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詩與星空
隨着冬天的到來,新冠疫情又有所反覆。歐美早已人仰馬翻,美國確診數向2000萬進發,中國個別城市出現了散發病例。
在全員核酸檢測和嚴格隔離的努力下,中國的散發病例都能很快的控制住,而歐美躺平的態度甚至出現了傳播能力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
能夠拯救歐美世界的,恐怕只有疫苗。
中國已經有多款疫苗進入三期臨牀,甚至一部分疫苗已經作為應急使用接種了數百萬特殊人羣。
當然了,最近最火爆的新冠疫苗,莫過於輝瑞。
雖然中國的疫苗在國際上被喧囂聲隱藏了,但實際上,中國的滅活疫苗技術可靠,產量穩定,已經在巴西、土耳其、阿聯酋、印尼等國家廣泛接種,並且反響良好。
需要明白的是,發聲最強勁的那個,並不一定是療效最好的那個,往往是資本的力量。
比如,資本加持下的神藥瑞德西韋還記得嗎?
對於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説,輝瑞的疫苗價格可能高高在上難以接受,更重要的是,輝瑞的疫苗需要零下70度保存。
零下70度什麼概念?
普通冰箱最低温度只有零下20度左右,零下70度需要非常專業的低温冰箱來保存,這樣的配置,除了發達國家很難做到。
所以,可以使用普通冰箱保存的中國疫苗,幾乎是全球所有發展中國家為數不多的選擇。
話又説回來,中國有這種用來保存疫苗的冰箱嗎?
還真有,海爾生物(688139.SH)。公司2019年超過20%的海外銷售額。
2005年以前,這個行業基本被進口產品壟斷,通過自主創新,自 2005 年起實現了低温存儲產品的技術研發突破及產業化生產,實現了生物醫療低温存儲設備的進口替代。
在廝殺慘烈的家電市場,海爾自顧不暇,還能拿出精力來進行生物醫療低温存儲設備的研發,實屬不易。
這和海爾的內部孵化機制有關,海爾生物全稱為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由青島海爾生物醫療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2.3%,海爾生物醫療控股有限公司的大股東之一為海爾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海爾創業對外投資多達51家公司,組成了龐大的海爾兄弟。
1、技術實力和市場空間
在國內市場,由於先發優勢,海爾生物佔據國內市場第一。並且隨着國產化替代的進程,公司的銷售額及市佔率都在進一步提高。
可以提供覆蓋-196℃至 8℃全温度範圍內的生物醫療低温存儲產品。
終端用户包括中華骨髓庫、國家基因庫以及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庫等國家級生物樣本庫,以及上海瑞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 醫院)、四川華西醫院等眾多重點醫療機構,有力支持了中國生物技術科研創新進程。
可能有的家長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取過臍帶血,這是一種長期樣本,通常達到數年或者十數年。長期保存樣本的存儲要求達到-86℃、 -150℃甚至-196℃,避免發生生化反應。
最難能可貴的是,憑藉核心技術儲備及研發能力,公司研發了航天專用冰箱,支撐國家重點項目需求。先後搭載“神舟”八號、“神舟” 九號、“神舟”十號和“神舟”十一號飛船被送往外層空間執行空間科研任務,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掌握航天冰箱核心技術的國家。
可以這樣説,在低温製冷技術方面,海爾説國內第二,沒人敢説國內第一。
2、業績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製圖:星空大數據
招股書顯示,公司近年來的營收增幅尚可,但淨利潤並不穩定。主要原因在於公司近兩年來研發支出增幅較大,拖累了淨利潤。
從營收構成看,公司主要從事五個方面的業務。
一是生物樣本庫業務,如中華骨髓庫、國家基因庫、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庫等機構採集的樣本的低温保存;二是藥品及試劑安全業務,如生物製劑類藥物的低温保存;三是疫苗業務;四是血液安全業務;五是第三方實驗室產品業務。
其中,生物樣本庫和藥品試劑業務,佔比超過80%。
除了在國內開展業務外,公司還為美國 Nuaire 提供 ODM 產品,生產超低温設備。
上市後,海爾生物的大股東略有變化,但由於禁售期的影響,大部分財務投資者還都躺着不動。
我們可以發現,除了大股東海爾生物醫療控股,絕大多數都是財務投資公司。
不難想象,一旦解禁,這些投(tou)資(ji)者會快速離場。
和很多科創板企業一樣,海爾生物的財報質量非常優異,壓根就不像缺錢的樣子。
賬面沒有借款,上市前2018年賬面現金3個多億,理財10個億上下。
讓星空君最感興趣的指標,是研發費用。公司近年來的研發費用基本上佔營收比例12%左右,作為一家科創板公司,這是一箇中規中矩的數據。
也從側面反映出,低温醫用冰箱的實際科技含量,不是非常高。為什麼這麼説呢?很多科創板企業的研發支出超過營收比例的20%甚至30%以上,以2019年年報為例,公司研發費用1.2億元。
從金額上來説,並不算太高,而其中一半是研發人員的工資,則説明研發費用的“水分”比較大。
隨着税收政策中,研發支出加計扣除的推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開始列支大量的研發開支,而税務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夠充足,很多模稜兩可的費用被計入了研發支出,享受了税收優惠。
特別典型的是研發人員的工資,公司只需要將一部分員工計入研發人員,這部分員工的工資就可以計入研發開支。
海爾生物將近三分之一的員工都計入了研發人員。
海爾集團依託龐大的家電產品,自建了工業互聯網體系,並嘗試多方面推動物聯網概念。
在醫用冰箱方面、疫苗物流配送方面,海爾也打造物聯網概念的噱頭。
為什麼説是噱頭呢?
因為所謂物聯網創新,不過是國家對疫苗、血液製品相關產品的監管進一步加強,強制要求廠家提供可追溯體系,基於監管信息系統、物聯網芯片和條形碼等綜合方案,可以實現可追溯監管。
在這個體系中,海爾生物不是唯一的選擇,市場空間也不是非常大。
綜合來看,海爾生物依託於傳統的冰箱技術,成為行業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的財報質量比較優異,而且極有可能藉助新冠疫苗的超低温保存要求,實現一次業績突破。
但是,公司的大股東以財務投資者為主,禁售期結束大概率大規模離場;研發投入不算太高,且以員工工資為主;物聯網概念以噱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