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市場走得都有些墨跡,雖然有超過3000只個股收跌,但銀保地“三大個”強勢的上漲,撐起了整個指數。
消息面上,昨天在某高級別金融論壇上,高層講到了“房地產市場出了個別問題,但風險仍然可控,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趨勢不改變”,之前央行已經講過幾次房地產風險可控,但是這次是更高層領導的表態。
除了對市場投資者的悲觀情緒有所修復外,毫無疑問,這也給大金融們都打了一針強心劑。
另外,千億“公募一哥”張坤三季度在銀行板塊上繼續“買買買”!
平安銀行三季報顯示,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以及易方達優質精選兩隻基金雙雙“現身”平安銀行前十大流通股東。截至三季度末,易方達藍籌精選以及易方達優質精選兩隻基金平安銀行分別持倉市值達到35.86億和11.30億,兩隻基金合計持有平安銀行市值接近50億元。三季度加倉了近33億。
此前張坤還明確表示,自己絕不會碰金融行業這種週期性很強、槓桿很高的行業,尤其像銀行這樣需要借錢的公司。可結果卻是他最近一年持續的加碼銀行,一躍而成銀行股達人,很多人表示已經看不懂了。
尤其是平安銀行股價在三季度出現大幅地震盪調整,三季度跌幅高達20.73%,而坤坤卻是大筆買入,而且是越跌越買。
那這裏我們就不得一問,坤坤對平安銀行的信心到底是從哪來的呢?
從先前披露的三季報上看,平安銀行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271.9億元,同比增長9.10%;歸母淨利潤為291.35億元,同比增長30.10%,兩者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單季度來看,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2%,增速迎來向上拐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2.5%,增速繼21年中報之後再創2015年以來最高記錄。
可以看出,平安銀行整體業績可謂亮眼。
一般來説,銀行營收主要可劃分為兩大板塊,淨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我們一個個來看。
首先,淨利息收入主要是源於銀行傳統的放貸業務,該收入的計算方式約等同於生息資產*淨利息差。
平安銀行2021年三季度營收增速為11.2%,較Q2增速提升5pc,其中Q3利息淨收入增速為4.2%,較Q2增速下降約1pc,主要是淨息差同比收窄的拖累。
淨息差降幅收窄,21Q3累計淨息差2.81%,環比21H1下降3bp。
主是因資產端企業貸款讓利實體經濟、個人貸款加大優質客羣信貸投放導致收益率下降,但公司的息差絕對值依舊保持行業領先。
雖然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公司加大對低風險業務和優質客羣的信貸投放,資產端規模保持較快增長。
這樣來看,其淨利息業務的收入增速的實現主要可歸功於生息資產規模(即貸款規模)的增長。
平安銀行成績單中,另一較為亮眼之處還體現在其非息收入上。平安銀行前三季度非息淨收入376.29億元、非利息淨收入佔比29.58%,同比上升2.12百分點。
其大增的主要邏輯主要是得益於財富管理業務、信用卡業務、對公結算業務、理財業務等帶來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和投資收益增長。
其中,中間業務收入同比+11.4%,較1-6月回落9.0pct,財富管理、理財、對公結算等業務收入增長相對較快;其他非息收入(主要是投資收益、 公允價值變動)同比+32.9%,較1-6月顯著回升37.5pct,主要由於上年上半年債市的高基數效應逐漸消退。財富管理業務創收能力增長亮眼,1-9月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同比+20.5%,較1-6月顯著提升8.4pct,佔總營收的比重為5.1%,其中代理理財、基金、理財收入同比增97.3%、93.9%、24.8%。
除收入之外,我們還可以看看平安銀行整體的資產質量情況。
三季度末,平安銀行不良率下降,撥備覆蓋率上升。整體不良率為1.05%,同比下降0.13個百分點,其中,對公和零售不良率分別為0.89%和1.15%,同比變動分別為-0.35和 +0.02個百分點。
另外,其貸款減值準備837.87億元,較去年末同比增長32.5%,撥備覆蓋率268.35%,較上年末提高66.95個百分點。這説明平安銀行是通過較大的撥備金額去控制不良資產,風控能力相對較高。
而由於貸款總量上升顯著,及不良資產佔比和增速雙雙下降,所以即使壞賬撥備率(費用的上漲)大幅上升的情況下,淨利潤還得以實現22.82%的增長。
從不良貸款、撥備率方面看,三季度平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延續改善的趨勢。
總的來説,根據三季報披露的信息,平安銀行單季淨利同比增長超3成,私行業務全面爆發,三季報算是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因此,強勁的基本面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坤坤對其逆市買買買!
按照傳統來講,四季度是銀行、券商和保險的表現時間,尤其是銀行股,更受機構資金的偏愛。
銀行股慣有“投資日曆”這麼一個稍微“玄學”的説法。根據浙商證券的統計,銀行股在歷年四季度表現都相對亮眼,實現正收益的年度居多。
其覆盤了近10年以來的數據,發現Q4銀行板塊平均收益率達到為9.7%,其中8年的Q4都創造了正收益,“日曆效應”相對明顯。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銀行板塊在歷年四季度相對強勢的表現主要為機構調倉的結果。由於四季度一般為公私募基金考核的時段,鎖定業績、排名為要緊的事。
所以機構會選擇調倉至基本面穩健、股價波動較小的銀行股,鎖定年度的收益。而這種機構調倉換股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銀行股Q4的相對強勢。
另外,經過二季度的震盪調整,銀行板塊當前市淨率僅為0.68倍,已經處在歷史相對低位。相較於被追逐的熱門賽道,銀行板塊整體相對較低的估值對大資金來説,就很有吸引力。
所以可以看出,坤坤這類機構資金逆勢買入銀行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別是部分資產質量更優、撥備更厚實,業績增長更有看頭的銀行。
銀行屬於順週期板塊,業績和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密切相關,隨着我國經濟持續復甦,銀行業績迎來拐點,景氣度有所回升,帶動銀行板塊關注度提高,銀行股也將有更多表現機會。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銀行板塊的未來增速與宏觀經濟基本面密切相關。未來,隨着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銀行板塊的整體增速也會相繼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