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建投商品期貨,作者:楊美
進入5月份,國內生豬及豬肉價格繼續下行。相關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國內外三元生豬出欄均價跌至19元/公斤,較月初下跌12.68%,部分地區豬價甚至跌破18元/公斤,已經跌破業內前期預測的低點。
期貨盤面上,截至昨日收盤,生豬期貨價格大幅下跌,其中主力2109合約跌6.72%,報收25005元/噸。
昨日,A股中豬肉概念股也紛紛下跌,其中天邦股份跌停,牧原股份跌超5%,海大集團、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跌超3%。
光大期貨農牧類分析師呂品表示,昨日生豬期貨價格的大幅下跌主要是對最近現貨端價格的持續走弱的集中反映。
“特別是上週末豬價出現全國性普跌,10日統計口徑內全國生豬現貨平均價格為18.88元/公斤,較上週五下跌約7.7%,同時擊穿徘徊半個月有餘的10元/斤整數關口,現貨價格的大幅下跌帶動了期貨盤面的下行。”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趙廣鈺説。
此外,趙廣鈺還表示,近期期貨盤面價格持續區間運行,且26300—26600元/噸區間支撐較為堅挺,但昨日早盤弱勢運行擊穿區間下沿,觸發前期多頭離場,從而造成了盤面恐慌式下跌。
5月以來,生豬現貨價格繼續承壓下跌。對此,格林大華期貨玉米生豬分析師張曉君表示,此輪生豬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肥豬積壓衝擊標豬價格下降。從3月開始春節壓欄惜售的體重在140—150公斤的肥豬陸續出欄,部分牛豬的出欄體重更是超過200公斤。隨着天氣轉熱,大肥消化速度減慢,而大肥價格存欄仍有積壓,導致大肥一路走低衝擊標豬價格下降。二是凍品庫存部分出庫。目前凍品現貨價格低於凍品進口成本,部門企業因資金壓力被動出庫。三是二次育肥積極性不高。3月底至4月初豬價年內首次跌破外購仔豬養殖成本,養殖户熱情高漲,積極進行二次育肥,支撐豬價止跌反彈。然而,當前豬價再次下跌,且低點低於上次低點,二次育肥積極性明顯不足。
在呂品看來,後市需重點關注以下兩點影響價格的因素:一是生豬屠宰均重的變化,從短期來看,肥豬出欄的節奏沒有減弱的趨勢,屠宰均重下降之前價格難有反彈;二是南方生豬疫情的控制情況,梅雨季節通常會產生一定的防疫風險,是否會再次出現恐慌性的拋售也會嚴重影響生豬價格的走勢。
據瞭解,目前,業內普遍看好6—8月份行情。張曉君表示,目前國內幾家頭部養殖企業5月大肥仍有相當數量等待銷售,預計短期豬價仍將延續弱勢,5月底豬價有望止跌企穩。當前,市場都在等待6—8月份的供給空檔期,冬季仔豬腹瀉導致1—2月仔豬存欄折損,以及春節前後北部區域豬瘟導致被動提前出欄,二者疊加導致6—7月育肥供給出現斷檔,豬價反彈預期較為一致。
趙廣鈺也表示,從中期來看,2020年12月—2021年2月我國北方地區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遭遇較為嚴重的生豬病疫情,能繁母豬及仔豬均有不同程度損失,因此預期6—8月供需情況較目前會有明顯轉緊。
但從短期看,趙廣鈺認為,生豬供需依然偏於寬鬆。其中,供給端大肥豬仍未消化完畢,尤其標肥價差拉大,嚴重拖累生豬出欄價格,疊加近幾日生豬價格大幅下跌,市場出現大肥豬集中拋售,供給量十分充足;需求端勞動節假期對消費的提振不及往年同期,而勞動節後屠宰企業屠宰量重回節前水平,隨着近幾日全國氣温普遍升高,終端消費疲弱。
“因此,短期生豬價格繼續下跌概率較大,但下跌的空間邊際或將變小。”趙廣鈺表示,目前市場中大肥生豬尚未消化完畢,尤其較大的標肥價差對生豬均價拖累作用很強,疊加當前生豬供需本就偏於寬鬆,短期價格將難有起色。但當前價格已處於二次育肥深度虧損區,同時臨近自繁自養成本區間,預期現貨價格支撐將逐步增強,未來價格底部週期拉長,偏弱運行逐漸磨底的概率較大。但若一旦出現價格持續恐慌性下跌,也不排除短期大幅下跌後出現V字反彈的可能性。
呂品認為,由於進口及養殖成本的支撐,生豬現貨價格雖短期反彈乏力,但繼續向下的空間已然不大。
“展望未來期貨價格,隨着交割月的日益臨近,生豬期、現價格相關性也會逐漸走強,目前盤面升水現貨近6000元/噸,主要反應的是2021年初生豬疫情導致的供應量減少。但從目前來看,凍肉庫存及屠宰均重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年初生豬疫情帶來的影響,所以期貨價格大概率會繼續振盪下行。”呂品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