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將至,各個上市公司陸續披露2020年年度業績預告,投資者對於年報及一些高價板塊的題材股業績關注度逐漸提升。
今天,筆者就來梳理一下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業績預告情況。
整體上,今年上市公司業績喜憂參半。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6日,共有609家公司發佈2020年年度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增公司109家,續盈12家,略增52家,扭虧70家,合計報喜公司共243家;反之,業績虧損的企業有127家,其中有73家是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業績預減公司有52家,略減68家。除此之外,還有119家處於業績不確定狀態。
(數據來源:Wind)
分行業來看,業績預增主要集中在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等行業。一方面,這類公司主業受疫情影響不大,典型的像電力板塊。思源電氣主要從事輸配電設備,公司預計2020年淨利潤約9億元12億元,同比增長61.42%-115.22%;以太陽能電池產業為主的拓日新能,公司預計2020年淨利潤約1.51億元-2.05億元,同比增長93.73%-163.02%。
另一方面,受疫情以來新基建、投資拉動等政策影響,塔機、泵車、挖掘機等設備的產銷實現爆發式增長。以風向標挖掘機為例,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相關企業共銷售挖掘機約26.38萬台,同比增長34.5%;其中國內23.67萬台,同比增長35.5%;出口2.71萬台,同比增長25.9%。其中,10月納入統計的25家挖掘機制造企業共銷售各類挖掘機27331台,同比增長60.5%。鑽夾頭製造商山東威達,預告2020年淨利潤達1.98億元至2.56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在267.95%-317.15%之間。
幾家歡喜幾家愁,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傳媒、交通運輸、紡織服裝等行業業績下滑或虧損的較多。
傳媒板塊,曾被譽為“中國民營出版傳媒第一股”的天舟文化預計2020年將虧損7-9億元,同比下降2338%-2977%,主要原因是公司遊戲和教育出版業務均受到新冠疫情及各地防控措施的影響,其新產品的研發、推廣以及海外市場的拓展都未能按計劃展開。同時,部分老產品收入和利潤同比下降,導致部分子公司業績未達預期,將造成大額商譽減值的可能。
除此之外,還有省廣集團、廣博股份、*ST長動等傳媒公司2020年業績均大幅下降至虧損。
紡織服裝領域,不得不提的一家公司——華斯股份。自2011年-2015年,華斯股份基本用了五年時間轉型佈局裘皮產業,但在全球疫情下,公司國內外訂單被大幅取消,不僅如此,因荷蘭、丹麥、美國等海外農場水貂感染新冠病毒,其庫存進口水貂皮存在計提減值損失的可能。因此,導致華斯股份全年出現鉅額虧損,預計虧損2.8億元-4億元,同比下降1757.81%~2468.29%。
相對而言,醫藥生物行業業績分化較大,預增預減公司各佔一半。
疫情之下,疊加國家醫保目錄動態調整、帶量採購、按病種收費試行等一系列醫改措施,醫藥生物行業盈利出現較大分化,在疫苗、醫療設備等受益於疫情的領域業績增長顯著突出,而在涉及藥物終端銷售、門診手術等業務領域的公司業績下降明顯。
其中以生產核酸檢測試劑盒為主的達安基因業績增長最為顯著,預計2020年1-12月歸母淨利潤20.00億至22.00億,同比變動2069.63%-2286.59%;疫苗龍頭康華生物則預計2020年淨利潤增幅在108.91%-127.65%,淨利潤中值在4.08億元,公司表示主要是因為2020年公司產品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因市場需求等因素產品銷量增加。
主要從事醫療診斷、監護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康泰醫學,預計2020年全年淨利潤約5.47億元,同比增長641.95%。除此之外,魚躍醫療、尚榮醫療等醫療企業龍頭業績表現同樣突出。
相對而言,以中藥為主的紫鑫藥業預計2020年歸母淨利潤虧損3.00-3.50億元,同比下降526.80%-597.94%,業績首虧的原因在於人蔘板塊銷售終端因上半年疫情期間停滯,需重新夯實搭建,同時人蔘深加工產品提取物出口港澳業務受到宏觀經濟及政策形勢影響基本停滯,總體對公司人蔘板塊業務帶來極大影響。
業績預告對於投資而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年報業績增長確定的公司將成為市場主要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