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屋頂光伏:短期風險很大!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君臨

光伏作為新能源的一種重要構成,行業內的每一次變化都會像明星般引發市場關注。

近日,一紙關於《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始試點方案的通知》的政策引發了光伏板塊爆發。

專注於建築光伏一體化(BIPV)的森特股份連續漲停,自年初以來漲幅達到近400%。

從事組串式逆變器的錦浪科技更是一掃上半年下跌的悲觀,持續暴漲。

就連困在上游材料漲價局面中的多箇中下游公司也都出現了強勢反彈,整個A股光伏板塊的市值邁進3萬億元。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屋頂光伏的風險。

01

光伏屋頂來了,為什麼會是現在?

2021年的光伏比以往時候來的熱鬧。

過完年不久,一場聚焦“碳中和、碳達峯”的 “3060”目標提出。

有心人掐指一算,未來五年,國內光伏年均裝機有望達到79GW,未來十年,光伏年均可以達到裝機155GW。需求端的大門似乎一下子被放大。

於是,光伏產業鏈中下游的各家企業瘋狂擴產。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上游多晶硅原材料屬於化工行業,新上產能是需要時間的。

多晶硅產能不足導致的瘋狂漲價,中下游產能擴張導致的利潤擠壓,美好的願景一時間被困在了時間裏。

光伏這個行業,作為一種替代或補充傳統能源性質的新能源。本質上需要在技術創新驅動下,實現“光伏摩爾定律”的性能升級和價格下降。

只有降價才會有市場競爭力。

所以,上游的漲價並不能順利的向下遊光伏組件端進行傳導。

面對不斷走高的光伏組件,以及對應不斷走低的電站投資收益率,各大光伏電站投資主體央企國企們在行動上也是猶豫的。

1-5月份,全國新增光伏裝機量9.91GW,這個規模,結合“3060”目標看,顯然是尷尬的。

多晶硅料的“卡脖子”問題,對全年光伏市場需求形成了抑制。整個行業層面也迫切需要找到一把打開需求之門的鑰匙。

今年,能源部門不得不考量兩個方面的決策因素:

首先,對於實現“3060”目標的舉措,上半年光伏發展局面,顯然與離“碳達峯碳中和”要求差距較大。需要在政策上尋找新的支撐點。

其次,2020年,我們國家進入到全面小康社會時代,更是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之年。

如何助力鄉村振興,通過農村户用光伏的推廣,以此形成穩定的收益,顯然是合理的。如同前幾年的光伏扶貧。

此次發改委的文件關鍵內容是:

“黨政機關建築屋頂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於50%;學校、醫院、村委會等公共建築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於40%;工商業廠房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於30%;農村居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於20%。”

“試點縣(市、區)電網企業要密切配合各地試點方案編制工作,加強對配電網的升級改造,切實保障試點地區分佈式光伏的大規模接入需求。”

可以看出,上述內容,一方面涉及到需求的擴展,一方面關乎光伏發電的消納問題,關鍵之處解決了土地成本問題。

長期以來,制約大規模集中式光伏電站的幾大問題,無外乎是:度電成本、土地、消納等幾個方面。

特別是2021年,中國光伏雖然邁入平價上網時代。特別是在西北地區,比如青海甘肅,一些地方度電成本做到了0.2元左右,已經遠遠低於煤電成本。

但今年的行業性價格上漲,削弱了光伏發電的價格競爭優勢。

再加上光伏發電供需格局不匹配。在太陽能資源豐富以及土地價格較低的中西北地區,佈局了大量的集中式光伏電站。

通過遠距離高壓輸送至對電力需求較大的東部地區,存在一定困難。電力的消納日益成為制約光伏發展的瓶頸問題。

正因為如此,如果在屋頂光伏方面可以打開局面,既節約了土地成本,並以此對沖光伏組件的漲價,又在併網接入方面解決了電力消納問題。

綜合下來,資本市場對此次屋頂光伏寄予厚望,並將光伏行業再一次推向高潮。似乎前景是充滿希望的,理由是充分可靠的。

然而,在看到屋頂光伏帶來希望的同時,作為投資者,有必要結合實際可用屋頂、投資主體意願、地方決策等因素作進一步思考。

02

户用光伏,真的已經來了?

在國內,上一輪户用光伏的政策驅動是光伏扶貧。

2014年以後,光伏作為脱貧攻堅的十大精準措施之一,特別是2016-2017年達到高峯,在裝機量上得到一定突破。

光伏扶貧期間,2015 年居民分佈式光伏新增併網2萬户,2016年新增併網15萬户,2017年新增併網户數46.5 萬户,裝機容量達到3GW,户用光伏累計裝機規模約為4GW。

但從實際情況看,到2019年底,光伏扶貧建設任務已經全面完成,累計建成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的規模是26.3GW。

與我國、美國乃至全球總體的光伏裝機總量相比,這個規模的影響效應還是非常有限的。

光伏扶貧期間,針對的是貧困羣眾家庭,在初始投資上,政策給予了較大補貼,平均花費5000-8000元即可安裝3KW規模户用電站,大部分地區採取的是“一縣一企”投資建設模式,採取的是“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方式。

此次針對整縣屋頂申報,與光伏扶貧的區別在於,試點對象擴大了,不再侷限於貧困家庭,一般農村家庭也可以申報。

但是,一方面,投資的主體尚未明確,如果繼續沿用“一縣一企”方式,由央企等主體進行產權租賃投資建設,可以申報多少屋頂暫且不説,電費的收取就存在一定障礙。

光伏發電作為新能源革命的重要承載內容之一,終極目標還是市場化驅動,由B端向C端過渡。

這些年來,面向C端廣大消費者的新能源汽車儘管在前期,也依賴政策補貼帶動。但與以B端集中式電站為主的光伏相比,市場空間自然要更大一些。

80年代石油危機以後,德國便開展了光伏發電應用。在1998年的時候,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推廣屋頂光伏——千家屋頂計劃。

推廣的政策補貼力度是非常大的。在公共電網中每發一度電,政府補貼0.57歐元,電力公司回購的價格高達0.5歐元每度,而同時期的德國居民電價為0.1歐元每度。

隨後又推出萬家、十萬家屋頂光伏計劃。到了2004年的時候,便安裝了10萬户。

同一時期的美國,克林頓總統提出“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在居民家庭安裝包括太陽能光伏、太陽能熱水、太陽能空氣集熱在內的太陽能系統。

在歐美等國家推廣屋頂光伏的時期內,我國的城市居民住宅在太陽能熱水器應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長。

在1992年的時候,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量只有50萬平方米。但到了新世紀之初已突破1500萬平方米,到了2010年已達到3000萬平方米。

到了2015年,全國住宅用太陽能熱水器約有2.32億立方米的擁有量,普及率達到20%-30%。

2010年前後,太陽能熱水器逐步向廣大農村地區推廣。廣袤的中國農村大地上,很多的院牆牆壁都被打上了太陽能熱水器的廣吿,由此也拉開了富有我國特色的農村屋頂太陽能應用序幕。

對比過去一段時間內的中西方太陽能發展,有幾個較大的差異是不可忽略的:

首先,居民住宅類型的差異。

同樣作為城市居民,與歐美相比,我們國家的城市家庭住房存在較大差異。大家知道,歐美的多數住宅以獨棟建築為主,房屋屋頂產權清晰。

而有着人多地少國情的國內,城市的多層建築屋頂產權是共有的,在利益協調方面存在一定困難。

因此,城市住宅開展屋頂光伏建設至少在短期內是不具備可行性的。

其次,鄉村發展水平的差異。

農村住宅在可利用上具有城市高樓所不可比擬的優勢。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解決好廣大農村地區的發展。畢竟,到今天為止,我們仍有7億多的農民兄弟。

通過勞務輸出等方式,剛剛走向富裕不久的人們,在自家屋頂上花幾千元安裝一個太陽能熱水器尚可接受。

如果缺乏金融貸款等政策支撐,花幾萬元安裝一個暫且不瞭解的太陽能發電站,難度是不小的。

最後,中西方用電成本結構的不同。這裏需要普及一點輸電配電小知識。

電力傳輸的一般過程是:

電廠發的電經過輸送,到達變電站,再進入千家萬户以及工商業等用電主體。理論上,進入工商業的輸配電成本是低於户用成本的。

但考慮到我們國家發展水平等因素,在工商業電價基礎上增加用電補貼,反哺居民用電。因此,我國以及俄羅斯等少數國家居民用電是低於工商業用電的。

而對於市場化水平較高的歐美國家,工商業用電是低於居民用電的。

另外,電力的輸配也講究安全與效率。

出國遊玩的朋友應該不會忘記,沒有攜帶插頭轉換器的恐怖。美國等國家的電壓採用的是110V低壓設置,我們國家採用的是200V高壓設計。

相比而言,低壓的安全性高,但傳輸效率下降,成本自然就上來了。

不同國家居民用電價格導圖

資料來源:索比太陽能

所以,目前的光伏發展,歐美等國家逐步實現依靠用户側裝機驅動。而我們國家在一定時期內,仍然會以集中式裝機為主。

也正因為如此,主打組串式小型分佈式逆變器出口的錦浪科技、固德威,相比於以國內集中式逆變器為主的陽光電源,無論是財務還是股價走勢,都要更勝一籌。

目前,據統計,農村居民屋頂總面積達到3.6億平米,按照20%的覆蓋率,以及每平方米200W的單位功率計算,可以實現總計14億W多一點的總裝機量。

況且,這個估計還是全部農村可用面積,而不是此次試點推行的申報面積。

綜合來看,在户用端打開需求的大門,實現中國光伏由B端市場向C端市場發展,至少在具備發展户用發展物理條件的廣大農村,短期內難度還是較大的。

03

屋頂光伏的應用路線之殤

既然天然具備户用光伏的農村地區,在屋頂光伏方面受制於一些主客觀條件。那麼此次開展試點的公共機構、工商業屋頂成了支撐預期的關鍵。

根據公開的屋頂建築面積數據,對除農村以外的三類機構屋頂面積進行測算,可以初步得出下表的數據。

各類組織屋頂光伏裝機預測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公開資料整理

但是,這個測算是針對全國現有可用屋頂進行折算的,試點區域帶來的實際屋頂利用數到底有多少,是需要考慮的。

我們根據當前一省出台的政策公開資料進行整理。截止目前,已有近20個省份的申報情況進行了公開。

部分省份整縣申報落實情況

資料來源:據公開資料整理

可以看出,各省的普遍做法是,所轄的每個地市申報1-2個縣進行整體試點。暫且按照每個市2個縣(市、區)的規模進行測算,佔全國的比例不到20%。

前文的黨政機關、學校、村委會、醫院等全國公共機構預計裝機262.4GW,按照試點申報比例20%進行測算,只有52GW。

需要説明的是,脱貧攻堅期間,村一級的光伏電站普及率得到大幅提升,很多村委會屋頂已經安裝了光伏。

村委會一級的屋頂處於可用狀態的實際上已經很少。

至於其他公共機構屋頂可利用情況。實際上,近10年來,陸續有多個省市,出台了關於推進公共機構建設節能型場所的文件,通過加裝光伏提高綠色辦公,例如安徽一些地市政府機構建築屋頂、浙江嘉興火車站屋頂等均已安裝了光伏電站。因此,公共機構的可用屋頂需要再打一個折扣。

對於廣大工商業屋頂而言,目前,相當一部分廠房屋頂已經加裝了光伏。在2021年進入平價上網以後,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理論上已經低於火電標杆電價。特別是扣除了土地成本後,工商業屋頂光伏具備一定競爭力。

換言之,我國工商業屋頂光伏的理論可用面積儘管沒有户用的規模大,但在可操作性上要領先於户用光伏。

在屋頂加裝太陽能發電系統,現行技術路線有兩個:BAPV與BIPV

BAPV,即傳統方式,在已有建築物表面安裝光伏組件發電;BIPV,即光伏建築一體化,是一種將太陽能發電產品集成到建築上的技術,光伏本身是建築的一部分,同時具有建築物和發電的功能。

北京世園會中國館BIPV幕牆

圖片來源:北京世園會官網

BIPV相對於 BAPV 最大的區別在於,光伏和建築相結合的一體化程度更深,BAPV 從本質上來説電站屬性更加突出,而BIPV組件雖然具備光伏發電性能,但基礎屬性上是一種建築材料。

除了具備發電性能外,建築標準、產權劃分等方面是BIPV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當然,正是因為BIPV的建材屬性更突出,其在建築上的應用場景也更加豐富。

所以,在分佈式光伏多場景方面,國內的一些主流廠商,例如隆基,對光伏建築一體化也寄予很大希望。

但光伏企業僅僅將BIPV作為光伏組件的一種應用,並沒有從建築材料和建築設計視角進行發展。

因此,包括隆基在內的國內光伏企業,在BIPV開發方面,總體上都是不成功的。這才有了與建築材料企業森特股份合作的結果。

BIPV結構分解圖

圖片來源:申港證券

可以看出,在構成上,目前主流的裝配式BIPV產品剔除了傳統分佈式電站需要的支架直接壓覆在彩鋼瓦上,通過結構件固定與其形成一體化模塊產品,直接作為屋頂建材安裝在建築上。對玻璃硬度、防火、防風等都要求極高。

目前來看,國內在BIPV應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相關建築標準尚未制定,制約了BIPV的大規模應用。一方面是,由於產品性質、產權劃分、技術標準方面到目前為止,尚未有系統性標準。

另一方面,通過裝配式建築進行BIPV是一大主流趨勢,但在相關構件、設計標準方面仍是不足的。

總的來説,制定BIPV系統性標準還差臨門一腳,有望在近兩年內出台。

第二,產品設計理念的融合。BIPV實際上來自於光伏和建材兩個方面的技術整合。2020年,隆基面向工商業屋頂用户的退出了裝配式BIPV產品。分別是適用於屋頂應用場景的 “隆頂”、適用於幕牆系統的“隆錦”。

但在很大程度上,作為純光伏產業鏈上的企業,開發的應用於建築的融合性產品在性能、適用性等方面還是有一段路要走的。這也是企業經營的基因問題。

特斯拉BIPV光伏屋頂及瓦片

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

以特斯拉的屋頂產品為例,在設計開發之初,站在建築設計的視角進行推廣,無論是性能還是美觀方面都有着較大的區別。

第三,存量屋頂的改造成本問題。對於以混凝土為主的屋頂而言,傳統的BAPV產品成本顯著低於BIPV,在部分彩鋼瓦構造的工商業屋頂,進行BIPV方式改造倒是存在一定可行性。

因此,在當下產權劃分不夠明確、技術標準尚待完善的情況下,BIPV 的定製屬性較強,隱性成本也較高,用户對產品認知度較低,難以形成規模化的成熟商業模式。

那麼,這一輪的屋頂光伏申報,大部分技術路線應該仍然以傳統的BAPV方式進行,諸如森特之類的股價爆漲,支撐邏輯在短期內並不是十分充足。

04

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部光伏發展史,就是一部國人自強的奮鬥史。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到今天,無論是規模化還是影響力,都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儘管眼下的光伏,在政策驅動下有些泡沫和不明朗的地方,但長期來看,作為新能源革命的主角之一,光伏的向好趨勢已不言而喻。

第一,長期來看,專注於產業鏈一體化的光伏頭部企業。隨着經驗曲線的積累以及管理邊界的延伸,隨着需求側的逐步打開,特別是度過2021年到2022年上半年的上游漲價週期後,優勢還是很明顯的。畢竟,成長的天花板還遠未達到。

第二,光伏玻璃環節的頭部企業,特別是專注超薄玻璃的龍頭企業。由於玻璃的化工長週期屬性,隨着BIPV幕牆以及屋頂一體化產品的放量也會具有高確定性。

第三,對於BIPV而言,在屋頂光伏的新增建築中,隨着成本曲線的下降,以及光伏產業與建築建材行業的深度融合,短期內市場爆發的概率是不大的。

BIPV近十年初始安裝成本導圖

資料來源:東北證券

當然,面向未來,情況還是不一樣的。可以看出,相對而言,BIPV在降本方面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儘管當前的成本仍然偏高。

從建築領域節能減排看,我國的建築行業在綠色發展方面落後至少有10年時間。公共建築推廣綠色化已是必然選擇。

全國建築能耗分析導圖

資料來源:申港證券

BIPV的應用場景主要為幕牆、屋頂等方面,如果存量建築結構屋頂面積比例 10%,新增建築中配置BIPV產品1-1.5%的比例,2021年裝機規模忽略不計,到2025年有望達到15個GW。 

第四,户用屋頂光伏並不是沒有未來。在户用端的光伏電站以屋頂為主並輔之以部分地面分佈式光伏。

户用光伏方面,截止2020年國內户用光伏的累計安裝量僅為150萬户,結合我國農村居民户數超過2億户的實際,與歐美等國家的户用滲透率10%相比,我們的户用滲透率僅為1%。

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安裝一個家庭屋頂光伏電站,大概也就是3萬元以內,按照目前的收益中樞測算,年化收益率達到10%,回收期為6-7年左右。

如同太陽能熱水器,當看到鄰居家不用電就可以用上免費的熱水這個事實,家家户户也都逐漸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

那麼,當看到鄰村的某個大户用上屋頂太陽能,白天用自家發的電,又能賣出多餘的電,一年還有幾千塊錢收入,狠一狠心,自家也安裝一個,不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方面,既然作為光伏新能源由B端向C端過渡的探索,那麼,以主打小型户用和分佈式電站的組串式逆變器企業,無論是財務基本面還是市場應用,前景都是好並快於光伏產業鏈其他環節的企業,也應該給予高度關注。

特別是分佈式光伏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勢頭迅猛,這也是為什麼組串式逆變器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會好於集中式逆變器的原因。

當然,願景是美好的也一定會實現,但這些都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更需要耐心。

如果錯過了上半年光伏下跌週期,那麼,縱觀20多年的光伏發展歷程:

每一次行業的低谷成就下一次更高的飛躍,而每一次市場的狂歡都為下一次週期性過剩奠定了基礎。

當然,如果作為投資者,也許會説,既然有前景,那短期內不在乎風險。選擇可以是多樣的,你開心就好。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