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明野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大家好,我是明野!
今天市場比較散,給大家簡單説説吧。
今天板塊方面熱點不明顯,但基本還是沿着新能源的主線在走。主要還是原因還是昨晚美股特斯拉驚豔的表現。特斯拉昨夜美股大漲十多個點,市值破萬億美元。相應的利好消息一個是優秀的三季報業績,另一個是美股汽車租賃巨頭向特斯拉訂購10萬台電動車。
特斯拉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處於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位置。特斯拉Q3營收為137.6億美元,同比+57%;淨利潤16.2億美元,同比+389%,超出市場預期的12.57億美元,這是特斯拉季度淨利潤第二次突破10億美元。三季度毛利率26.6%,淨利率為12%。
其中汽車業務的收入為120.6億美元,同比增長58%,三季度Model S/X總共銷量為9289輛,同比減少39%,Model 3/Y銷量23.21萬輛,同比增長87%。21年累計交付共627350輛。
特斯拉的單車毛利率為28%,環比上升3%,今年單車毛利率在持續的上升。從單車收入和單車成本上能夠看出,雖然收入略微下降,但是成本下降的更多,得益於特斯拉對整個供應鏈的管理。
根據特斯拉向SEC遞交的文件顯示,今年Q3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收入達31.13億美元,同比大增78.5%。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國區實現營收90.15億美元,約佔特斯拉全球收入比例的25%,是僅次於美國成為特斯拉第二大市場。
關於產能2021 年特斯拉整車產能將超過 95 萬輛,2022 年隨着美國德州及德國超級工廠投產,整車產能將接近 180 萬輛。預計2021、22年特斯拉銷量90、135萬輛,同增80%、50%。
今日最受關注當屬Pilbara鋰精礦第三次拍賣,Pilbara礦業公司作為澳洲四大在產礦山之一的Pligangoora鋰礦開採商,其在長協單以外有部分散單鋰精礦通過電子平台拍賣,因而其價格將作為未來一段時間鋰精礦和鋰鹽價格的風向標,前兩次交易結果都大幅高於當期市價,而交易結束後一段時間的市場價格也明顯出現跟漲的趨勢,但是鋰礦行業股價卻有下行的趨勢。
上午市場情緒較濃鋰礦板塊增幅較高,隨着拍賣即將開始,鋰礦板塊股價臨近中午收盤時開始回調。拍賣最終結果:2350 USD/t,比上次拍賣價格2240USD/t漲了110USD,漲幅4.9%。由於上次漲幅是從1250-2240,而且由於近期下游需求的預期較為旺盛,這次拍賣的成交價格是略微低於市場預期的,但是收盤前15分鐘當拍賣價格出來時,並沒有引起股價顯著的反映,投資者觀望的氛圍比較濃,大部分投資者還是拿不準市場預期而按兵不動。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一下格局:
(1)【價格】:今日鋰精礦的拍賣價格,按照國泰君安測算鋰鹽所需成本為16.7萬元/噸(計算:((2350+65海運)*單耗7.5*匯率6.5*(6/5.5品位折算)*1.13增值税+22000加工費=16.7萬),第二輪拍賣後鋰鹽正本預測為16萬/噸左右,按照成本疊加,在供需結構矛盾持續的假設上,合理的市場價預計會提高1萬左右,在19-20萬/噸的區間。對鋰鹽未來價格還是持續樂觀的,但是不太確定之前市場對於鋰鹽價格的預期是在哪裏。
(2)【供給】:這次拍賣價格略低於預期,也和市場的供給預期有關,鋰精礦供給現階段最少,產能會逐步釋放。雅寶和天齊鋰業的格林布什礦場每年有134萬噸鋰精礦的產量;此外,雅寶最近剛宣佈他所擁有的Wodgina鋰礦產能將於2022年Q3重啟,先啟動25萬噸/年的產能,隨着市場發展和中國鋰鹽廠佈局的產能完善再逐步提高。
(3)【下游的風向逐步轉移】:主流的提鋰渠道,除了鋰精礦還有鹽湖提鋰。鋰精礦比起鹽湖提鋰的優勢是能提取高質量的氫氧化鋰,對應的下游的三元電池之前是市佔率高於磷酸鐵鋰電池的。但是隨着特斯拉近日在Q3上宣佈在全球範圍內將多有標準版電動車都改用磷酸鐵鋰電池,意味着碳酸鋰的需求增速會高於氫氧化鋰,對於碳酸鋰來説,鹽湖提鋰技術基本能滿足,而且成本曲線更低。隨着鹽湖滷水提鋰的技術的發展,鹽湖產能的釋放,鹽湖的替代能力提高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對於鋰礦的高價格支撐邏輯。
比較讓人擔憂的是,贛鋒鋰業的港股在A股收盤後還跌了2%,明天鋰礦A股走勢可以再觀察下,但對上游總體的結論還是和昨天差不多,大家可以翻回去看看。
近期A股新股上市首日頻頻破發,昨天上市的可孚醫療成為第二支破發的新股,公司是基於線上流量的家用醫療器械廠商,產品既有自產也有貼牌,品類包括醫療護理、健康監測、康復輔助器具、中醫理療、呼吸支持等五大類,主要產品是血壓、血糖、輪椅、理療儀、呼吸製氧等家用醫療器械產品。公司是典型的疫情受益股,業績的持續性受到質疑,上市首日出現破發也正常。
從半導體來看,股價是圍繞Q3業績在走。如復旦微電,預計2021年1-9月實現淨利潤約3.88億元,同比增長266%。其中比較亮眼的是Q3的業績,Q3單季度實現淨利潤1.94億元,環比增長79.6%。主要受益於下游應用市場需求旺盛,下游客户訂單增加,主要產品價格提高,促使營業收入增長和產品毛利率提升。
近期消費電子的漲幅邊際明顯,典型代表是共達聲電。但這個領域目前是沒有看大新的基本面轉折邏輯的,2020年依然是手機需求下滑、沒有創新+產業鏈內卷的時段。展望2022年的話,機會點在於蘋果,有可能會因為VR的推出,在頭顯、手機、PC等都會配套做出創新的產品。短期來看,除了已經跌多了,沒有看到有明顯的催化。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