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8日,國內海洋領域內最有分量的活動---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簡稱“海博會”)在深圳舉辦,而為把握生物醫藥科技前沿發展動向,探索海洋生物醫藥與功能製品領域的產學研聯動機制,在10月14至15日,“海洋生物醫藥與功能製品產業發展論壇”及相關配套活動則搶先登陸,本次的論壇由深圳華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大海洋”)承辦,行業多位大咖悉數登場,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華大海洋承辦的 “海洋生物醫藥與功能製品專業論壇”於10月15日上午正式開啟,來自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將出席論壇,圍繞海洋生物藥物與海洋生物製品研發的關鍵技術與產業化中的關鍵難點、未來趨勢等議題展開主旨演講與高端對話,並開展產學研對接,助力推動海洋生物資源的深層次開發利用與產業化發展。
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汪建在致辭中指出,隨着深圳全面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推進,海洋生物經濟也迎來了重大的戰略發展機遇。海洋是一切生命之源,藴藏着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們從科學發現、成果轉化以及產業化等各個維度,推動我國海洋事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深圳市華大海洋研究院院長、華大海洋首席科學家石瓊,帶來了題為“基因組學支撐的海洋藥物研發與產業化發展”的演講。石瓊教授指出,高通量測序與分析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生物醫藥研發領域,多年來,華大海洋以重要水產動物基因組學研究為着力點,解析魚類適應性進化的重大理論科學問題,同時挖掘與重要經濟性狀相關聯的分子標記,構建水產動物分子育種的關鍵共性技術體系,篩選藥源性多肽序列,為水產動物良種培育和規模化新型藥物研發奠定紮實的理論與技術基礎。
在14日壩光之對接會上,大鵬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孫曉傑致辭中表示,海洋生物資源是一個巨大的、潛在的、未來新藥來源的寶庫,大鵬新區則是深圳海洋資源最豐富的區域,戰略儲備空間大、生態環境優越。而壩光片區作為大鵬新區唯一一個市重點開發片區,規劃面積 9.41 平方公里,可整體佈局開發,具有相對充足的集中建設空間,重點佈局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生物醫學工程、生物醫藥等核心產業。
通過此次海博會,壩光有望鏈接和集聚更多海洋科技創新和產業資源,為海洋生物製藥建設導入更多人才、技術、知識、資本等要素資源,加快成為新區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核心引擎。
依託基因技術優勢,義合控股旗下華大海洋數據賦能產品、商業化價值可期
作為海博會醫藥論壇主要的承辦方之一,華大海洋來頭也不小,其起源於華大集團在海洋領域的探索,也因此自成立起就聚合了華大集團的科研平台優勢,致力於用基因科技來助力海洋經濟的發展,是深圳海洋生物醫藥領域的龍頭示範企業,截至目前已發表有關SCI論文10篇,申報專利8項,出版專著1部。華大海洋70%的股權已於2019年被港股上市公司義合控股(1662.HK)收購,成功登陸資本化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華大海洋的研究院在其院長石瓊教授及團隊潛心組研九年下,已獲得政府多項經費支持,在多肽類海洋藥物方面的研發不斷取得突破,高通量篩選出芋螺毒素、抗菌肽、降鈣素、降血壓肽等海洋功能多肽資源,包括成功篩選到5個具強殺蟲活性的芋螺毒素肽和2個對藤黃微球菌有較強抑菌效果的抗菌肽。
今年9月份,由華大海洋構建的“魚類抗菌肽資料庫”正式上線,為深入研發新型飼料添加劑、保健食品或藥品等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據瞭解,抗菌肽是一類具有抗菌活性的生物來源多肽,可抑制廣譜細菌、真菌、原蟲、病毒及癌細胞等,是替代抗生素、解決耐藥性問題的重要物質。具體而言,該新建的“魚類抗菌肽資料庫”由“抗菌肽參考資料庫”、“魚類抗菌肽序列”、“魚類抗菌肽基因”、“活性抗菌肽實例”以及“相關成果”等五大部分組成,擁有4,000餘條詳細序列,能夠充分賦能數據驅動科研,在業內獨一無二,未來商業化價值可期。
同時,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華大海洋再重磅宣佈與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訂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利用雙方各自建立的專業業務團隊、平台和市場優勢,於生物製藥行業協力發展。一方面,華大海洋可以提供科研場地、設施條件等支援;另一方面,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可以支援院士、高端人才和核心技術等,並對華大海洋產業發展論壇、相關資質機構申報等給以支援。二者相輔相成,無疑將進一步強化華大海洋自身的科研壁壘。
科研成果的轉換也正推動華大海洋產業的快速成長。2019年,華大海洋總產值超過2億元,公司預期2021年產值將超過5億元,2023年突破10億元,力爭成為超過百億市值的海洋經濟龍頭企業。資本市場方面,其控股公司義合控股目前約17億港元的市值水平,價值上行驅動力強勁,值得長期關注。