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深圳楼市开启“地狱模式”
格隆汇 05-28 16:59

作为全国楼价的风向标,深圳的楼市历来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单说今年上热搜的次数,就已然是个明星话题了。

昨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人士向记者证实,网络流传的于5月20日发布的调控文件《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建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销售价格指导工作的通知》是真的。

一时激起千层浪,深圳的热搜被房价填满,新政的影响成为讨论的焦点。

文件显示,深圳住建局将进一步规范新建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销售价格指导工作,并启用商品房定价评估系统。主要包括:

预、现售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的批准销售价格原则上不得超过上一年度至今同地段、同类型新房的网签价格;若申请价格备案时间间隔超过一年,可按照定价指导流程重新申请备案价格审批,但应优先参考前期项目的网签价格。

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两次申请价格备案时间间隔未超过一年的,原则上按照前期备案价格进行批复;

对于预售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项目转现售的,原则上备案价格不得向上调整;

对于零星销售的尾盘项目,原则上由各区(新区)住房和建设局、前海管理局自行审定,并在市房地产信息系统中进行备案;

防止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提高装修价格变相抬高房价,实行精装修价格梯度。

其中,深圳新房分批加推不能涨价,以及禁止提高装修价格变相抬高房价等成为重点。

原因是,此前虽然发布了二手房指导价格参考机制,对房价形成一定压制。但是市场也是对策不断,其中也衍生了很多钻空子的行为,包括了精装抬高房价、公开楼价失真等。而本次政策明显是有备而来,对可能造成房价上涨的各种因素围追堵截,进行压制。

其实,自今年以来,深圳房价的调控从未松懈,相关政策频出。除了这次对新房进行价格指导,深圳今年还陆续出台了包括提高落户门槛外、加强购房资格审查、二手房价格管控以及禁止代理销售“小产权房”的等调控监管政策。

五月以来,深圳楼市的重磅炸弹也层出不穷,单单这周监管层就三次发声。

首先是“一颗榴莲一千万”的中介二手房标价引发热议,吐槽不断,除了钻空子标出了远高于参考价格的房价外,购房者的焦虑也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而监管层迅速反应,直接出手对整个中介行业惊醒了整顿,涉事相关门店被停业处罚。

这波还没过去,紧接着深圳收紧落户的政策就来了。

5月26日,深圳市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公开征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和《深圳市居住社保积分入户办法》的征求意见稿。

其中对落户要求明显更加严格,不仅提高了落户的学历、年龄要求,还将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调整为满5年。此外,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也由8年调整为15年,并增加了子女在深圳缴纳社保连续满15年的要求。

此前,深圳宽松的落户政策使投资买房数量暴增,是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而这次落户政策的收紧,则堵死了落户炒房群体的空子,让一大波炒房客一夜之间失去了购房资格。

密集的政策轰炸背后,其实也体现了监管层对房住不炒的坚定决心。

细节政策的密集出台,是对目前市场上抱有侥幸心理观望的炒房客们的层层警告,也说明了炒房时代真的过去了,房住不炒、回归居住属性才是大势所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4月份深圳新房销售价格分别环比上涨0.1%、0.5%。同时,3月份深圳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4月份不涨不跌。

此外,4月份全市二手房网签量为4396套,环比持续下滑9.7%;今年第一季度,深圳市二手房网签单量19112 套,环比下降 34.7%,同比下降 12.3%。

可见,深圳楼市降温已成事实,闭着眼睛买房暴赚的时代已经翻篇儿。

据贝壳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1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数据显示,房价收入比最高的10个城市分别是深圳、北京、上海、厦门、三亚、杭州、广州、天津、福州和珠海。这其中,深圳以27.09位居榜首,这意味着普通居民家庭不吃不喝需要27年才能够买得起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

而这样调查结论,与深圳候选2021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更证明了政府对房价重拳出击的意义。

因此,不管从监管层的态度、政策的风向,还是目前房价、成交量等数据,都说明了楼市拐点已至,疯狂的炒房时代已经过去。随着政策调控的层层升级,深圳楼市回归正轨的时间指日可待,房价也终将趋稳。

作为消费者来说,坚持房住不炒,相信政府,减少投机钻空子的行为,那么,未来房价一定会稳中向好,越来越好。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