二級市場來看,涪陵榨菜在宣佈漲價後市場反響“冷淡”。據記者梳理,自今年發佈產品漲價公吿後,涪陵榨菜的股價在接下來的首個交易日觸及漲停,但隨後便開始震盪整理,自11月16日至12月15日收盤僅微漲1.95%。而之前最近的4次分別是2016年7月、2017年2月、2017年11月和2018年10月,在提價月份之後的一個月,涪陵榨菜的股價漲幅分別為4.52%、1.61%、3.01%和4.36%,普遍高於其當下的市場表現。
對此,北京格雷資產董事長、公司創始人張可興近期表示,“今年的調味品之所以出現了漲價潮,主要是因為PPI是在逐漸上升的,幾乎所有大宗商品的價格都是在暴漲,必然會導致調味品的一些基礎成本如包裝材料等上漲。如果企業不進行產品漲價,這個企業很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所以這些企業會被迫提價。但同時,對於銷售來説,漲價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消費者的‘二次選擇’。因為調味品這種大眾消費品各品類的差異並不是很大,我們用哪個牌子其實都沒有多大影響,那麼,為什麼不選擇便宜的呢?”
因此,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涪陵榨菜可能遇到了市場擴張瓶頸。“榨菜是醬菜中的一個小品類,成長空間不大,已經觸及天花板,而涪陵榨菜作為市場的龍頭,市場份額增長有限。”而據涪陵榨菜在《2020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中引用歐睿數據顯示(以零售額統計),截至2019年末,涪陵榨菜的市場份額已由2008年的21.28%升至36.41%,比魚泉、六必居、高福記、味聚特合計的市場份額還大。
當然,涪陵榨菜也在通過產品多元化醖釀新的利潤增長點,與蘿蔔相關的產品就是其中之一。據涪陵榨菜去年年報顯示,公司蘿蔔產品定位為大單品,是品類多元化的首次試水。但在去年公司蘿蔔產品的營業收入僅為9972.59萬元,佔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僅為4.39%。不僅如此,涪陵榨菜蘿蔔產品的營業收入還呈現了下滑的趨勢。數據顯示,在2019年公司蘿蔔產品的營業收入為11033.57萬元,去年同比下滑9.62%。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公司蘿蔔產品的營業收入為4053.47萬元,同比下滑27.79%。
與泡菜相關的產品也是如此,雖然自2015年收購四川省惠通食業有限責任公司之後,涪陵榨菜的泡菜收入從0攀升至去年的15381.81萬元,但佔公司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6.77%)僅比蘿蔔產品略高。從涪陵榨菜整體收入佔比來看,榨菜仍是公司的第一主營產品,在去年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86.90%。
此外,涪陵榨菜也曾想進軍高端市場,近期熱議的天價榨菜(一盒2000元以上)就是其中的典型。但據悉,天價榨菜的主角是“五年沉香”,涪陵榨菜在2009年就申請了外觀設計專利,並在2009年實現了“高光時刻”。據涪陵榨菜招股説明書顯示,公司在2007年~2008年分別銷售禮品菜96.07噸、117.68噸和151.57噸。其中,2009年的平均售價最高為41059.36元/噸(見圖3)。也就是説,涪陵榨菜在2009年銷售禮品菜收入約有622.34萬元,儘管這個收入在公司的總收入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在隨後至今的財報中,涪陵榨菜對禮品菜相關內容鮮有提及。而記者通過京東、天貓等電商平台烏江官方旗艦店查詢發現,涪陵榨菜天價禮盒已經消失,其售賣的禮盒價位均在300元以下。
記者以投資人身份就此諮詢涪陵榨菜,對方解釋説,“禮品菜的佔比非常小,所以我們也就不披露了。並且經過我們多年的嘗試發現,榨菜(快消品)與白酒的高端化路線是不能完全類比的。我們之後將會往休閒和健康的方向發展,今年新推出的榨菜芯就是一次嘗試,未來我們會根據市場的反應做進一步的優化。”但其同時表示,公司沒有這些新品的銷售收入數據可供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