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敖翀 袁健聰 拜俊飛
《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1年本)》徵求意見稿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出要求,我們預計該政策將引發市場重新關注三元材料的性能優勢和更優的競爭格局,對前期三元材料板塊受壓制的局面形成糾偏,帶來三元材料的配置機遇。推薦廈鎢新能、當升科技和中偉股份。
2021年11月18日,工信部網站刊登公開徵求對《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1年本)》《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公吿管理辦法(2021年本)》(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新建設的動力電池項目,能量型動力電池項目單體能量密度應≥180Wh/kg,電池組能量密度應≥120Wh/kg。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徵求意見稿旨在引導行業技術進步和理性擴產,而非壓制磷酸鐵鋰行業發展。
由於磷酸鐵鋰電池在能量密度方面較三元電池處於劣勢,市場擔憂徵求意見稿將對未來磷酸鐵鋰材料的擴產形成壓制。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出台該文件,旨在引導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製造項目,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我們預計未來文件的出台不會對磷酸鐵鋰行業發展造成實際性壓制,磷酸鐵鋰仍將受益於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
▍三元材料將繼續作為乘用車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的主要選擇。
徵求意見稿中提及能量密度指標,表明具備能量密度優勢的三元正極材料仍然是政策鼓勵的發展方向。我們判斷在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動力電池對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材料的追求不會止步。三元材料在能量密度等方面的優勢將使其繼續作為乘用車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的主要選擇。當前制約三元材料發展的成本問題將伴隨鎳鈷資源開發和回收佔比提升得到解決。市場對於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的“路線之爭”的判斷預計將被糾偏,三元材料的增長前景將得到市場認可。
▍三元材料行業競爭格局相對較優,2022年企業利潤增長確定性高。
2021年以來,受磷酸鐵鋰裝機量反超三元等因素影響,磷酸鐵鋰行業迎來擴產潮,且有大量企業“跨界”進入該領域。三元材料行業擴展相對剋制,2022年新增產能將主要來自行業內公司的擴產,行業的競爭格局在鋰電中游各板塊中處於較優水平。2022年隨着海外車企更多新車型的上市,我們預計三元材料的需求將保持快速增長,企業產銷量擴大帶來的規模效應將繼續推動單噸盈利水平抬升,三元正極材料企業量利齊升的景氣局面在2022年有望持續。
▍三元材料行業未來的盈利關鍵在於產能擴張速度和原材料佈局。
2021年三季度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持續高於15%,下游需求量的快速擴大對三元材料企業的產能規模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產能擴張速度將決定未來的市場份額和行業地位。此外,在當前上游電池金屬價格高位運行的背景下,原材料保障程度高的企業將具備更確定的擴產能力和成本優勢,以應對未來的行業競爭。
▍風險因素:
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正極材料企業利潤增長;行業競爭加劇導致企業盈利增長不及預期;下游需求增長不及預期。
▍投資策略:
《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1年本)》徵求意見稿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出要求,引發市場對於正極材料能量密度指標的討論。我們判斷政策旨在引導行業技術進步和理性擴產。當前鋰電材料各板塊配置處於快速輪動階段,我們預計該政策將引發市場重新關注三元材料的性能優勢和更優的競爭格局,對前期三元材料板塊受壓制的局面形成糾偏,帶來三元材料的配置機遇。推薦廈鎢新能、當升科技和中偉股份,建議關注容百科技、長遠鋰科和華友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