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上海證券報,作者:夏子航
4月14日,大湖股份再度以漲停開盤,實現4連板。在股吧裏,大湖股份被視作淡水養殖正宗龍頭股。
近日,受日本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海消息刺激,水產板塊尤其是淡水養殖個股大漲。儘管大湖股份4月14日發佈股票交易風險提示,但仍未能阻止資金的熱捧。行業人士認為,水產消費空間巨大,但行業仍處於高度分散狀態,企業盈利空間在短時期內難以獲得大幅提升。
4月9日,大湖股份股價在尾盤突然爆拉,瞬間即衝上漲停。此後3個交易日,更是連續一字板。
除大湖股份外,4月13日,國聯水產全天大漲20%,中水漁業同步漲停,獐子島等跟隨大漲。4月14日,板塊個股呈現分化。
據介紹,大湖股份目前主要業務分為兩個板塊:一是健康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包括淡水魚類及相關水產品的養殖、加工、銷售貿易,白酒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以及與健康相關產品等的連鎖零售及批發業務;二是以康復護理醫院運營管理的健康醫療服務業務。
4月14日,大湖股份發佈“股票交易風險提示公吿”稱,公司股票於4月9日、12日連續 2 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 20%。4月13日,公司股票繼續漲停,自4月9 日至 4月13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公司股票累計漲幅達32.57%,短期內公司股價漲幅較大。截至4月13日收盤,公司股票動態市盈率397.82。公司提請廣大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
根據此前業績預吿,大湖股份預計2020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00萬元到45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預計為-1000萬元到-1500萬元。
大湖股份同時表示,截至公吿披露日,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包括但不限於重大資產重組、股份發行、收購、債務重組、業務重組、資產剝離、資產注入、股份回購、股權激勵等重大事項。
同時,經核實,大湖股份表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公司股票異常波動期間未買賣公司股票。
國聯水產則表示,4月9日、12日、13日連續3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30%。經核查,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不存在關於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也不存在處於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
有研究報吿認為,隨着國民生產水平的提高,健康飲食重視程度的提升,帶動我國食品消費結構的升級調整。水產品具有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等特點,迎合了目前市場追求健康食飲的趨勢,市場消費前景廣闊。
同時,城鄉水產消費差距較大,水產消費總量有望提高。
根據《中國農業展位報吿(2015-2024)》 預計,到2024 年我國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將達到 23.9 千克,參照 2018 年全國居民人均水產消費量11.39千克,市場擴容空間較大。
此外,從倉儲物流看,平台、技術發展利好市場縱深。由於我國水產生產主要集中於兩湖地區和沿海地區,導致我國水產消費呈現出明顯的東高西低的局面,地區間的差異較大。人均水產品銷量前 5 的城市有海南、福建、浙江、上海、廣東,均為沿海城市;而排名靠後的城市均分佈於我國西部。
而伴隨我國生鮮電商爆發式的增長態勢,以及倉儲物流技術的不斷拓展與完善,產品流通環節較之前大幅縮短、流通速度大大加快,促進對“新鮮”要求高的海鮮水產品銷量在西中部地區大增,進一步增加市場空間。
不過,水產行業長遠發展仍存在不小問題。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水產加工企業產能均值為每年0.31萬噸,規模較小,行業小散現象較為普遍,且大部分處於初級加工階段。
“長遠來看,水產消費仍將穩步發展,即使是海產品消費,也難改發展大勢。”一位水產行業人士認為,“但更關鍵的問題是,國內水產企業如何快速實現做大做強,改變行業高度分散、企業競爭力較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