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藝人鄭爽被查,這下真“爽”了
格隆匯 04-29 09:48

本文來自格隆匯:財經天下週刊 ,作者:楊俏

社交媒體被1.6億和208萬刷屏後,影視行業或許又將迎來劇震。

日前,鄭爽前男友張恆爆料稱,儘管有了藝人“限薪令”的限制,鄭爽在2019年拍攝《倩女幽魂》期間,通過“陰陽合同”以及涉嫌偷逃税等方式,拿下了1.6億元的天價片酬。該片拍攝77天,照此計算,鄭爽平均一天可以賺到208萬元。同時,張恆在社交媒體上向税務部門進行了舉報。

現在,事件有了最新進展。據報道,上海市税務局對該項舉報已予受理,正在依照税收法律法規進行調查核實。北京市廣電局也已啟動對相關劇目製作成本及演員片酬比例的調查。

娛樂圈的片酬和税務問題,也因此再次回到聚光燈下。

值得一提的是,鄭爽的這部片子《倩女幽魂》出品方北京文化在4月15日發佈了2020年業績快報,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4.3億元,淨虧損10.4億元,歸屬股東淨虧損達7.7億元。鄭爽的高額片酬被曝,但這部片子背後的“金主”卻踩進了坑裏。

引來調查的1.6億“陰陽合同”是怎麼回事?

北京市中盾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蔣保雙表示,逃税、避税問題一旦被查出屬實,涉事一方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如果符合刑法中逃税罪構成要件的話,就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但他也表示,多數事件沒有這麼嚴重,一般是作出行政處罰,把税補上。但是無論如何,由此造成的社會影響是無法挽回的。

根據張恆的爆料,整件事情發生於2019年,也就是鄭爽與張恆的戀愛期間。在2019年4月,《倩女幽魂》電視劇開拍,後更名為《只問今生戀滄溟》,該劇由北京世紀夥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鄭爽擔任主演。在2019年8月,該劇殺青。

根據張恆曝光的視頻和聊天記錄,在該劇協商片酬過程中,北京世紀夥伴給出的原本片酬是1.5億元,但鄭爽方並不滿意,開口將片酬提高到了1.8億元。隨後經過雙方協商,最終確定為1.6億元。拍攝該劇用時77天, 每天鄭爽的片酬為208萬元。“算算每天200萬可以拿就算了。”在張恆提供的聊天記錄中,鄭爽如是説。

明星一天能賺到208萬元,頓時引發了整個社交網絡的熱烈討論。要知道,當年王健林的“小目標”也不過是1億元。

但問題是,針對明星的片酬,有關部門曾發佈過“限薪令”,要求明星的單部電影片酬不得超過5000萬元。根據規定,每部電視劇和網絡劇演員、綜藝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税)不得超過100萬元,其總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

因此,張恆在爆料中表示,北京世紀夥伴答應給鄭爽的1.6億元的片酬只能通過“陰陽合同”的方式實現。其中,有4800萬元的片酬是通過“陽合同”的形式,由北京世紀夥伴與鄭爽個人簽訂合同支付。剩下還有1.12億元,則是通過“陰合同”的方式,約定由乙方向鄭爽母親劉豔實控的公司“上海晶焰沙科技有限公司”增資1.12億元。

根據天眼查信息發現,上海晶焰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原始股東為張麗敏、惠敏、林慧豔。在2021年3月,該公司發生過一次股權變更,張麗敏、惠敏、林慧豔退出了上海晶焰沙科技的股東名單,實際控制人變成了陳明磊。

但是,張恆曝光的一份代持合同中顯示,上海晶焰沙實際出資人為劉豔,她也是唯一實際股東,持有公司100%股權,張麗敏則是簽署代持的名義出資人。林慧豔、張麗敏分別持有上海晶焰沙科技40%、30%的股份。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張恆曝出的增資合同當中,付款的乙方不是北京世紀夥伴,而是浙江唯眾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根據公開資料查詢,浙江唯眾影視傳媒的實際控制人為杜新方,與鄭爽、劉豔等,以及北京世紀夥伴這家企業並無直接關聯。

張恆曝出的信息還顯示,在2019年8月1日,浙江唯眾影視向上海晶焰沙科技轉完最後一筆增資資金後,這些錢分別在8月6日和7日,以“借款”的名義轉到了上海晶焰沙的股東林慧豔賬户中。但在林慧豔等退出上海晶焰沙股東名單後,這筆錢的流向目前也不得而知。

如果張恆曝出的信息屬實,在這場1.6億元天價片酬背後,浙江唯眾影視傳媒的情況、代持合同則成為了關鍵信息。

根據張恆爆料信息,鄭爽母親劉豔還表示,為了逃避40%的個人所得税税款,4800萬元的片酬可以通過將鄭爽作為萃珊雯公司的簽約藝人簽約,這樣只需交20%的税款。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新沂萃珊雯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劉豔作為大股東,持股97%。

北京文化敗於《倩女幽魂》

《只問今生戀滄溟》也就是《倩女幽魂》這部劇的出品方北京世紀夥伴文化,曾是上市公司北京文化的子公司。據北京文化此前公吿,《倩女幽魂》營業成本達到1.95億元。

在2016年,北京文化以13.5億元完成了對北京世紀夥伴文化100%的股權收購。在收購之時,雙方附帶了業績承諾,世紀文化承諾在2015年-2017年分別實現不低於1.1億、1.3億和1.5億元的淨利潤。

在這幾年內,北京世紀夥伴實際上都是“擦邊”完成了業績承諾,2016年-2017年分別實現了1.35億元、1.5億元的淨利潤。在2018年,北京世紀夥伴也完成了1.45億元的淨利潤。

到了2019年,北京文化的業績卻“暴雷”,公司實現了8.55億元的營收,但卻虧損了23.06億元,同比增長-1943.12%。

北京文化當時表示,業績虧損主要是因為旗下世紀夥伴和星河文化經營業績下滑,基於審慎原則,公司擬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和商譽減值準備所致。其中,公司計提世紀夥伴合併商譽減值8.34億元,另外,世紀夥伴預付賬款計減4億餘元,應收款項計減2億餘元。

在2019年,世紀夥伴虧損了6.3億元。同時北京世紀夥伴的淨資產相比於2018年的9.12億元,只剩下了4770萬元,總負債則達到5.61億元。也就是在2019年,鄭爽獲得了1.6億元的片酬。

2020年4月,北京文化發佈公吿,擬將持有的世紀夥伴的100%股權以4800萬元的低價轉讓。同時,世紀夥伴原董事長婁曉曦在微博上舉報北京文化財務造假。其中提到,北京文化在完成了對世紀夥伴的收購後,一直是用定增募集來的錢運轉。

根據婁曉曦對媒體公開的信息,在2018年期間,北京文化大股東因投資不善而負債,導致北京文化也受到影響,因此計劃以“可轉債”的形式為公司募集20億元的資金。可轉債需要近3年的盈利情況,但北京文化收入情況不容樂觀。因此,為了達到公開發行“可轉債”的目標,北京文化挪用上市公司資金進行業績造假。

《倩女幽魂》就是其中涉及到的影視項目之一。根據婁曉曦的舉報,北京文化利用舟山嘉文喜樂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挪用上市公司資金到體外,並通過《大宋宮詞》和《倩女幽魂》項目向上市公司輸送業績7800萬元。

北京文化2018年半年報主營業務報表中,《大宋宮詞》的收入為1.02億元。但在2021年《大宋宮詞》才上映,《倩女幽魂》則至今尚未上映。

但據婁曉曦對媒體透露,《倩女幽魂》因一些原因無法帶來收入,世紀夥伴無法完成業績,也造成了北京文化和世紀夥伴之間的矛盾並最終爆發。

對此,北京文化迴應稱,婁曉曦系進行詆譭污衊,並稱其已因涉嫌挪用資金罪出逃海外,北京市朝陽公安分局已於2020年1月對其正式立案調查。

但《倩女幽魂》的問題還未結束。2021年1月4日,北京文化發佈公吿稱,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北京證監局警示函顯示,《倩女幽魂》項目涉及違規確認收入。

但在鄭爽今年相繼曝出代孕和陰陽合同事件後,《倩女幽魂》的播出,估計也要繼續無限期延遲下去。高層“內鬥”、財務造假、資金短缺,北京文化的路也越走越是坎坷。

2014年至2018年,北京文化的營收從4.21億元增長至7.41億元,淨利潤從0.8億元增長至1.25億元。但2019年的鉅虧,讓北京文化“一蹶不振”。

北京文化曾依靠《心花怒放》、《戰狼2》、《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流浪地球》等爆款影片出圈,但這些並未給它帶來持續性的輸血。

今年春節檔衝出影圈的“黑馬”《你好,李煥英》票房已經突破了54億元,但作為其背後第一齣品方的北京文化由於選擇保底發行,從中獲得的營收有限。根據北京文化的公吿,在2月17日影片票房為27.25億元時,公司營收僅為6000萬元-6500萬元。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北京文化從《你好,李煥英》中僅能獲得1億元左右的收入。當初的《心花路放》、《戰狼2》票房達到了11.69億元和56.94億元,但它們也只為北京文化分別帶來了2億元和3億元左右的收入。

能產出爆款的北京文化,沒有賺錢的能力,也沒能扭轉其發展的頹勢。北京文化發佈的2020年業績快報顯示,2020年北京文化實現了4.31億元營收,同比下滑49.66%,淨利潤為-7.72億元。此外,據北京文化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吿顯示,一季度公司預計虧損2200萬-2800萬元。

北京文化開始賣影片“救急”。為了緩解公司流動資金的壓力,北京文化在4月21日發佈公吿表示,將黃渤、陳坤等主演,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三部曲》三部電影各25%的份額,以累計合同金額6億元轉讓給西藏慧普華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截至公吿披露日,公司已收到西藏慧普華轉讓款5.5億元。

據瞭解,《封神三部曲》的成本為24億元,按照其他成本估算,《封神》系列票房至少要達到80億元才能回本。

目前,儘管北京文化還有大量儲存的內容有待上映,如陸川執導的《749局》、烏爾善執導的《封神三部曲》、甯浩監製的《熱帶往事》等等。但北京文化還能依靠影視為其“造血”重生嗎?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