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22億大手筆激勵的中芯國際,還能雄起嗎?
格隆匯 07-20 18:14

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手下説要解決劉德華,不讓他礙手礙腳時,葛優演的大賊,説了一句很經典的對白: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甚麼?人才!

是的,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各國競相爭奪的除了類似石油這種不可再生能源外,就是人才,後者被譽為是全球最稀缺資源的爭奪戰。

對於像芯片這種高精尖的行業,人才更是寶貝。既需要大量的基礎理論知識作為鋪墊,又需要緊跟國際技術研發創新的前沿,還要有一定的芯片開發實際經驗,才能夠勝任創新密度非常高的芯片行業工作崗位。

最近為了留住人才,中芯國際也是蠻拼的。

 

1.人均浮盈55萬

 

7月19日晚間,中芯國際發佈公吿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向激勵對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議案》,確定2021年7月19日為授予日,以20元/股的授予價格向3944名激勵對象授予6753.52萬股限制性股票,約佔公司總股本的0.85%。

具體的獎勵方法相當於員工只要20元的成本,就可以買到現價近52元多的股票,差價就是完全給員工的獎勵。

按照今天收盤價51.8元來算,這部分達到了34.98億元左右,減去20元的成本,差額也有21.48億元。激勵計劃價格僅為當前股價38.61%,相當於不到3.9折入股,人均獲賺55萬元左右。

資料顯示,2020年中芯國際在職員工數量為17354人,而此次激勵對象包括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中高級業務管理人員和技術及業務骨幹人員共計3944人,佔到了公司總人數的23%,也就是説此次股權激勵計劃覆蓋到了公司將近1/4的員工。

這些拿到激勵躺賺的員工很開心,更開心的還有包括公司聯席CEO梁孟松在內的4名高管。

公吿顯示,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副董事長蔣尚義、聯席CEO趙海軍以及聯席CEO梁孟松等四位均獲得了40萬股股權激勵。

估算下來,由於梁孟松、蔣尚義、周子學、趙海軍這4大高管均能獲得40萬股,減去每股20元的成本,相當於白送給幾位大佬各1200萬元左右。

但有人開心,有人就不開心。比如中芯國際的投資者就用腳投了票。

A股的中芯早盤低開,續創年內新低50.6。雖然收盤翻紅,但五天下來累計跌幅仍近10%,妥妥的破位下跌了。

可見,投資者並不是傻子,無論是這次還是上次的股權激勵計劃最終買單的都是二級市場。

買單就算了,別人的價格還便宜40%,找誰説理去呢!

 

2.深陷人事動盪

 

顯然,中芯國際此次推出的股權激勵計劃,公司四位高管是最大受益者。而這麼大手筆的背後,中芯國際面臨着人才流失內部不穩的隱憂。

7月4日,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宣佈離職。資料顯示,吳金剛2001年加入中芯國際,2001年至2014 年,歷任助理總監、總監、資深總監,2014 年至離職前擔任技術研發副總裁,任職期間負責參與公司 FinFET 先進工藝技術研發及管理工作。

就在吳金剛離職不久前,根據5月20日中芯國際發佈的股權激勵計劃,吳金剛位列首期授予名單,作為兩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獲得了公司16萬份的限制性股票,佔授予限制性股票總數的比例0.21%。

若按照中芯國際7月20日的收盤價51.88元/股計算,吳金剛放棄的股票市值近829萬元。業內猜測認為,關於吳金剛的離職原由,業內猜測認為或許與股權激勵不到位有關。

作為中芯國際僅有的5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吳金剛拿到的股票數量最少,且僅為另一位核心技術人員張昕的一半。

事實上,這並不是中芯國際首次出現人事動盪。

2020年12月,中芯國際的聯合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梁孟松在董事會上提出辭職,在半導體行業引起軒然大波。當時中芯國際股價嚇的一度大跌9%。

至於為何要離職?據報道或與台積電前COO、梁孟松昔日頂頭上司蔣尚義回到中芯國際任職有關。在網傳的辭職聲明中,梁孟松表示,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一職,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電話吿知,他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

為了留住梁孟松,中芯國際使出了贈房、提薪等渾身解數。僅一年時間內,不包括工資,梁孟松就獲得了接近4000萬元的激勵,一棟是房子,一部分是股票激勵。

據悉,梁孟松是行業內不可多得的頂級人才,在台積電跟三星都待過,為世界兩大半導體生產巨頭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7年,梁孟松加盟中芯國際。彼時,中芯國際停留在28nm製程難以突破。身為技術狂人的梁孟松到來後,僅用1年半的時間便成功攻克14nm製程,將中芯國際帶向了新高度。

對於屢次陷入內鬥,影響公司進程的中芯國際而言,梁孟松主政這幾年帶來的進步頗為明顯。在中國芯片有美帝國主義打壓的外患時刻,內部的不穩定只會給中芯國際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3.機構不立危牆之下

 

回顧2020.7.16-2021.7.20這一年以來主要晶圓製造廠的股價表現,台積電、聯電、華虹半導體以及華潤微等不僅年初股價紛紛創出了歷史新高。

即使截止到今天收盤,累計的漲幅分別還有78%、240%、13%、48%。而在此過程中,只有中芯國際,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均慘遭腰斬。

與此同時,受益於新冠疫情疊加智能汽車、IoT等新增需求帶來了半導體行業的高景氣度,在全球面臨缺芯的背景下,中芯國際的業績保持增長。

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274.71億元,同比增長24.77%;實現歸母淨利潤43.32億元,同比大增141.52%。到了2021年一季度,實現營收72.92億元,同比增長13.92%;實現歸母淨利潤10.32億元,延續大幅增長136.39%。

反觀二級市場A股中芯國際的表現卻是“出道即巔峯”,此後是一路下滑萎靡不振,尤其是這幾天還創下了年內新低,與業績呈現出明顯的背離走勢。

恐怕最核心的原因在於中芯國際的估值還是太貴了。

2020年7月16日科創板上市當天,發行價僅為27.46的中芯,當天被市場火熱的激情爆炒到了最高95,至當日收盤暴漲202%,市盈率幹到了瘋狂的330倍。

哪怕現在只有100倍,與世界代工老大台積電32倍的PE以及無論是技術節點,還是產能機構、出貨均價和成本結構都比較接近的聯電30倍相比,中芯依舊不便宜。

既然貴了,現在就是估值迴歸的過程。

展望未來,站在當下中美博弈的關鍵節點,中芯國際一邊面臨持久嚴峻的美帝國主義打壓,一邊是肩負突破芯片卡脖子的限制力求進入先進的技術製程,由此產生的巨大的資本開支需求只多不會少,從而給未來業績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

反正機構們不會立危牆之下。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基金經理,你會買一個頭頂上時刻有美國打壓圍追堵截從而充滿變數的標的嗎?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