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匯5月18日丨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國家加速推進農產品電商發展和數字農業農村建設。
5月17日,2021阿里巴巴鄉村致富大會召開。數據顯示,2020年,阿里巴巴平台農產品銷售額首次邁入3000億元大關,達到3037億元,穩居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台。
會上,阿里巴巴宣佈推出助力鄉村振興的“熱土計劃”,涵蓋14項具體措施。其中包括,阿里將投入專項資金,加大包括智慧育種技術在內的農業技術科研投入。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打好種業翻身仗。
阿里“熱土計劃”提及“智慧育種技術”,意味着數字技術將進入農業最源頭展開積極探索。
數字技術與農業科技融合成為趨勢。據瞭解,近年來與阿里合作的農業院士和首席科學家已經達到30多位。此外,中化先正達等全球領先的農業、種業龍頭企業也攜手阿里展開“田間實驗”,推出“葲紅草莓”、洛川“超級蘋果”、天津小站稻等農產品。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在會上表示,要“發揮互聯網科技的獨特價值”,既要堅持做鄉村振興的積極助力者,更要做互聯網、數字化科技和鄉村發展實際創新結合的探路者。
近年來,阿里生態體系不斷探索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例如,阿里雲協助柞水木耳、安吉白茶等特色地域農產品打造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網商銀行將衞星遙感技術引入信貸風控環節,發佈農村金融風控系統“大山雀”。
5月17日,螞蟻集團表示,未來三年將助力300個縣域地標產品溯源及提升品牌度和數字化能力。數據顯示,螞蟻鏈涉農業務量在過去一年裏增長超過12倍,其中農產品溯源年同比增長近7倍。
最近另一值得注意的動向是,今年3月成立的MMC事業羣,將為阿里拓展新的農產品上行渠道。
阿里5月13日發佈的2021財年財報顯示,旗下社區商業平台依靠盒馬、高鑫零售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供應能力支持,未來12個月內將在中國內地實現廣泛覆蓋。
記者獲悉,盒馬、大潤發和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的農產品供應鏈,已經和MMC供應鏈全面打通。
2014年以來,阿里率先深入農業產地端“最先一公里”,打造數字農業基地,建成全國5大產地倉和1000多個縣域物流共配中心等農產品上行基礎設施,同時推進其生態體系內數字農業、盒馬、淘寶特價版等涉農業務的融合,推動農業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升級。
在對外的描述中,阿里MMC專注於推動百萬小店數字化升級,並希望通過對消費需求的即時洞察,推動農產品基地深度融入供應鏈,以銷優產,從而實現農業數字化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