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氣温將近0度的北京,一名海航空姐在深夜下班後,凍得蹲在地上瑟瑟發抖,一位旅客拍下後發給了海航集團黨委書記顧剛。
一週後,海航控股(600221)的主要領導幹部身着夏裝在北京體驗0度寒風,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據微信公號“海航集團”17日的文字介紹:海航集團黨委書記顧剛收到旅客留言後,迅速進行了批示,但時隔一週,海航集團黨委在工作檢查中發現海航控股仍遲遲未進行相應調整,對海航控股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風氣,海航集團黨委要求航空管理層深刻反思,這才有了圖片上這一幕。
其實不僅是服裝換季,在破產之路上海航也存在揮之不去的形式主義。對併購融資項目,比起收購價格和融資成本,海航更在意投資項目的成功率,甚至有初創員工表示:“投資類的幹部成功收購一個項目或者完成一筆大額融資會得到快速提拔。”
在這樣的背景下,面臨即將迎來的重組方案表決截止日(20日),海航領導也表達了對涅槃歸來的決心。
如今,海航破產重組進展如何呢?
據瞭解,自集團進入破產程序以來,共接收2萬億債權申報,最終確認的債權1.1萬億分為了4個合併重整案。
海航集團有限公司等321家公司合併重整案已經提交法院裁定確認和預計後續法院可以裁定確認的債權共計約7467.02億元,暫緩確定的債權共計約895.66億元;ST海航及其10家子公司合併重整案已經提交法院裁定確認和預計後續法院可以裁定確認的債權共計約1612.93億元;ST基礎及其20家子公司合併重整案已經提交法院裁定確認和預計後續法院可以裁定確認的債權共計約951.99億元;ST大集及其24家子公司合併重整案已經提交法院裁定確認和預計後續法院可以裁定確認的債權共計約235.28億元。
9月27日-30日,海航集團與海航系三家上市公司——ST基礎、ST海航、ST大集相繼召開第二次債權人會議,4份重整計劃草案出爐,從草案來看,海航可以説是儘量在債權人、員工、公司、股東多方利益間尋找平衡,照顧多方利益。
首先,ST基礎、ST海航和ST大集三家上市公司均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以轉增新股引入戰略投資者及抵償債務,雖然股份被大幅稀釋,但海航能重組成功對老股東來説或許已是最好的結果了。目前,ST基礎、ST海航已找到戰略投資者,分別為海南國資委及方大集團;ST大集則計劃重整完成後再引進戰略投資者。
最受關注的海航集團等321家公司合併重整案,則計劃通過股權分層調整,形成“發起人—總持股平台—業務管理平台公司—該業務分塊具體公司”的四層全新的股權架構,再設立信託計劃統一清償。
具體來説,就是海航集團本部新設一家發起人公司,發起人公司新設一家總持股平台公司,平台公司持有六大業務板塊對應的業務管理平台公司股權。
發起人公司作為委託人成立信託計劃,以持有的總持股平台的股權以及對各業務板塊的應收款債權作為信託財產。同時,321家公司的全部債務打包給發起人公司,並以發起人設立的信託計劃份額受償。這意味着,重組後海航集團將轉變為由信託計劃管理/運營的持股平台。
信託計劃償債能力如何?
據草案規劃,在信託計劃存續期間,受益人(即參與信託份額分配的債權人)所持的信託份額隨收益的分配而註銷。全體受益人足額分配後,信託收益將用於清償劣後債權。清償完畢後剩餘的信託收益將按信託計劃成立時初始持有的信託份額分配給全體信託受益人。
據顧剛透露,信託計劃中優先債權總量佔比不高,在未來10年內,普通債權人清償比例預估較為可觀。(根據重整草案,財產擔保債權人將獲優先份額,普通債權人獲普通份額。)
如今距離海航破產重整的最終敲定不足24小時,考慮到破產清算為債權人帶來的更大損失,明天重整草案大概率會通過標決。
正如此次空姐受凍事件中顧剛所説:“走出困境的海航應該是全方位都要不斷超越”,雖然目前海航再破產重組上已走出了驚人的速度,但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海航能不能如顧剛所説那般順利償債,還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