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上海證券報,作者:陳雨康
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8月6日發佈了《關於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用5年至10年時間,基本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調控有效的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疫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強,政策保障體系基本完善,市場週期性波動得到有效緩解,豬肉供應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
《意見》還就建立生豬生產逆週期調控機制、完善生豬穩產保供綜合應急體系、穩定生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等方面提出要求。
截至8月6日午間發稿,部分養殖股飄紅,巨星農牧漲3%,天邦股份漲近2%。
《意見》要求,保持能繁母豬合理存欄水平。“十四五”期間,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4300萬頭左右、最低保有量不少於4000萬頭,後續根據豬肉消費和母豬繁殖率等變化動態調整。
以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為核心調控指標,建立異常變化自動觸發調控機制,當月度同比變化率超過5%時,採取預警引導、鼓勵生豬養殖場(户)加快補欄二元母豬或淘汰低產母豬等措施,促使能繁母豬存欄量回歸合理區間。
《意見》要求,穩定規模豬場存量。將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户)納入全國生豬養殖場系統備案,動態監測其生產經營情況,保持規模養殖場(户)數量總體穩定。
在7月20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辛國昌表示,在2019年農業農村部建立了規模豬場的直連直報系統,可以準確掌握全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18萬家規模豬場每個月的生產變化情況。下一步,要進一步加強生產與市場的監測預警,使養殖場户能夠及時準確掌握市場信息,理性調整養殖規模。
《意見》指出,穩定生豬貸款政策。加快推廣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大型養殖機械和生豬活體抵押貸款。對符合授信條件但暫時經營困難的生豬養殖場(户)和屠宰加工企業,不得隨意限貸、抽貸、斷貸。支持將符合農業發展銀行職能定位和政策性業務標準的生豬養殖相關貸款按程序納入政策性業務範圍。
《意見》明確,完善生豬政策性保險。深入推進生豬養殖保險,穩定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保額,根據生產成本變動對保額進行動態調整,增強保險產品吸引力,實現養殖場(户)願保盡保。
針對生豬養殖虧損的情況,《意見》指出,當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能繁母豬存欄量月度同比減少10%或生豬養殖連續嚴重虧損3個月以上時,各地可按規定統籌相關資金對規模養殖場(户)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補貼。
《意見》提出,要從強化全產業鏈監測預警、抓好生豬疫病防控、加強豬肉儲備調節三個方面完善生豬穩產保供綜合應急體系。
《意見》要求,加強豬肉儲備調節,實施《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保有一定數量的政府豬肉常規儲備,保持必要調節能力。
根據不同預警情形,分國家和地方層面及時啟動儲備肉投放或增加臨時收儲等響應措施,有效調控市場異常變化。根據國內生豬產能和市場需求情況,科學引導進口節奏。
今年,國內豬肉儲備調節已發揮重要作用。6月21日至6月25日,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4.90:1。按照《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規定,已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低於5:1),中央和地方啟動豬肉儲備收儲工作。7月份共進行了三次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7月份以來,豬價基本穩定在成本線附近,略低於成本線。
在7月1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持續跟蹤能繁母豬、生豬存欄變化與豬肉價格走勢,及時發佈預警信息,達到預案規定及時開展收儲,積極引導養殖户合理安排生產,必要時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調控調節力度,防止生豬和豬肉價格大起大落。
《意見》指出,建設現代生豬種業。深入實施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支持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開展商業化聯合育種,持續提高生產性能水平。實施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加快品種改良進程。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
《意見》提出,優化生豬屠宰加工佈局。繼續開展生豬屠宰標準化創建,鼓勵和支持主產區生豬屠宰加工企業改造屠宰加工、冷鏈儲藏和運輸設施,推動主銷區城市屠宰加工企業改造提升低温加工處理中心、冷鏈集配中心、冷鮮肉配送點,促進產銷銜接。
《意見》要求,協同推進規模養殖場和中小養殖場(户)發展。以標準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為重點,持續開展生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發揮標杆示範場的引領帶動作用。支持龍頭企業與中小養殖場(户)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強技術指導與服務,幫扶帶動中小養殖場(户)改變傳統養殖方式,實現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