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音控股開盤後直接一字跌停,其後封單量一度達到60萬手。截止發稿時,天音控股報收於24.21元,總市值為248億。
消息面上,9月12日晚間,深交所向天音控股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結合本次重大事項的籌劃過程、保密情況及公司股價近期變化,説明是否存在信息泄漏或內幕交易的情形,並請公司報備相關內幕信息知情人及其直系親屬名單、股票交易情況自查報吿。
擬聯合收購手機品牌,股價提前大漲,天音控股是否真的存在內幕交易?
今年7月底以來,天音控股的股價持續走高,7月30日,天音控股股價大漲8%之後,此後連續拉出3個漲停。自7月29日至9月10日,天音控股的區間內漲幅高達267%。
自8月開始,天音控股共五次登頂龍虎榜,機構、一線遊資等席位頻繁現身。天音控股如此巨大的漲幅,同時吸引了不少跟風資金、散户的大量買入,進一步推動股價上漲。
然而,直到9月10日晚間天音控股才公吿,公司擬籌劃參與聯合收購某手機品牌業務,收購範圍擬涉及品牌商標、研發及供應鏈等。
不過,天音控股在公吿裏指出,本次籌劃事項不涉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不構成上市公司層面的股權變動,不涉及公司控股權的變更,對公司2021年度業績不存在重大影響,不構成關聯交易,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等。
姍姍來遲的公吿讓股民恍然大悟,原來是有收購的利好。這一切看上去似乎沒什麼毛病,再一看股價——股民炸鍋了。不禁讓人聯想起去年的王府井免税事件——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再説迴天音控股,此前江湖一直傳説是榮耀要借殼,或者是魅族、錘子、金立等。令人意外的是,在天音控股該則公吿發出後,9月12日晚間,有消息傳出天音控股目前正在接觸天瓏科技,擬利用後者渠道輸出相關手機品牌,獲得5G芯片。
雖然後者予以否認,但是這事兒就有點扯了,打個比方,市場以為你要娶公主(榮耀),再不濟也是大家閨秀(魅族),結果娶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丫頭。目前,天瓏科技新三板市值62億,而天音控股這一波市值增加近200億。
此舉自然引發了市場的質疑,有投資者在互聯網平台上甚至表達了是否出現內幕消息泄露的擔憂。就連深交所也看不下去了,連夜發佈公吿要求其披露真實內容。
然而,股價暴漲的背後並沒有發現天音控股的基本面與業績有重大變化,甚至可以説是平平無奇。根據天音控股2021年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5.5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6.64%;歸母淨利潤8696.1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9.30%。
此前,天音控股的主要業務是手機分銷和彩票。手機分銷,即代理銷售各大品牌智能手機,公司已是手機“渠道商”老大;彩票業務是向彩票發行方銷售投注機、彩票遊戲等。然而,這些年業務利潤都不高,公司毛利率一直處於較低水平,今年上半年僅為2.72%,淨利率也僅為0.23%。
因此,在各大論壇中關於天音控股內幕消息泄漏的消息討論不斷。有投資者稱“如果沒有內幕消息,股價還能這樣拉?”還有投資者稱“強烈建議取消這次收購計劃,打擊內幕交易。”
通過深交所公吿中還關注到,5月12日,天音控股披露《關於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的公吿》。公吿顯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北京信託,計劃在公吿發布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075.3萬股(佔你公司總股本比例3%)。
據公吿,截至9月2日,北京信託減持公司股份計劃實施時間已過半,減持均價7.5796元/股,減持股數1025.10萬股,減持比例1%。
深交所在關注函中提到,請天音控股説明北京信託減持預披露公吿日至今的實際減持情況,結合本次交易籌劃時間説明本次交易與北京信託減持計劃是否存在關聯。
用一句話來説就是,公司沒説明收購業務的原因,以及是不是合規,股東有沒有減持,是不是存在炒作股價的動機。
此外,自爆收購相關事項,股價提前連續大漲,天音控股也曾發佈股價異動公吿。公司於8月4日、8月17日披露異動公吿,兩次公吿中,公司均表示不存在應披露未披露信息、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不存在關於上市公司的應披露未披露重大事項或處於籌劃中的重大事項。
但今年6月,天音控股卻在互動平台透露,全資子公司天音通信有限公司斥資5億元參與了收購榮耀,持股深圳市星盟信息技術合夥企業17.97%。因此,這也可能是天音控股股價暴漲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排除是因為市場對於榮耀上市的預期。畢竟一旦榮耀上市,作為其投資人的天音控股可以享受到資本紅利,另一方面,投資者對於榮耀“借殼”的天音控股似乎也存在着想象。
對於榮耀上市的預期,已成為A股市場近來一大炒作概念。8月12日晚,榮耀CEO趙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知道榮耀有近期上市的計劃,但表示:“榮耀未來肯定會更加開放和透明,融資渠道也會多元化,不排斥未來在合適的機會上市。”在這之後,市場就開始猜測榮耀會如何上市。
目前,已有多位投資人通過微博社交平台@證監會官方微博賬號進行舉報,質疑天音控股有拉抬股價的違規嫌疑,認為其有部分高管涉嫌內幕交易的行為,希望予以調查。
雖然目前一切都只是投資者的質疑。但即使沒有出現內幕交易的情況,互動平台現在影響越來越大,是投資者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任何上市公司都應謹言慎行。
事實上,內幕交易一直是A股市場的頑疾,在A股三十餘年的歷史中,無數自以為是的“梟雄”因內幕交易受到了嚴懲,但仍有一些人心存僥倖。不過,説起內幕交易,一定是先有內幕信息泄露,再有內幕交易。而要杜絕內幕交易,對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等信息泄露問題勢必要加大打擊力度,一旦查實應嚴打嚴懲。
迴歸股市,天音控股今日的一字跌停,很可能是前期潛伏資金瘋狂出逃,形成了踩踏效應。由於封單量巨大,成交額不足1億,加上目前的137倍市盈率,已經處在歷史的偏高水平,以及目前的重大利空消息疊加,後續可能持續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