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種業龍頭股大漲,背後有哪些新邏輯?

今日午後,種業板塊持續拉昇,敦煌種業午後封板,荃銀高科拉昇漲超11%,神農科技漲近10%,登海種業漲超6%,大北農、農發種業、豐樂種業、隆平高科等紛紛衝高。

為何會突然大漲?這是由於中國種植產業鏈已經步入景氣上行週期,以及轉基因政策放開已成定局,轉基因技術儲備充足的企業市場佔有率將快速提升。

農業作為一直被忽視的行業,很多人對農業都沒多少研究。但事實上農業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是一個明顯的自週期板塊,畜禽養殖啟動後,會帶動動物保健行業,然後景氣度延伸到農產品,上一輪週期結束,帶來下一輪週期的興起。

而接下來最大的預期差,可能是種子行業。在各個行業估值炒高之後,種業的性價比凸顯,再加上政策大力支持,將會帶來種業商品化繁榮的起點。

今天來詳細拆解一下種業的背後新邏輯。

01

政策壁壘

種業最大的壁壘是政策。

眾所周知,中國的糧食單產面積跟美國差距較大,依靠機械化、化肥等傳統手段,已經很難縮小差距了。但在轉基因方面,我們還遠遠沒有發力,這在全世界已經是主流了。

從政策層面看,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均強調了解決種子問題的重要性,提出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

緊接着,2021年一號文件聚焦農業,有一個方面新變化是:種業首次單獨成段表述。可以理解為,要打贏種業翻身仗。

轉基因作物推廣至今,雖然在倫理、環境和食品安全方面受到質疑,但尚未出現一例轉基因作物引起的安全事件。

自1996年轉基因技術商業化以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快速增長,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2550萬畝),上升至2019年的1.9億公頃(28.76億畝),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比1996年增加了約112倍,年複合增速達到23%。

而對比全球,中國種業起步較晚。中國從1998年開始種植轉基因作物,2019年末中國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320萬公頃,主要種植轉基因棉花和木瓜,在全世界排名第七。

目前,我國批准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隨着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種獲批生物安全證書,國內更多作物品種有望進入轉基因商業化種植時代。

2020-2021年已頒發了多項轉基因棉花、玉米和大豆性狀產品的生物安全證書。

參考美國轉基因玉米、大豆、棉花的商業化普及進程,未來國內轉基因玉米、大豆市場規模或可達到更多。

一旦相關政策取得進展,玉米、大豆等轉基因作物品種,將開啟商業化種植,具有種質資源儲備優勢的種業龍頭,將在短期內收穫轉基因商業化成長紅利,獲得業績與市佔率的大幅提升。

02

糧食安全

為什麼要加快推廣轉基因,因為糧食安全。

首先,中國的糧食單產面積跟美國差距較大,依靠機械化、化肥等傳統手段,已經很難縮小差距了,需要新的手段。

其次,當前中國雜交育種技術已到瓶頸,品種同質化嚴重,需要更新技術。

其三,在耕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解決缺口的辦法,只能放開進口(進口也是轉基因)。但考慮到中美摩擦的背景,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其四,草地貪夜蛾、非洲蝗蟲等病蟲害屢屢發生,傳統作物抗風險能力較低,也是成為中國轉基因商業化政策放開的催化劑。

中國種業現狀是企業集中度低,種子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隨着中國品種審定的通道的增加,過審品種數量開始井噴,種子庫存過剩疊加產品同質化嚴重,中國種企生存壓力巨大,市場集中度較低。

從基本面看,2016年隨着農業供給側改革,中國玉米開啟去產能,2020年玉米臨儲庫存消化殆盡,2021-2022年畜禽存欄上升將帶動玉米需求增加,玉米麪臨供不應求的局面。

根據2021年1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預計2020/21我國玉米供需缺口2454萬噸,需進一步消耗庫存。因此,玉米轉基因商業化將漸行漸近。

而轉基因產品的特點就是開發壁壘較高,其具備研發週期長(約需13年)、投入的費用較高(約1.36億美元)。

因此,一旦轉基因政策放開,種子行業競爭壁壘將快速提高,轉基因研發實力強勁、技術儲備充足的企業,將快速拉開和一般種企的差距,市場佔有率加速提升。

03

龍頭受益

由於轉基因進入的壁壘較高,小企業難以為繼,世界種業的集中度快速提升,形成了以農化集團為基礎的六大集團,即孟山都、杜邦、先正達、拜耳、陶氏、巴斯夫。

2015-2018年,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美國陶氏和杜邦合併,德國拜耳正式收購孟山都,全球種業進入三強鼎立時代。

券商預計,參照美國轉基因種子市場價格,中國轉基因玉米的終端市場收入空間達693億元,理論利潤空間為135億;中國轉基因大豆的市場收入空間達85億元,理論利潤空間為16.5億,空間巨大。

而玉米與大豆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頻繁獲批,也表明中國轉基因商業化加快推廣,轉基因落地將大幅提高中國種業成長空間,也加速集中趨勢。

種子處於種植產業鏈最前端,作為種植業的後周期板塊,當下遊農產品價格上升時,農業種植的積極性也會提升,播種面積擴大將提高對種子的需求,種子價格將受益上行。

轉基因商業化放開將提高種子價格,增加每畝生產成本中的種子費用,進而擴大種子市場規模。

可以看到轉基因作物的種子價格明顯高於常規種子價格,2001-2010年美國轉基因玉米種子較常規種子溢價達到25%-50%,美國轉基因大豆種子較常規種子溢價更是高達30%-80%。

其次,國內正在加強種子知識產權保護,嚴管仿照品種,未來應該會有實質性派生品種政策,良幣驅逐劣幣。目前,實質性派生品種保護制度在水稻行業試行,有利於保護和鼓勵原始育種創新,將促進行業龍頭市佔率提高。

04

結語

很多人認為農業很“土”。但其實,轉基因是一個高科技企業,做一個轉基因品種至少需要7年時間,不同的雜交、反映,還要去做各種品種審定,時間壁壘非常高,一些中小企業根本耗不起。

在週期性、成長性以及政策紅利的共同驅動下,種業將迎來一場週期與成長邏輯共振的投資浪潮。

因此,種子行業未來兩年都處於行業景氣上行週期。當轉基因落地有望超預期,打開新的成長空間,提升板塊整體估值水平。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