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芯片概念龍頭通富微電發佈公吿,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基金”)計劃在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658萬股,即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這是大基金時隔半年後,又一次減持通富微電。
而就在兩天前,另一隻芯片概念龍頭長電科技也發佈了大基金擬減持的公吿。國家大基金對芯片股的減持、退出計劃仍在繼續。事實上,2020年初以來,大基金累計減持芯片股已超過118億元。
在上述消息的影響下,通富微電早盤以18.51元開盤,較昨日收盤價下跌超過4%。截至到上午收盤,該股報收17.98元,下跌6.89%,盤中最低跌至17.86元,創出近一年多來新低,最大跌幅超過7%。
大基金減持或許只是該股股價跳水的一個誘因而已。事實上,自今年1月份以來,通富微電股價就開始走弱,2月份股價跌近12%,3月份股價跌近20%。整個芯片概念板塊表現也相對弱勢,芯片指數今年累計跌幅超過7%。
累計減持芯片股超118億元
通富微電並不是大基金減持的唯一一隻股票。僅算今年,就有包括長電科技、太極實業、晶方科技、兆易創新等芯片概念龍頭標的被減持。而如果往前推算的話,大基金自2020年初以來,已經累計減持芯片股超過118億元。
具體來看,大基金減持兆易創新、三安光電、匯頂科技等個股均超過20億元,減持北方華創、長電科技等個股超過10億元,減持通富微電、晶方科技、太極實業等個股均超過2億元。據公吿顯示,國家大基金減持芯片股的主要原因是,實現股東良好回報、企業自身資金需求、收回投資成本。
據悉,國家大基金的成立之初,便計劃了投資回收的時間點,目前正好是大基金的投資回收期。近期大基金再度宣佈減持相關股票,表明大基金對芯片股的減持、退出計劃仍在繼續。有分析人士認為,相關企業獲得大基金投資後成長明顯,大基金獲利豐厚,此時退出可優化投資結構,預計對芯片企業的經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銀河證券認為,國家大基金減持屬於正常市場操作,不改國內半導體高景氣度和長期發展趨勢。目前,全球面臨半導體緊缺,國內因疫情控制較好供應鏈恢復方面具有優勢,半導體行業景氣度向上,2021 年半導體行業在科技創新升級與國產替代雙重邏輯下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事實上,從今年一季報情況來看,部分芯片概念股業績可謂爆棚。士蘭微、智光電氣、光迅科技、神工股份、通富微電、博創科技等個股一季報淨利同比暴增10倍以上,長川科技、北京君正、富滿電子、有研新材、振芯科技等30多隻個股淨利增長超100%。
芯片公司一季度業績印證了行業景氣度,但部分個股的股價卻出現了深度調整。一方面部分公司股價在去年的大行情中可能出現了提前透支,另一方面也不排除部分個股在本輪調整中出現了錯殺的情況。
數據寶統計顯示,截至到昨收盤,有76只芯片概念股股價較2020年來高點腰斬。具體看,*ST丹邦、力合微、*ST華訊等5股大跌超70%,匯頂科技、ST安控、芯原股份等19股大跌超60%,碩貝德、敏芯股份、深南電路、東土科技等50多隻個股跌超50%。
芯片股普跌之下,去年因押注科技股行情而聲名大噪的“芯片博士”蔡嵩松淨值也出現了較大回撤。蔡嵩松執掌的諾安成長基金,最新單位淨值1.625元,較去年7月初的高點回調近28%。
值得一提的是,回調較多的個股中不乏一些機構關注度較高的白馬,像深南電路、瀾起科技、中科曙光等腰斬股,均有10多隻機構評級。另外聞泰科技、中興通訊、威勝信息等機構關注度較高的個股,也獲得了較多機構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