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秋分已過,時間來到9月底。
關於深圳市鹽田區,你有什麼比較深的感觸嗎?
梧桐山?鹽田港?8號線?海山站?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位於鹽田區海山街道海濤路的老住宅區——海濤花園。

上世紀80年代海濤花園建成,距今已近40年。項目共有房屋58棟,佔地面積約5.3萬㎡,總建築面積約7.6萬㎡,涉及權利主體1260户。
此外,小區內還建有商鋪、幼兒園、工作站大樓及其他物業,共28幢樓棟。
40年風雨,如今的海濤花園早已人去樓空,只留下一棟棟見證深圳樓市歲月變遷的“海沙樓”,以及樓棟上懸掛着的紅色條幅——“徵收在即”。

鹽田區,是最早一批被劃入深圳經濟特區的區域,一直以來都是別人口中“被遺忘的關內”。因為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直到去年8月(2020年)才通了第一條地鐵(8號線),但由於站點不多,人流量也不多。
海濤花園,是深圳最早一批商品房,但當年條件較差,所以建設房屋的砂石都是很不堅固的海砂,帶來的隱患就是房屋壽命不長,並且很容易出現牆體剝落的情況,安全隱患很是突出。
也正是如此,海濤花園的業主們迫切的希望居住環境能夠得到改善,這個希望從2008年延續至今,也就有了前文出現的“紅色條幅”。


海濤花園從立項到拆遷用了多久的時間呢?
據悉——
2010年,海濤花園被列入深圳城市更新單元第一批計劃,成為舊住宅區更新改造的試點項目;
2011年海濤花園通過了城市更新改造單元規劃審批;
2012年底,項目逐步啟動搬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簽署工作;
2016年正式啟動搬遷工作,因海濤花園業主失聯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部分業主不滿於開發單位拆賠條件等原因,該項目進展緩慢。
截至2020年4月,在海濤花園總計1260户中,完成搬遷補償安置協議簽署的也只有1174户,簽約率為93.17%,但簽約進度仍然緩慢。

本以為看不到曙光的業主們終於在2021年等來了光亮。
今年9月1日,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政府發佈關於海濤花園城市更新項目行政調解事項的公吿。
根據公吿,鹽田區人民政府指定鹽田區海山街道辦事處作為海濤花園城市更新項目行政調解事項的具體實施機關。
該項目為《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發佈後,首例啟動行政調解的城市更新項目。

至此,等待十年之久的海濤花園終於迎來了動工拆遷。
人的一生有多少十年?
或許長壽的人會説有十個,甚至十幾個。
但是本是海砂房的海濤花園卻等不了那麼多的十年。
原因就在於海濤花園屬於上世紀80年代建築的小區,當時多使用海砂,建築結構並不牢固。加上靠近海洋、空氣潮濕,經過多年海風侵蝕的樓體並不穩定,混凝土鋼結構產生粉結破壞。

據資料顯示,2008年4月,原鹽田區城改辦(現更名為鹽田區城市更新局)就曾委託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對海濤花園進行專業的結構檢測鑑定,海濤花園住宅樓結構安全性為Dsu級,安全性嚴重不符合居住要求,構成整幢危房等問題。
2016年時,該小區曾發生一户住户在卧室睡覺天花板突然掉落的事故,直接砸在腿上造成重傷。
如此不堅固的住宅,誰會願意居住呢?但是深圳的購房資格要求嚴格、價格也不低,導致很多業主並沒有更多的資金購買新的住宅。

另外,海濤花園舊改推進困難的原因在於,這裏是深圳最早的外銷小區,購房者們多是港、澳以及外籍人士,經過幾十年的居住和轉讓,有些確權證據早已不復存在,這也加大了項目推進難度。
而另一個影響海濤花園拆遷進度的原因是嚴重的“利益博弈”。
海濤花園由於歷史原因當時的一些一樓住户和樓頂住户以較低的價格購買了一樓的花園和天台,花園和天台也都明確寫進了房產證,在簽署拆遷補償談判過程中,產權證上有花園和天台的個別業主,一個30㎡的花園要價到一兩千萬元。

不過好在經過多年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海濤花園終於迎來新進程,只希望接下來能夠一切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